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明史》上给了王阳明一个很高的评价:“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放眼整个明朝,文人带兵打仗,王阳明绝对是第一号人物。

王阳明如今被广为人知的是他儒家圣人的历史身份,大家都知道他创立了“阳明心学”。但是,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的不同年龄阶段都跟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他是思想家是不争的事实,说他是军事家也并不过誉。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准确地说,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而这种实践正体现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当中。王阳明将兵学和儒学逐渐融通,儒家心学为其领兵作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他在一生经历的大小战役中的军事表现,也更看出其作为心学大师的独特军事思想。可以说,王阳明以心学融入兵学而产生了“以心领兵”的军事思想,这对后世的戚继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为以王阳明为偶像的曾国藩树立了文臣领兵的效仿典范。

王阳明的主要军事事迹

王阳明后来的好友湛若水在给王阳明创作的墓志铭中说他人生中有“五溺”,即有五件令王阳明非常沉溺醉心其中的事情,首先两个便是“溺于任侠”和“溺于骑射”,这都是跟军事爱好有关的行径。

王阳明一生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内部匪患暴乱四起、外部鞑靼不断犯边的时代。所以,少年的王阳明便忧心国家军事,立志成圣,报效国家。十五岁时就有他放马居庸关等地,考察京城西部的边防地理的相关记载。王阳明二十几岁开始用心研读兵书战策,在《王阳明全集》中能见到王阳明对《武经七书》的重要评注,这为他日后的领兵作战打下了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成为他后来军事思想的源头。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王阳明正式的军旅生涯开始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他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南、赣、汀、漳四地。这是一片涉及江西、湖南、广东和福建四省交界的山高林密的广阔辖区,王阳明到此地的一个重任就是解决困扰官府多年的山中匪患。王阳明在南赣剿匪的生涯中,先后经历了四场关键的战役:漳南战役、横水战役、桶冈战役和浰头战役。有些人觉得王阳明的这几场战役并不能反映他的军事能力,但要知道面对令朝廷束手无策多年的匪患,王阳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便各个击破,而且针对每一处的匪患,几乎都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快速剿灭,这正反映了王阳明“兵贵神速”的用兵之道。

王阳明在南赣的军事表现,具体来说,在漳南战役之后,他很快在与匪患的交手中熟悉了这些对手的情况,随后根据地理形势和匪患实力定下了先征横水、次剿桶冈、最后智取浰头的军事策略。而且,通过与漳南匪患的交手,王阳明也清楚认知了他如何最大化发挥南赣官府所属的这些兵力的一些问题。随后便向朝廷请求提督军务、调发军牌军旗、统一军令的各种令行禁止的准备,并且采取兵制改革的一些措施,同时加强军民协同等措施,这都为他快速平定南赣汀漳地区的匪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另外,王阳明对明朝最大的军事贡献,是他以一己之力,领着一帮顶多只有二流战力的兵马快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准备多年的篡位之乱。宁王起兵之初,几乎关押控制了江西境内的所有重要官员,但所幸王阳明躲过一劫。随后,王阳明便快速判断宁王叛军的三种策略,即上策以迅雷之势直取京师、中策夺取南京跟京师对峙抗衡、下策据守南昌。当宁王兵马即将突破安庆防线逼近南京之时,王阳明采取虚张声势、故布疑阵的策略,并成功离间宁王朱宸濠与手下智囊的关系,带着兵马直捣南昌,逼迫宁王朱宸濠回兵来救。拿下南昌之后,王阳明与朱宸濠决战在鄱阳湖的樵舍渡口,最后生擒了朱宸濠。王阳明一战成名,后来也因此军功而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获封爵位的三位文臣之一。

王阳明生前经历的最后一次战事,是他在嘉靖六年临危受命前往广西平定了思田之乱。回军途中,还顺便摆平了困扰官府多年的断藤峡匪患。

王阳明的军事理论思想

王阳明在其一生的从政及军旅生涯中,表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军事思想。就其在南赣剿匪和平叛宁王的军事表现来看,虽然南赣剿匪看起来意义没有平叛宁王来得重大,但因为在南赣面对的对手众多,反而令王阳明表现出了比面对宁王更加丰富的军事策略。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从王阳明的治军核心思想来看,他有一个很早的思想萌芽,这就是其在刚刚踏入政坛不久,针对明朝边关防务所写的一篇《陈言边务疏》。在此疏中,他提出了八条如何应对边务的对策:

一曰蓄才以备急;二曰舍短以用长;三曰简师以省费;四曰屯田以足食;五曰行法以振威;六曰敷恩以激怒;七曰捐小以全大;八曰严守以乘弊。

这八条当中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重视军事人才储备的思想,这就是王阳明的代表性军事思想之一。

王阳明的这个思想后来便用在了应对南赣匪患的诸多战役中。他亲自从南赣汀漳各县中选拔了一些勇武有力的壮年加以训练,而且对特殊人才的选用可以做到“舍短以用长”的原则。因为王阳明深知,要想赢得军事战争的胜利,选用精兵良将就是首要的制胜之道。

关于选练民兵这一做法,在后世也对曾国藩开办团练、打造湘军产生了直接影响。

其二、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王阳明领兵作战,善于用计攻心是他的一大特点。王阳明对《孙子兵法》深有研究,他对《攻谋篇》有一段评注:

兵凶战危,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者也。故孙子作《兵法》,首曰“未战”,次曰“拙速”,此曰“不战,屈人兵”。

以做圣人为理想的王阳明,是非常重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的,每逢战事都希望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胜利。这一点,在他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和广西勘乱的战事中都有非常明显的运用。特别是晚年的广西勘乱,更是几乎不费一兵一卒而很快平定了广西多年的叛乱。

其三、重视安民教化,追求长治久安的管理思想。

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是怎样一种存在?

从《南赣乡约》等资料来看,王阳明非常重视匪患地区的百姓军民关系和乡民行为的治理工作。这是因为王阳明在跟南赣匪患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根本问题在于县治不力而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百姓纷纷上山为寇。王阳明生动地将南赣剿匪跟人体所生疾病的治疗进行类比。他将剿匪比喻为“针药攻治之方”,而将安民教化看作是“饮食调养之道”。面对多年的难治匪患只有采取武以戡乱、文以安民的方针,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可以说,善于用政治思维解决军事问题,倡导顺应民情、因势利导、普兴教化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委”这一军事角色的诞生。

所以,从多种方面来看,王阳明对于当时的大明王朝南方政局的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他作为一个军事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军思想会永远闪耀着璀璨的智慧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