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心理學:孩子磨蹭,大人惱火----“騎象人的故事”告訴你解決辦法

文 悠然

心理學:孩子磨蹭,大人惱火----“騎象人的故事”告訴你解決辦法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

有一次,我閨蜜和我聊天說起,她女兒寫作業特別慢,每次都要深夜才能完成。一天晚上她陪女兒寫作業,都9點半了,女兒還是磨蹭,經過無數次的忍耐和講道理後,她真的忍不住了,一把拽起女兒,大聲呵斥。女兒嚇哭了,她也哭了,當時覺得內心很絕望。她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寫個作業這麼難。聽她這麼一說,相信大多數家長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頭疼不已。為什麼孩子們寫個作業這麼難?

01“磨蹭”的心理機制:騎象人和大象的較力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頭大象,扇著大耳朵,在草原上悠閒地走,它嚮往和夥伴一起玩耍,貪戀豐美的水草,可是在它的背上坐著一個騎象人,騎象人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拿著地圖,不斷催促大象趕往遠方。但是這頭大象有著自己的需求,它不喜歡走騎象人要求它走的路,所以雙方常常僵持不下。

孩子就像這頭大象,他只能看到眼前的好處和快樂,所以他不喜歡艱苦的學習,枯燥的作業,但騎象人坐在象背上,手裡拿著地圖,能夠看到遠方,想要指引大象為了更長遠的目標去跋涉。孩子長大後,這個騎象人就是他頭腦中的理智自我,可是孩子小的時候他自己看得不夠長遠,家長就要做那個騎象人,給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當騎象人的要求與大象的需求一致時,也就是我們要求孩子做的事,與孩子想要做的事一致時,就沒有衝突,這時孩子一定不會磨蹭。讓孩子看故事書、玩遊戲,他會磨蹭嗎?當然不會。當騎象人的要求與大象的需求不一致時,就會比較麻煩。比如孩子每天從學校帶回來的作業,一般都是需要大量重複練習的口算題、寫字作業,解不出來的應用題,沒背熟的課文。這些作業讓他有挫敗感,不符合孩子內在的需求。但是家長知道這些作業會增強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也是孩子未來的發展中要具備的,是一定要去磨鍊的,所以這時家長作為騎象人,會要求孩子去做,會引導他、講道理給他、催促他、責罵他。這時,換作大象會怎麼樣?想跑掉,如果跑不掉就只能消極對待,磨蹭著不走。所以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都是一邊痛苦,一邊磨蹭。

心理學:孩子磨蹭,大人惱火----“騎象人的故事”告訴你解決辦法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

02 如何才能不讓孩子再磨蹭?

改變“磨蹭”問題的唯一途徑是:騎象人與大象目標方向一致,“騎象人看到大象的需求,找到既滿足大象需求,又符合騎象人要求的路。”也就是:“家長要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找到既滿足孩子內心需求,又符合家長長遠要求的路。”怎麼做到呢?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看到他內心“想要完成”的力量。

孩子內心的需求只是尋求快樂,只要享樂嗎?不是!他還有更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內心想學習的力量和對掌控感的渴望。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想要學習的。

我家女兒第一次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是在一年級學寫字的時候,老師要求寫一篇生字。當她自己寫了十五分鐘,仍然沒有寫完的時候,她發火了:“我永遠不可能寫完,我討厭寫字,我再也不想學寫字了!”然後她就大哭起來。這次的挫折讓她真的很難過,所以那一刻我就陪著她,站在她的角度對她說:“寫了那麼久還沒寫完,這感受一定不好。媽媽能理解你很想寫但又寫不完的這種著急心情。”當她的哭聲慢慢小下來時,我對她說:“你先平靜一會兒,媽媽去給你切水果,一會兒來看你。”過了十幾分鍾,她走過來對我說:“媽媽,我需要你的幫助,我要把作業完成!”真是讓人感到驚奇,為什麼剛剛還大哭,不要再寫字的孩子,這麼快就想寫作業了?

因為這裡面有一條神奇的情緒發展曲線:寫了半天還沒寫完,憤怒的情緒一下被點燃,迅速到達頂點,然後慢慢衰退,平靜下來。這時內心想要完成的力量又漸漸升騰起來。孩子哭著說不想寫字時,她不是真的不想寫,這個“不想寫”後面一定藏著一股“想要完成”的力量。所以這時,我首先對女兒說:“雖然寫字很難,但是你想完成,對嗎?”她說:“是。”然後我說:“嗯,你這個勁頭兒讓我想起了你剛學武術的時候,你特別想快點學會,所以一有機會就去練習,嘗試各種方法,雖然中間有困難,但是你一直堅持,最後你是最快升中班的小朋友,很厲害!現在你想完成寫字作業,你也會那樣努力,是嗎?”這幾句話看似簡單,但其實我在做著三件重要的事:一是跟她核對她想要完成作業的力量,將這個力量感強調出來,並提示她“雖然寫字很難,但是你想完成”;二是將她在學武術上成功的經驗遷移到寫字中來,聯結她的掌控感;三是讓孩子承諾,“現在你想完成作業,你也會那樣努力,是嗎?”當她說“是”的時候,這份承諾會在她心裡埋下種子,生出克服困難的決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制訂了練字計劃,從那天起,她每天堅持15分鐘的書法練習,堅持了一段時間下來,她已經能自己觀察字體結構,並能臨摹字帖。從此,她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對她來說想要寫字的力量終於戰勝了逃避寫字的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次較量中,她獲得了跨越挫折的信心,以後再遇到其他困難時她也會勇敢前行。

其次,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掌控感。

孩子寫作業時一定有這樣的經歷,一項很難的作業讓孩子產生挫折感,所以他堅持不下去,不想再做。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很好地鼓勵了他,或者他給自己加油,堅持了下去,等到完成這項任務、掌握了這項能力的時候,孩子一定會歡天喜地,獲得沉甸甸的成就感。這時我們要將這個成就感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內心,我們要對孩子說:“這項任務挺難的,也很辛苦,但是你堅持下來了,學會了,真好!”(豎起一根大拇指給他)將語言、動作和掌控感聯結。下次再遇到難題時,我們就要說:“上次那項很難的任務你都做到了,真棒!(這時你豎起一根大拇指給他,聯結那份掌控感)”孩子覺得內心有力量了,然後再說:“這次的任務雖然難,但媽媽相信你一定也做得到。”幾次之後孩子便會擁有掌控感,他心中的“大象”就會明白,雖然眼前學習上有挫折,有時還要為學習放棄好玩的事,但是一個更長遠的目標在前面等著他,那裡有更好的風景,有更豐美的水草。這樣,我們要求孩子去的遠方,與孩子心中嚮往的遠方就是一致的,孩子就沒有內在衝突,他會全力以赴,發揮全部潛能前行。這個時候,孩子做作業還會磨蹭嗎?他不但不會磨蹭,還會歷練出很強的學習能力,對自己充滿信心,我們把它稱作“學習效能感”,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在學習上戰無不勝。

最後,我們還要避免兩種錯誤的教育做法。

第一種是爸媽強勢,讓孩子聽話。

有些爸媽特別嚴格或苛責,讓孩子很害怕,這時孩子只能壓抑內心的需求,聽從爸媽的安排。靠著這種嚴格讓孩子聽話,會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容易變得壓抑、不快樂,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苛責自己。

第二種是放縱孩子,讓他只看到眼前的快樂。

有的家長說:“孩子學習好壞無所謂,只要他快樂就好。”這句話你真的信嗎?小學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經過歷練,孩子就無法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成就感,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在哪裡,那麼他怎麼會快樂?要知道,勝任感和成就感是兩種更高級的快樂。其實當孩子知道學習的道路很曲折,在這個道路上,孩子就是那頭貪玩的大象,父母就是那個拿著地圖能夠看遠方的騎象人。父母不能靠嚴厲、苛責去壓抑孩子心中大象的力量,來讓孩子聽話,而是要樹立長遠的目標,在平常的陪學過程中放下焦慮,看到孩子對掌控感的渴望,不斷鼓勵他完成任務,並在完成時建立特有的行為與掌控感的緊密聯結,讓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困難時能夠“召喚”這份征服感,有力量去克服困難,成為更強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