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壮志未酬身先死

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宇文邕出生于同州,宇文泰第四子。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其父宇文泰对他很是惊异,说能完成他志向的,必定是宇文邕。宇文邕虽然深受宇文泰的喜欢,但是宇文泰死后,掌权人却换成了宇文护。

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拜宇文邕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护废孝闵帝,拥立明帝宇文毓继位。十二月十六日,迁任宇文邕为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入朝担任大司空、治御正,进封为鲁国公,兼任宗师。明帝十分亲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议。宇文邕性格深沉,识见宏远,不是因为明帝垂问,他始终不轻易发表意见。明帝常常叹息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壮志未酬身先死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派人毒死明帝,立17岁的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但宇文护仍掌朝政。武帝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表面上与堂兄相安无事,任其专权。暗中却在慢慢积聚力量,寻机诛护。

宇文邕对宇文护百般信任和依从,宇文护让宇文邕做什么就是什么,宇文邕在此看来是个傀儡,但是谁都不晓得宇文邕心里的算盘。宇文邕关于宇文护的杀兄之仇其实不断都没遗忘放在心里。

一次陈崇和宇文邕去原州,宇文邕执意要回去,陈崇对他人说今年不利,晋公当死。宇文邕听说后,痛骂陈崇,当天陈崇就被宇文护逼死,这件事情就表现了宇文邕的韬光养晦战略。

终于在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见时机成熟,决定除掉宇文护,扫清亲政的障碍。宇文邕与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多次商议,拟定了诛杀宇文护的计划。在其母皇太后叱奴氏的宫里杀掉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经过十二年的隐忍畜势,武帝终于一举收回权力,迎来亲政。可以一展胸中报负了。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壮志未酬身先死

在诛杀宇文护及其亲信后,武帝削弱大冢宰的权力,规定六府不必总听于天官大冢宰,使它的权力虚化,以加强皇权,又改诸军军士为侍官,表示军队从属于皇帝和国家化。再取消兵源的种族限制,境内凡男悉可为兵,大大扩充了军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长官与其僚属的关系,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576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建德六年(577年),入邺,灭北齐,从此让北方形成整体,完成局部统一,这也是历史的一大功绩。

宇文邕作为皇帝,他为人生活相当简朴,但对民间百姓却十分关心,他整顿官吏贪污之风,同时大兴农业生产,百姓安居乐业之下,北周国力很快强盛其阿里,而且宇文邕身为皇帝,后宫仅有十多位嫔妃,可见他并不好色,而且他御驾亲征时,还能跟将士们同甘共苦,深得军心。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壮志未酬身先死

按照这个形态发展下去,不准能让宇文邕统一中原了,公元578年,宇文邕打算北伐突厥,就在自己御驾亲征的前夕,宇文邕突然病重了,而且这一病就起不来了,随后就驾崩了,年仅36岁,正当壮年,他的死因史料并未明确记载,或许是工作太努力了,身体被累垮了吧。

虞世南评价北周武帝道:“周武骁勇果毅,有出人之才略,观其卑躬励士,法令严明,虽勾践、穰苴,亦无以过也。但攻取之规,有称於海内,而仁惠之德,无闻於天下,此猛将之奇才,非人君之度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