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天賦異秉,九歲孔廟題詩

汪洙,生卒年不詳,字德溫,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父親叫汪元吉,在當地以信義知名。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時,看重汪元吉的為人,就把他推薦給轉運史,當了一名負責法律事務的司法參軍。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刀筆吏,收入僅夠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汪洙年紀雖小,卻十分懂事,幫家裡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兒。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牧鵝圖

汪洙天賦異秉,很小就識字讀書,詠物作詩,張口就來。九歲那年初春,汪洙在村前的孔廟附近牧鵝,鵝自己吃草,他則跑進孔廟,坐在裡邊看書。孔廟已經破敗了,蛛網百結,鳥糞遍地,孔子和顏回的像也破了。汪洙聽父親說過,朝廷上的大臣都是孔夫子的學生,如今他們一個個做官享福,老師卻坐在這樣的破廟裡,寂寞冷清。他心裡不是滋味,就揀起一塊木炭,在牆上寫了一首詩:"顏回夜夜觀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寫完,又工工整整落款:九歲齡童汪洙。

機智對詩,知縣稱之"神童"

不久,知縣下來視察工作,在孔廟裡參拜孔夫子時,發現了牆壁上汪洙寫的這首詩。他環視大殿,的確如汪洙所寫,屋頂破了,斑駁的陽光照射在顏回和孔子的塑像上。作為地方的父母官,他自覺慚愧,但轉念一想,九歲齡童怎能寫出這樣的詩來?怕是有人假冒孩童,故意諷刺於他?想到這裡,便吩咐差役:"速去打聽,這汪洙是何等樣人,叫他前來見我。"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趕緊答道:"汪洙乃是卑職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喚來,聽憑大人發落!"他心急火燎地趕回家裡,拉著汪洙就走。汪洙只穿一件很短的衣衫,就來到了孔廟。

縣令問:"這牆上的詩可是你寫?"

汪洙不慌不忙答:"正是,還請大人指教。"

"這樣說來,你是神童了!"知縣嘲笑道,"只是我還沒見過你這樣穿短衫的神童哩!"

汪洙脫口道:"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知縣一聽,這孩子思維真夠敏捷,不出七步就能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堪比魏國曹子建啊!他相信了牆上詩是汪洙所寫,並稱讚道:"果然是神童!"從此,汪洙"神童"之名便傳開了。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思考社會,寫成五言絕句

神童汪洙長大後,一邊讀書應考,一邊觀察身邊現象,把所思所想寫成短小精悍的五言絕句。那時候,底層老百姓只有通過讀書科考,才能擺脫底層的困境,提升地位,獲得較為滿意的生活,汪洙為此寫下絕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子夏有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學習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入仕,儒者用一生追尋從政之道,正如孔子自己一般。在孔子榜樣的引領下,各階層的人們都以仕途得意作為人生成功的象徵,而且是唯一的象徵。汪洙看到了這一點,寫下一首絕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古人認為有四件事是人生最大的喜事。民以食為天,吃飽穿暖是幸福的前提。古代是農耕社會,長時間不下雨,千盼萬盼,好不容易老天下雨了,肯定高興得不得了!古代社會相對封閉,很難在異地他鄉遇見一個同鄉,遇到一個熟人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古人重鄉誼,"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心情。封建社會的婚姻由父母包辦,只有進洞房、挑蓋頭的那一刻,才能見到新娘的面,完成真正的"成人"禮,其興奮不言而喻。如果恰恰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又金榜題名,成為天子門生,前途一片光明,那就太完美了!汪洙把這人生的"大四喜"總結為四句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知音。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四大喜

後世傳誦,編成《汪神童集》

汪洙寫的這些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快就流傳開來,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後來,私塾老師們便把其中的30多首彙編成集,題為《汪神童詩》(節選):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汪神童詩》的主要意圖是述志勸學,它告訴人們:王侯將相不是天生的,貧窮人家的孩子通過發奮努力,就像前人那樣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說不定早上你還是一個鄉野村夫,晚上就可能進入朝廷吃皇糧。即使做不到將相,讀書也可以使人具備良好的修養。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訓蒙圖

經過歷代的補充和修訂,《汪神童詩》增加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篇名也逐步演變成《神童詩》。由於它淺顯易懂,格律工整,非常適合兒童記誦,被譽為"古今奇書",與《三字經》一同成為訓蒙兒童的重要教材。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繪圖《神童詩》

不斷努力,終於得中進士

汪洙曾經這樣說:"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神童有這樣的自信不足為奇,但登科之路並非坦途,也不完全以才華是舉。多少才華橫溢的人,最初懷著滿腔熱血,踏上科舉之路,最終卻名落孫山,只能用詩句來抒發自己的落寞情感,比如孟浩然,比如羅隱、張繼。汪洙就不幸成了這個行列中的一員,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未能考中。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囊螢夜讀

但是汪洙沒有半途而廢,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不斷努力,"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終於得中進士,授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教授,負責一州教育,不久即被列入全國著名的"醇儒",歷官至觀文殿大學士,掌出入侍從,資望極高。

以身示範,培育良好家風

汪洙退休後,在鄞縣盧家岙建造書院,延攬諸儒。由於他教授有方,隨從聽課的學生眾多,都稱他"汪先生"。"汪先生"的名氣越來越大,連朝廷都知曉了他的大名。汪洙去世時,朝廷追贈他為正四品"正奉大夫",鄞縣桃源鄉人將其搬入"鄉賢祠",受後代歲祭崇奉。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鄉賢祠

汪洙曾經寫道:"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留給後代的是讀書的傳統、不息的進取精神。在這種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其子汪思齊、汪思溫,其孫汪大猷、汪大辨,曾孫汪立中都中了進士,併成為高官貴胄,汪思齊做到端明殿大學士,汪思溫做到觀文殿大學士。"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汪洙從一位牧鵝少年,成長為觀文殿大學士,以自己的努力和對家庭的影響,完美印證了《神童詩》的教育意義。

《神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訓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