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父母處處保護、指導孩子,為他們做這麼多的事情,妨礙了他們的成長,而這是他們成為成年人的基本條件。正因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這麼多的幫助和支持,才剝奪了他們對自由的需要,而自由曾經是年輕人的共同渴求。

父母的警惕和技術共同在孩子與世界之間築起了一道屏障,但是,我們不可能片刻不離地守著他們。把孩子培養成獨立的成人既是我們的生物性要求,也因為環境中的自我意識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是他們必須養成的生活技能。

當我們忍不住希望自己的存在就是他們的保護傘時,需要捫心自問:希望達到何種養育目標?在教給孩子他們需要掌握的技能時,應當如何做到既保護了他們,又避免遮蔽他們?如何教他們自己去做?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四種養育方式】

20世紀60年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展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 Diana baumrind)研究了不同的養育方法及其對孩子的影響。1967年,她撰文闡明瞭三種不同類型的養育方式:放任型、專斷型和權威型。後來者對上面這個分類進行了優化,用“放縱型”取代“放任型”,並增加了忽視型“”。

這四種類型的養育方式一方面描述了父母要求孩子的程度,另一方面說明了父母回應孩子的程度。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 專斷型

要求高,回應遲緩。這類父母嚴格,期望孩子服從、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會進行懲罰。

  • 忽視型

不要求,不回應。這類父母,最好情形是“撒手不管”,最壞的可能是甚至觸犯法律。

  • 放縱型

沒要求,有求必應。這類父母照顧孩子每一個需求,順應孩子每一個請求。

  • 權威型

有要求,有回應。這類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他們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並堅持目標達成。

暢銷書《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的作者裡普利認為:

專斷風格的父母“在學術訓練和實踐方面走得太遠”,而放縱風格的人則“嬌慣孩子,讓孩子無憂無慮,好像生活在月亮上一樣”。

權威型養育風格最好兼具嚴厲和溫暖,這樣的家長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這可不容易,需要練習。我們有時會失誤,有時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又會再次失誤。但是,通過克服鬆懈,擴大對成功的定義,將關注點放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和愛自己上,其實,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讓孩子擁有自由的時間】

任務繁重、清單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讓孩子抽不出時間,他們沒有機會真正自由地玩耍。相反,孩子的遊戲時間都由父母計劃和組織,安排在未來某些家長和孩子都有空的時候。父母會陪著孩子一起玩,還會推薦他們玩什麼,同時警惕萬一孩子們玩不到一起,或者有人出現行為不端的情況。

孩子們日程緊張,遊戲時間由父母安排似乎是必要的,因為如果不排到日程表上,他們可能連玩耍的時間都沒有。

可即便我們需要為孩子創造並保證他們的遊戲時間,當孩子們玩耍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走開。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遊戲是孩子們應該進行的第一項真正關涉成長的“工作”。如果你不確定什麼才算遊戲,請聽格雷的一句俏皮話

:“只要有大人在旁邊指揮,那就不是遊戲。”

1、參觀特意為孩子們建設的場所,讓孩子有機會去探索、創造並東敲西打。

2、遊戲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發展和完善新技能,培養能力。

3、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不知所措的情況時,遊戲是孩子學會應對焦慮的自然模式,可以幫助他形成應對環境的能力。

4、遊戲有助於自我在無意識和有意識的現實之間形成調節能力,增強自我的力量。

5、遊戲會重複或確認一個可喜的經驗,點燃孩子投入生活的熱情。

【傳授給他們基本技能】

一個人如果被別人手把手地牽著過日子,什麼事情都有人幫忙料理,那他就沒有機會培養起控制感(mastery),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論的核心。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在一定限度內允許嘗試、失敗和做得更好的自由,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學會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門。完美主義不僅是美善之敵,也是成長之敵。

【教會他們如何思考】

2009年出版的暢銷書《驅動力》( Drive)中,丹尼爾·平克(Dail Pink)描述了21世紀的職場,指出“會自己想辦法”是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優秀的綿羊》中,威廉·德雷謝維奇闡述了許多年輕人的“綿羊”式狀態,在他看來,他們跨越了家長、教育者和社會設置的各種不升高的鐵環,取得了高分和榮譽。名校的大門和一些精英職業向這些孩子開放,但是德雷謝維奇認為,他們的內心是封閉的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在於“思維”本身,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把事情搞清楚”和“把知識應用到新情況中”。

【教會他們做好努力工作的準備】

2013年,本特利大學委託一個課題組對勞動力準備情況進行了研究,3100名受訪者包括高等教育界和企業界的領導人、企業招聘人員、大中學生及他們的父母,還有剛出校園的大學生。

在非千禧一代的受訪者中,74%的人認為千禧一代缺少前輩人的職業道德,70%的人認為千禧一代不願意“承擔責任”。

相反,千禧一代受訪者中,有89%的人認為他們自己有很強的職業道德。這種認識上的嚴重錯位至少說明在職業道德這一問題的界定上,大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做父母的可以幫助扭轉這種錯位。教會孩子生活技能,加上“堅韌不拔和投入”的心態,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職業道德,這是權威型養育的極好證明。

做家務的孩子有更大的成功機會。明尼蘇達大學的退休家庭教育教授瑪麗蓮·羅斯曼( Marilynn Rossman)把“成功”定義為不吸毒、擁有有品質的關係、完成教育並開始職業生涯。

她依據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實施的一項縱向研究數據,得出瞭如下結論:最成功的那些人三四歲就開始做家務了,十幾歲才開始做家務的人則相對不那麼成功。

如果培養生活技能意味著你知道孩子可以給自己倒橙汁,灑了以後會自己收拾,那麼有職業道德就意味著,別人的橙汁灑了以後,你的孩子會幫忙收拾,而不是覺得“與我無關”,一走了之。

【讓孩子自己規劃人生】

戴蒙的研究表明,使命感對於實現人生的幸福和滿足至關重要。他把使命定義為一個人的“終極關切”,

一旦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或說人生目標,這些問題就有了終極答案:“我為什麼做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

父母要幫助孩子獲得認識人生目標的智慧,以此來幫助他們踏上有意義工作的旅程。告訴他們:忘記你認為“每個人”都希望你學習的東西,或者應該從事的職業,學習你所喜愛的東西,其他的自會水到渠成。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教他們面對掙扎的人生常態】

肯·羅賓遜( Ken robinson)爵士是國際知名的教育家,他在2006年的TED演講中指出,我們正在扼殺兒童的創造力。他的演講在所有TED演講中位列榜首,觀看人數達2800萬。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他在TED演講中講到:美國現行的教育系統中,犯錯誤被視為最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準備犯錯誤,那你就永遠拿不出任何原創性的東西。

預測成功的最佳指標是抗挫力、勇氣以及失敗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如果沒有感受過不悅,沒有失敗過,那你根本就不會懂得如何去處理那些情況。

挫折力,即韌性、毅力,指從逆境中恢復過來的能力,它能給我們繼續前行的決心。

擁有抗挫力就是有說這話的能力:“我還好。我可以選擇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另外想個辦法,或者決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還是我,我依然被愛著,生活會繼續。”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在孩子生活中存在

  • 表達你的愛
  • 表示你對他們的興趣
  • 展示你的關心

2、站到一邊

  • 讓他們做出選擇,並決定如何做事
  • 讓他們冒險犯錯誤

3、幫助他們從經驗中成長

  • 在孩子經歷過,作出決定或選擇之後,與他們進行提問式對話,瞭解他從這次經歷中學到了什麼
  • 持續提高標準
  • 抵抗完美主義
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方向感”

望所有父母雖不必精於陪伴,但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方向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