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即便豬價這麼坎坷,家庭養豬場仍是有希望的!

即便豬價這麼坎坷,家庭養豬場仍是有希望的!

政策、資本和環保的推動下,中國養豬業的規模化、集團化趨勢正在空前加速,但是,我們也認為,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養豬業的自身特點,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中小規模豬場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依然可能在未來和集約化豬場爭奪市場,甚至平分天下。

那麼,家庭農場的競爭力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即便豬價這麼坎坷,家庭養豬場仍是有希望的!

從他們自身的特質來看,他們經歷多年豬價漲跌的洗禮,踏實肯幹,不圖虛名,大小事情一手抓,真正做到了把小豬當兒子養,把母豬當老婆養,試想這樣的豬場怎麼會輕易倒閉。而且,這樣的特質造就了他們無法讓人忽略的優勢,具體如下。

1、家庭農場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

對於成本這個話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規模化豬場具有規模和採購優勢,按理說其養殖成本應該要比家庭農場低。但是,從目前來看,除去少數真正的養豬集團,國內規模化豬場的成本其實並不低,同時產品流通期間灰色地帶較多,無形中也是很高的成本。

但是反觀對於家庭農場來說,則具有先天的成本控制優勢,老闆自己就是飼養員和技術員,這就省下了高昂的人工成本。另外,場地是自己的,節省了土地租賃費。還有,他們一般都沒有高額貸款利息,養豬隻是為了養家餬口,因此還會想盡辦法降低成本,比如最近幾年興起的網購行為,在很多人還在宣揚網購產品沒好貨的同時,在全國已經有上萬家庭豬場開始了網購嘗試,但就豬易商城每月都會有接近2000多人新用戶參與到網購大軍中,降低成本家庭豬場在用行動去踐行。

即便豬價這麼坎坷,家庭養豬場仍是有希望的!

2、家庭農場主是最盡責的豬場場長

另外,家庭農場的老闆們既管飼養又管技術,時刻堅守在養豬第一線,能及時發現豬場的問題,從而準確快速的做出管理調整,家庭農場的老闆們也許沒有大型養豬場那樣擁有較深的專業化知識,但是他們有更多的經驗也樂於學習先進的知識同時主觀能動性更強,成產成績自然不差。

養得多不如養得精,規模和效益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在豬價進入低谷的時候,他們大多還能保本,而規模化豬場反而很難扛下去,比如在2013年和2014年,就有一批規模場沒有捱過豬週期的打擊,最終倒閉。

3、家庭農場在抗風險上“船小好調頭”

家庭農場的抵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由於他們養殖規模不大,對於有成熟經驗的豬場老闆來說豬週期對他們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成本低生產成績高,再加上因為養豬年份久,賺的錢、虧的錢都在豬身上轉,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資金流轉。

即便豬價這麼坎坷,家庭養豬場仍是有希望的!

比如一家100頭母豬場,按照PSY20左右的水平,每個月差不多能有200頭肥豬出欄,按照虧損最嚴重的2014年,一頭虧損400元,一個月也就在8萬左右,就算這樣的行情維持幾個月,也不會出現資金斷裂的風險,更不會對豬場的生存構成致命的打擊,當然,他們要在前期積累豐厚的資金實力。

綜合考慮,隨著環保的持續高壓,一部分散戶和家庭農場被動退出不可避免;但是,我們認為,未來被市場淘汰的只可能是高成本、低效率的豬場,而有活力、低成本的家庭農場肯定不會被淘汰,反而有機會大行其道,這是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更是養豬業的特殊性決定的。

因此,我們要為家庭農場的老闆們打打氣,希望大家繼續保持吃得苦,耐得勞,踏實肯幹的作風,結合自已實際,充分利用現在的各種資源,找準自己的養殖模式,控制飼養規模,堅定穩步的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