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為什麼,我大A股不讓做空,只能做多?

大家都知道,A股市缺乏做空機制。在2010年之前,無論機構還是散戶,中國的股市是隻允許做多,不允許做空的。

是的,我大A股就是這樣不一樣的煙火。

一個市場有做空的人,就必須有做多的人,多空對抗,才是健康的股票市場。那為什麼,A股對做空如此排斥呢?

首先,這是我們的股市文化。從股市設立之初,就不是金融寡頭們的市場,它被定為為“人民的股市”,目的之一是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成果,所以,才有今天散戶玩家佔股市80%的局面。

而且,既然是讓人來享受紅利的,允許做空,那是幾個意思呢?

為什麼,我大A股不讓做空,只能做多?

其次,中國股市最最最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融資!沒有之一,這是國家當初“懷”A股這個寶寶的時候,最看重的一點。企業沒錢了,政府不給,怎麼辦?找老百姓要啊!在這一使命之下,允許做空,誰還來給缺錢的企業輸血呢?

第三,如今,對做空限制這麼死,股市還這麼半死不活的,再放開做空,那不是引爆一顆核彈嗎?

但是,即便沒有做空機制,中國股市卻依然動盪!

2006年-2007年的股市大漲,曇花一現之後迅速跌落,2008年的上漲與急跌,原因都是市場缺乏價格自我修復的機能,群體不理性很容易形成這樣一個單邊市場:快漲快跌,牛短熊長。

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家先後引入做空機制——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

但是後來實踐證明,融資融券不僅起不到價值自我發現的市場糾偏作用,反而因為“水土不服”成了助漲助跌的利器。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中國不是缺少“做空機制”,而缺少的是“做空文化”。

不但市場缺少,監管部門也是如此,當股市一度崩潰,監管層便緊急“閹割”股指期貨,提高保證金比,限制做空……這又成了“政策市”的最好註腳。

監管沒有改變,市場就更沒動力改變。

小妹得財,與小白投資者一起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