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人工智能發展會呈現什麼趨勢

人工智能發展會呈現什麼趨勢

雖然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無處不在,但對其未來仍未達成共識。有人說人工智能是未來,未來的人即使不成為機器人,也會跟著機器人。然而,業內仍有不少人認為人工智能只是一個泡沫,不能像智能手機那樣具有開創性。

人工智能需要被具體化

這種分歧源於對人工智能的誤解。關於人工智能有很多概括性的說法:例如,數據是新技術時代的石油,中國將憑藉其數據優勢統治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取代人。是機器人嗎?是克隆人嗎?它是可以植入大腦的芯片嗎?或者你能把一個人變成超人嗎?人工智能本身也是一種誤解。要理解這種技術,就必須把它具體化。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分類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兩個方向:機器學習和自動化。

機器學習-從複雜數據點尋找模式的過程。人眼可以分辨出一些突出的形狀,如池塘中的青蛙,但如果在一個綠色空間中有許多無關緊要的點,人腦就無法處理,而機器通過算法( algorism )判斷它是青蛙。通過與其他數據庫的類比,如星巴克客戶數據勾勒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該算法可以按地域、支付方式、時間和消費商店等進行分析。預測口味的變化,調整策略。目前,最前沿的算法是對圖像進行分析,人腦的處理能力遠遠落後於算法。

自動化——受到的誤解更深,因為人們會自動想到人形機器人和科幻世界中的人機戰爭場景。智能機器人的幻想始於1960年,那是技術的黃金時代,間接受益於各國的軍備競賽和空中競賽。許多人以為家裡會有一個機器人管家,手腳並用,像一個人做飯洗衣服。但這並沒有發生,而是出現了微波爐和洗衣機。在工業生產線上,也沒有出現變形金剛一樣的機器人,而是機器手。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人類並沒有發明一種可以像人類一樣解決所有問題的機器,而是發明了許多隻能解決一個問題的機器。這就是自動化的本質:替換。

自動化正在逐漸取代某些人類功能。汽車和輪船代替腳,縫紉機代替手,打印機代替筆跡,計算機代替計算。數據工作者的生活經常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電影中:一排排的人坐在一棟大樓裡,他們的日常工作是輸入數據。今天,整個大樓的工作只是一個excel表格。

增強現實( ar )和虛擬現實( VR )也可以看作是自動化的一部分,它們在添加新元素的同時替代和增強了人類的一些感官。比如VR把原本世界沒有的東西呈現在眼前,使得人真以為置身山頂或太空。

當今人工智能在計算和閱讀方面比較先進,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方面取得了突破,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圖像識別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將給零售醫療等行業帶來革命。例如,通過圖像數據可以分析北京現在人人都穿著什麼,六個月前穿什麼,甚至可以分析金融街這個月大家都怎麼穿、表情如何來判斷市場走勢。

未來的城市形態將被人工智能所改變。現在沒有車的概念和當初沒有馬的車的概念是一樣的,戴姆勒開始造一輛車,只是卸下馬,車子的形狀仍然像馬車。這輛車花了幾十年時間才進化成我們今天所習慣的流線型。當無人駕駛飛行器技術成熟時,飛行器的外形將發生變化。因為是電腦驅動,他們不考慮人,他們根據電腦的算法讀取路線和燈光,他們考慮速度和停車。正如汽車改變了今天的城市,無人駕駛汽車改變了未來的城市。

AI發展的S曲線

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呈現s型曲線。增長開始放緩,直到爆炸點突然加速,然後逐漸放緩,取而代之的是新技術。曾經的個人電腦、智能手機都走這條路。新技術的營銷並不容易,因為一旦新技術出現,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和定價機制,哪怕Ipod這樣的革命性產品也用了五年才打開市場。

人工智能發展會呈現什麼趨勢

科技發展的S曲線,來源:世界銀行、WIND (全球使用量,百萬臺)

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對人工智能有所保留。現階段風險極高,從研發到上市再到開放市場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寬鬆的政策環境。中國的創新政策值得學習——早期的政策極其寬鬆,多年來逐漸收緊,以防止風險在各個部門蔓延。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早期的創新成果有足夠的空間來呈現甚至工業化的可能性。

雖然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仍然由大公司主導,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家將不再有機會。大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從強大變成弱小。這為中國敢於冒險的企業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在中國艱難轉型的背景下,這也是中國商業復興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