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臊子面對於陝西人來說,是一輩子忘不掉的鄉愁。

天冷了,袁小貓特別懷念小時候的冬天,主要是因為一進入臘月,農閒了,人們終於可以停下來認認真真地結婚了(可見那時人有多忙,結婚都是抽著空辦呢)。於是,臊子面就上場了。所以,整個冬天,村子的空氣裡,都飄著一股臊子面的香味兒……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一桌臊子面鎮個樓

鄉村婚宴臊子面,一碗喜氣洋洋的吉祥面

記得有一次,我們放寒假了,袁小貓抱著獎狀去村裡找母親(母親正在給門子裡一位年輕人的婚禮幫忙),母親忙碌地穿梭著,袁小貓從擁擠的人群中鑽進了廚房,母親停下正在刷碗的手,順勢在圍裙上擦擦,然後看了一下小貓的獎狀,笑著說:“快鑽灶火暖暖手,媽給你澆一碗臊子面你偷偷吃。”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若干年前,母親就這樣經常給村裡了幫忙做飯

那時候,要是走親戚或者去村裡吃席,我們要是早上起不來,父親就會催:“趕緊趕緊!你們再睡,去了就剩下罷罷湯了,人家都把清湯麵吃完咧!”我們經常在飯桌上比賽看誰吃得多,大人也會開玩笑,”今兒能咥幾碗臊子面?”袁小貓見過村裡有個年輕小夥,一次吃了80碗,厲害!不過袁小貓也吃過20碗(暴露飯量了又)……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為婚禮寫執事單的鄉村老師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字有力量,句有味道

全村人都圍著一口超級大鍋吃麵,很多城裡人看不起這種麵食,覺得不衛生,但是對於這種古老的吃法和食物,人們依舊舍不下那口味道和情懷。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大媽在洗蘿蔔

前連天,袁小貓家族裡最小的表弟結婚了。袁小貓頭一天下午就去了。臨時搭起來的露天灶,深口大鐵鍋,舀湯用的是馬勺,燒的是比胳膊還粗的木柴……這一切,都是粗獷而溫暖的,雖說是服務隊在做飯,但是因為都是臨近村裡的婦女,互相認識,所以幹起活來也是有說有笑,熱熱鬧鬧的。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服務隊做臊子面的人們

那口熬湯的鍋至少有一米深。袁小貓只見大廚吳師傅叼著一根菸,指揮著手下忙活,他自己時而瞅瞅鍋裡的湯,一會兒看看旁邊滷煮的肉,一會兒喜笑顏開,轉眼又眉頭緊縮對於任何一個大廚來說,每一場婚禮都是對他水平的直接檢驗,廚子手藝好不好,臊子面味道很關鍵,做好了,十里八鄉都知道了,下次誰家有事直接就定他了。所以,婚宴,也是鄉村廚師的競技場,每一位大廚都會一絲不苟地認真對待。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大廚指導做一切菜餚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油汪汪的臊子面

婚禮前一天晚飯就是臊子面了,主要待的都是親戚朋友,從總管吩咐開席那一刻起,流水席就不斷,來了人就直接上桌吃,吃完就下桌子,一直到管事的說可以停了,廚師就可以刷鍋洗碗準備第二天的正宴了。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大火煮好以後撈出來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放在涼水盆子裡

婚禮當天凌晨四點,袁小貓就來到了舅舅家,第一批開始咥臊子面。主要是因為,我們今天40多人要去距離舅家100多公里的戶縣娶媳婦,要開車、要扛門、要趕路,所以,早上這頓臊子面一定要咥飽了。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廚師當天晚上都幾乎只休息兩三個小時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咥起來

臊子面的湯看起來很平靜,不冒一絲熱氣,你以為沒什麼。但只要你伸手碰一下碗,“額滴神!”碗因為不停地澆湯,外面有很多油,一不小心碗都能摔了。是的,太燙了!看著那碗麵安安靜靜,那是因為油汪汪的湯麵上,雞蛋皮、蒜苗等漂菜像一張網一樣,把個湯麵封得嚴嚴實實,防止熱氣跑出,所以你根本看不見下面好咕咚咕咚的熱湯。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看似平靜的一碗麵,實則很燙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挑起一筷子

不過,像袁小貓這種吃了幾十年的人,是有心理準備的,你不能端碗,你得捏碗——捏著碗邊迅速移到自己面前來。吃的時候也得稍微攪動一下,面撈出來吹兩下直接放進嘴裡,迅速咀嚼之後趕緊撈起下一筷子……整個動作麻利,行雲流水,筷子不停碗不斷。但是記住,吃臊子面一般不喝湯,袁小貓認為最主要原因是湯都很燙,而且油大,喝進去很容易就燙著嘴巴了。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連菜帶面就是一口,也叫一口香

西府臊子面,給生活澆灑成功與感恩

臊子面我們也叫澆湯麵,這裡的“澆”是“蛟”的讀音。據說周文王征戰勝利後,曾用蛟龍煮湯製作麵食,犒勞將士,所以叫做“蛟湯麵”。 可見,臊子面在西周已有之。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後鍋裡一直在熱著的臊子湯

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古代時,曾有一個清貧的書生,父母早亡,長嫂如母般照顧他,後來他高中狀元,回來拜謝大嫂。嫂子做了他平時愛吃的細細長長的澆湯麵,所以這碗麵也被人們傳為“嫂子面”。

鄉聞野史,民間流傳,自由道理。不管是慶功還是感恩,這碗麵所承載的美好寓意就這樣一代代傳遞了下來。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長長的流水席,吃出了鄉情和傳統

臊子面,在陝西關中西府一帶,參與著人生所有的重要時刻,從出生的滿月、週歲、上樑(蓋房子封頂)、金榜題名、做好天(過壽)等,凡事人生美好的重要時刻,都有這碗麵的陪伴。所以,它對於陝西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碗麵,更是一種民俗的傳承,文化的銘刻,在人生歷程中,一碗麵,把每一個精彩瞬間都串聯起來,五顏六色,斑斕燦爛。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一碗麵,是味道,是祝福

正月裡的臊子面,暖的是胃,鏈接的是親情

我們家正月初二待客(注:初二待父親這邊的親戚,主要是姑姑外甥;初六待母親家族的親戚,主要是舅舅姨媽侄子侄女等)。農村誰家正月初幾待客都是定數,幾百年不變,祖祖輩輩都是如此。袁小貓問父親,誰定的這日子。父親說他也不知道,就知道是爺爺那一輩就是如此,爺爺的爺爺那一代也是如此,所以,農村這種亙古不變的待客日子能不能申請迪尼斯呢?哈哈。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不管是待大客還是正月待客,都要準備很多面條和菜肉

母親總說她一年365天都在忙碌,連大年初一都閒不下。主要是因為我們家初二待客,從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餃子,母親和父親就又開始忙著準備第二天待客的事情了。蒸甜米、炸豆腐、摘菜、壓面等等。

初二一大早七八點客人就陸陸續續來了。父母親多年來都保持五六點起床的習慣,母親起來洗漱完了就進廚房了,父親則要先去攬柴燒炕,把炕燒得熱熱的。客人來了可以先上炕暖和暖和。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忙忙碌碌端飯的人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這種熱鬧的場面越來越少了

一般只要來了客人就會燒鍋下面了,要是隻有一位,父親就要陪著吃飯,我們則負責在飯窗(注:農村專門為了待客準備的窗戶,因為這個窗戶正對著後鍋——熬湯的鍋,臊子面澆好湯以後直接從這裡端上桌,減少停留時間,保證了臊子面的口感)端飯。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表哥端飯的出口就是飯窗

把澆好的臊子面端上桌,把桌上吃完麵的湯碗端回來,直接從飯窗倒進湯鍋煮著(你們別嫌棄,多少年我們就是這樣的吃啊)……不用擔心,用母親的話來說,大火不停地燒著,湯鍋在不斷消毒,你就放心大膽地咥……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臊子面好不好,湯是關鍵

現在有些臊子面的漂菜用的是蔥花,但是在袁小貓的印象裡,臊子面最佳漂菜是冬天的蒜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現在很多東西味道都不對了。袁小貓前幾天買了一捆蒜苗,竟然沒有蒜苗那種躥香的味兒,看著長得很喜慶,但是就是不出味。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門前生綠苔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廢棄的井軸

吃完臊子面,大家有的坐在炕上,有的坐在爐子邊,喝茶諞閒傳,說一說幾個月來各自家中的事情,老人、子女、家裡家外……現在,通訊越來越方便,所有信息第一時間在手機上看到,你可以點贊,可以留言,但很少再有時間坐下來面對面好好說話了,因為,大家都太忙了,手機捆綁了一切……正月裡走親戚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說年味太淡了,連臊子面都不香了……唉!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那時所有的房子都長這樣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或者這樣的

時代快速變遷,人們跟著看不見的指揮棒向看不見的遠方跑,在這場與時間的競賽中,我們失去了很多。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鄉村空間越發逼仄,村裡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安靜,曾經熱火朝天的生活場景逐漸遠去,那些人情世故、鄉俗文化、清冽土味……都在消失,當這些老人們離開,誰來守望我們的鄉村,誰來守護我們生命深處最留戀的味道?……

陝西扶風這碗流傳了數千年的臊子面,湯香面勁道,有人連吃80碗

一戶門前的白菊,清幽可愛

原創不易,侵權必究。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