03.06 德国士兵在二战期间见过最可怕的事是什么?

羊叨


二战时的德国士兵见过很多可怕的场面。

一、苏德战争后期,德国士兵最怕苏军士兵漫山遍野如潮水一般的涌来,天地之间只响彻着一个声音:“乌拉!”

二、德国老兵回忆,他们还十分害怕苏联人的新式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的管风琴”的呼啸声之狂躁,往往是德国士兵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三、对于苏德战争前期突入莫斯科郊外的德国士兵来说,他们最害怕的是不期而来的整个寒冬,那是一个在莫斯科历史上也罕见的寒冬,气温降至零下五十度,缺少御寒衣物的德国士兵减员严重,士气大挫。

四、德国的虎式坦克不怕美国的谢尔曼坦克,但怕死了美国人的舰炮,在意大利萨莱诺海滩,61辆德国坦克对阵美军2艘驱逐舰和一艘轻巡洋舰,双方互射。20分钟后,双方检查战果,德国坦克的一半被摧毁,很多被拆成零件状态,美国军舰上只有几人轻伤。这场坦克与舰炮之间的大对决,也被称为“萨莱诺海滩拍蚊子”。

五、德国士兵还比较害怕听到他们的盟友意大利军队出战的消息,通常情况下,意大利人一出兵,意味着德国士兵马上也需要被召集起来,保护盟友意大利人。假如德军的侧翼是意大利军队担当,可以想象负责主攻或主要防守任务的德军士兵的心理阴影面积。

无论是德国政府、军队还是民众,最不爱听的可怕消息一定有这么一个——“日本人偷袭美国珍珠港?他们的天皇是吃SHI了吧!”


历来现实


1941年7月14日,苏联战略重镇奥尔沙。

德国中央集团军先头部队刚刚攻占了这里,但是,他们来不及休息,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因为装甲部队的快速挺进,后勤补给远远跟不上速度。攻占了奥尔沙之后,德军赶紧利用缴获的苏联宽轨列车,马不停蹄的把补给物资运到这里,准备下一步的行动。正当他们热火朝天的忙碌时,忽然,大家听到了很特别的声音。

莫斯科时间下午2:30分,远方忽然传来一阵巨大的咆哮声,所有人都停下来手中的工作,寻找着声音的来源。但是,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身边就遭遇了铺天盖地的炮火打击。

物资和列车直接被炸飞,无数德军被炸得支离破碎……

仅仅10秒钟的时间,一切又停止了,周围一片死寂。发生了什么?到底怎么回事?

德军指挥官立刻联系附近的空军,让他们赶紧派战机升空,寻找苏联的大规模炮兵阵地,炸毁它们。

但是,德国飞行员驾驶飞机找了很长时间,根本看不到什么火炮。回来之后他们报告,没有发现炮兵阵地,只看到几辆行驶的卡车而已。

这是什么新式火炮,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倾泻这么多炮弹?打完之后居然还找不到它们的影踪?



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第一次亮相。

其实从沙俄时代开始,俄国人就在研究火箭武器。一战之后,他们迫切的需求威力更大的武器。最开始,设计部门努力把战机上的机枪和机炮提高威力,但是他们发现,以当时的战机制造水平,机炮重量提升、后坐力变大,对简陋的战斗机来说就是灾难。于是,他们转而研究火箭技术。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专门研究火箭的第二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了。经过不懈的努力,能够稳定飞行的火箭设计成功,1938年开始,火箭炮车的研究也开始了。

秉承俄国人一贯的特色,火箭炮车的设计要求尽量多的携带弹药,所以最初设计了上下两排发射轨,每排12条,共24条。当然,因为射击精度等问题,最终定型的是8导轨的BM-13-16,发射架是工字型,上下各挂一枚火箭弹。也就是说,一辆发射车可以一次性打出去16枚M-13型132毫米火箭弹。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政府决定建立BM-13特别独立火箭炮连。1941年6月底,这个特殊连队成立了。

但是,当时只有7辆试生产型的BM-13,拥有3000发火箭弹,连长是弗利尤洛夫上尉,所有成员都是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校的党团员中精心挑选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急训练之后,他们就被派上了前线。


因为当时这款武器极度保密,所以就连炮兵连的战士都不知道这款武器的正式称呼。因为所有的炮架上都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首字母),于是战士们就亲切的称呼它为“喀秋莎”。没想到,这个名字一炮打响,传遍了全世界。

7月14日,火箭炮连进行了文中开头的那场战斗,共发射了112枚火箭弹,重创德军。打完之后,几辆发射车迅速撤出阵地,让德国人摸不着头脑。

此后,“喀秋莎”成了德军在战场上的噩梦,每一次都是铺天盖地的弹药倾泻而下,根本来不及反应。打完之后,“喀秋莎”又能迅速撤离,找不到踪影。

大量的不同型号“喀秋莎”出现在了战场上,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对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听到“喀秋莎”的咆哮,应该是他们最害怕的时候。


七追风


大家好,我是南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士兵战斗意志可以说是很高的了。尤其是党卫军那些亡命之徒、嗜血疯子。那么他们真的不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德棍们最怕的事。

“乌拉”冲锋

其实这种冲锋意义不大,效果很多时候也和日本的“半载”冲锋一样微乎甚微。不过赢在气势上啊,人多没办法,堆尸体也能压死德国人。特别是对一些德国新兵来说“乌拉”冲锋无疑会留下心理阴影。

想一想,当漫山遍野的老毛子,喝完伏特加,拿着71发弹鼓的波波沙喊着“乌拉”想你冲过来,什么叫绝望?求德军的心理阴影面积。

钢铁洪流

当德国士兵开着先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喜气洋洋的时候,这时候突然想起了大片发动机的声音。而有些德国士兵更是驾驶坦克应战,以为击毁几个立功,可刚开启坦克便看到漫山遍野的T34......

意呆利宣战

这个消息无疑是德国最害怕的。意大利可能只占领过埃塞俄比亚,什么希腊战役,北非战役,营救墨索里尼战役等等都需要德国人来帮着打。北非几倍于英军的意大利军队竟全投降了,为什么?没有撬棍,撬不开弹药箱;向德军发出情报表示缺水,结果德军赶到了发现他们再煮凉皮......带着这个坑队友,德国恐怕是最害怕他们对××宣战了吧?

喀秋莎的怒吼

“斯大林的琴风管”可不是闹着玩的。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主要装备在卡车上,这样机动性有着大幅度提高,几乎可以车载到任何地方。这种武器也是德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恐惧。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南黎


南黎233


这种还是很多的。

关于苏联人,残忍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残忍,不光光是针对德国侵略者,还针对很多治下不听话的民族。

曼不群自诩为符合基督教徒道德行为准则的正人君子,所以苏联军队的很多行为在他后来回忆中都是看不惯的。

比如其记载——第一个战斗日就暴露出苏军的真实面目。我军的一个侦查组被苏军切断退路,后来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尸体,全部被残忍地断肢截臂。

同时在克里木战场上,苏联军队对于德军俘虏也极其残忍,经常将伤员打死,或者将他们拖到海边用海水灌他们,扔在凛冽的寒风中让他们冻死。

他们从克里木撤退时,也将当地的工厂,磨坊摧毁,而且还焚烧粮仓,让这里的居民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

当然不仅仅是陆军,海军在面临死亡面前也是会感到非常恐惧的。

比如双方爆发海战后,那些被击沉战舰漂浮在海面上的战士只能慢慢等死,能遇到一些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而打捞他们的就是走大运了。

还有比如战舰斯比伯爵号,因为被英国三艘军舰重创,所以不得驶入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进行修理,然而乌拉圭政府按照国际法只能允许他停留72小时,最后斯比伯爵号不敢出来继续同英军作战,只能自行凿沉。


最恐怖的应该是潜艇部队,这是我从电影《从海底出击》中看到的,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

当潜艇的动力系统损坏后,敌人的驱逐舰就在海面上搜索他们,只能胆战心惊地停留在海底,深海的压强让潜艇发出沉闷的声响,昏暗的灯光下丧失了一切和外界的联系,封闭的舱内满是污臭的空气,只有无尽的等待和维修,或许只能永远地葬身海底……

对于战争中的士兵来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只能眼睁睁等待死亡的降临,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未知的惶恐才是最可怕的,

被丢弃的战俘,弹尽粮绝的孤军,皆是如此。


普鲁士之魂


正如德国的中将韦斯特法尔所描述的那样:“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失败,使德国人民及其军队都感到十分可怕。在整个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死了这么多军队的可怕情景。”

对于挑起了整个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和在战争前期战无不胜的德军来说,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死亡是他们遇到的最可怕的事。


从1941开始,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就接连在莫斯科战役和列宁格勒战役中吃了不小的亏,直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苏德双方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局势逐渐有利于苏联方面。

虽然身在狼穴的希特勒还是不断地以他那催眠般的口才蛊惑前线的士兵和国内的民众,强迫他们相信自己进攻苏联的正确和最终成功。可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记录里,此时的苏联军队已经抛弃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德军也从一开始的全面性进攻变成重点进攻,在到达斯大林格勒后又不得不转为战略防御的状态了。


在一名德国侦查军官在其回忆录中对德军在苏联突击下仓皇逃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德军是多么的糟糕:

“我们开始被迫全线退却,但退却变成了逃跑,有的地方一片混乱,我们的路上布满了尸体。暴风雪好像出于怜悯一样,很快就用雪把尸体掩埋了,我们已经是无命令地退却了。我们在和死亡赛跑,它轻易地就追上了我们。队伍里的一批批人牺牲了,集团军缩在越来越小的地狱里”。

据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所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及其盟友共损失了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架飞机及大量的技术兵器。

所以在距离斯大林格勒不到四十里的地方,遍地的德军尸骸和步步紧逼的苏联军队,绝对是德军所遇到的最可怕的事。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个人感觉主要害怕的就这几个:

第一个,那就是苏联提前到来的冬季,开开心心的打到了俄罗斯的德国士兵们见识到了毛子们用了几个世纪,到了二战依然还在用的传统战术,那就是冬季的寒冷。缺乏过冬装备的日耳曼士兵们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证明了,苏联的冬天,真的很冷。部队冻死人时常发生,部队士气跌入低谷。所以笔者认为苏联的冬天是德国人的噩梦之一。

第二个,个人感觉就是北非的沙漠拉吧,猪队友意大利搞笑过劲了,求小胡子帮忙,所以北非军团出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车内没有空调,据说热到坦克车上可以煎鸡蛋了,反正如果是我,不只会有无力感,还会有热晕感。

第三个,感觉见到最可怕的事情应该就是诺曼底登陆了。主将隆美尔的失误,给了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可乘之机。望着茫茫而来的军舰,呼啸而过的各式飞机,我想当时的德军心里阴影面积也是很大的。




polityW


德国士兵在二战期间见过的可怕的事情多了,我只能简单的列举一些,因为对于不同的士兵来说,他们只能接触并不相同的事件。

比如对于德国装甲部队的在萨莱诺和美军的海军舰队进行对射,这次战役被美军称为萨莱诺海滩拍蚊子,在这次战役中,德国第13装甲师派出了43辆四号坦克、18辆虎式坦克,结果有7辆虎式坦克、22辆四号坦克被拆成了零件状态,而美军战舰只有数人轻伤,我觉得坐在坦克中的坦克兵一定认为这是他们见到的最可怕的事情。

再比如,在莱茵演习战役中,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船员们惊奇的发现,英国皇家海军派出了七艘主力舰(包括胡德号)和两艘航母对他们进行了狂轰滥炸,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上层建筑几乎被炮弹削平,这场战役中俾斯麦总共2000余名船员幸存者只有不到200人,对于这些幸存者而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沉没就将是他们见过的最可怕的事情。

有人说东线装甲部队的三号坦克的成员在碰到T-34之后只能祈求上帝的保佑,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在东线的战役中,一辆KV-2坦克阻挡住了德军的第六装甲师,德军首先派出六门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对KV-2进行射击,但是没有一发击穿,而着六门火炮都被击毁,随后德军一次派出了DW2坦克和88毫米防空炮,都被KV-2先手摧毁,可以说东线战役早期KV-2就是所有德国军人的噩梦,巨大的152毫米榴弹炮可以将死亡带给每一个人。


双马尾班长


对面的美军,在天天喝可口可乐……明明盟军的补给线,还只能通过诺曼底滩头那么艰险的地段。德国人、苏联人乃至于英国人还都在喝凉水啃硬面包。


美国参加二战后,将可口可乐作为重要的军需物资,甚至在国家实行配给制时将大量食糖供应给可口可乐公司。



为了更高效地将饮料送到一线,可口可乐公司发明了浓缩液装瓶输出方式,并在全球的美军驻区设立装瓶厂。可口可乐公司一共派遣了248人随军到国外,这些人甚至有军职,被称为“可口可乐上校”,可以和修理飞机坦克的军人相提并论。随后,这批人的足迹遍布新几内亚丛林到法国,战时一共卖掉了100亿瓶可口可乐。除了南北极以外,可口可乐在战时总共建立了64家装瓶厂。



由于可口可乐在后勤运输中的地位过高,甚至受到了批评:有人指责,当澳大利亚急需枪炮和飞机的时候,大规模运输到那里的却是可口可乐。


纳粹宣传高官也酸溜溜地宣称:美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除了口香糖和可乐,还有啥?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也不是善类,两边的钱都挣。芬达的故事我就不说了。(陶慕剑)



博物馆的狐狸


由于二战中德军的对手太多,总体实力处于下风,因此很多德军士兵在作战中都遇到过极为可怕的情形。 对于步兵来说,最为恐怖的就是炮击了。就拿苏德战争而言,战争初期德军处于整体上的优势,对苏军的炮火还没怎么领教。但随着战局变化,德军感到了苏军火炮的可怕之处。苏军极为重视炮兵,大量装备有火箭炮、重型榴弹炮等火炮,而且数量极多。战争后期苏军在发起进攻之前总是会组织极为猛烈的炮击,德军士兵只能无助地躲在简易掩体中祈祷不被命中。

敌军坦克。在很多德军士兵回忆录中,都有遭遇苏军坦克的描写,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很多时候德军步兵部队是没有坦克支援的,更不要说指望虎式等这些宝贵的坦克来帮忙了。同时,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并不充足,很多时候需要士兵拿着炸药、反坦克手榴弹等武器贴近敌军坦克将其摧毁。而如果在毫无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遭遇敌军装甲部队,将会是极为可怕的灾难。 空袭。二战中后期德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很多时候在公路行进中就会遭遇敌军空中力量的突袭。西线战场上,虽然德军装甲兵器处于优势,但是毕竟缺乏制空权,很多装甲兵器的损失都是敌军空袭造成的。因此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威胁,可谓是让德军提心吊胆,对士气产生了严重打击。
在潜艇中承受攻击。二战中后期,随着盟军反潜技术的进步,德军潜艇部队的疯狂猎杀已成了过去,德军潜艇损失惨重。而艇员们很多时候面对敌军的反潜舰艇、飞机的攻击,只能下潜,绝望地承受着敌军猛烈的攻击。根据相关数据,二战中的军潜艇部队共有4万人,但是有3万余人最终葬身海底。


战争之王


川藏谈军事欢迎与您交流,我是川藏,一个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老百姓!

言归正传,德国士兵在二战期间见过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得不好回答,可以说是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说的都对,今天我与参与一下,谈一谈自己的观点,谈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怕的战争对手是苏联人。为什么这么说?德国人在入侵苏联之前,可谓是顺风顺水、百战百胜,先是闪电战,接下来是突袭英法、控制海洋权等,把大半个欧洲都搞翻了天,事实上这让德国人得意忘形了。自从1941年,德国高层决定向苏联发动进攻,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从二战战史中,我们不难看到苏联战场让德国人陷入被动,苏联老毛子不像英法那样好欺负了,用现在流行的词描述,这可是个“战斗民族”,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整个苏德战场上,德国战死550万将士,且不乏精锐部队。这场战争让许多二战德国老兵都有着深刻的印象,有人描述德国,错误的时机选择了错误的对手。

最怕的武器是T34。最近不知道朋友有没有看一部俄罗斯拍摄的电影《T34》,这部电影就是为纪念T34坦克在二战的英勇表现而拍摄的,故事具体情节大家可以去网上找来看看。为什么会专门拍摄这个装备呢?想必许多朋友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下面由我带大家简单回顾这段历史。查阅资料,我们惊讶的发现,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举个例子,1944年8月11日爆发的奥格莱德村战斗中,第53近卫坦克旅的奥什金中尉,驾驶T-34/85,以出色的机动战术,在200米距离上一连击毁三辆最新投入战场的“虎王”坦克。同时T34也以高稳定性、快速投入战场两个特性而深受苏军指战员所喜爱,当然,德国人也是相当讨厌它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