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流量,流量,流量!瑞幸就靠這份絕招叫板星巴克

2015年起,中國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開始逐漸消失。在巨頭壟斷流量源、技術與營銷相結合的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該如何尋求增長突破?

文丨楊飛,神州優車集團CMO、瑞幸咖啡CMO

商業風口總是層出不窮。共享經濟聲勢減弱、區塊鏈熱度未消之際,2018年上半年又興起了互聯網外賣咖啡的熱潮。

在咖啡連鎖的千億元級市場中,無論是太平洋咖啡,還是ZOO咖啡、漫咖啡、咖啡陪你等傳統門店咖啡,都無法打擊星巴克在中國的地位。咖啡外賣、咖啡紅包、社交工具引流……在眾多新玩法的助推下,互聯網咖啡發起對星巴克的衝擊。

以瑞幸咖啡為例,今年1月到5月,瑞幸完成門店佈局525家,5月8日宣佈正式營業時,試營業期間已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人。

品質好、價格低、推廣快,瑞幸憑藉著CMO楊飛自創的流量池思維,開啟了自身的飛速發展。究竟何為流量池思維?

流量困境

2016年開始,幾乎所有行業都在為流量紅利的消失感到焦慮不安。

在資本寒冬的衝擊下,傳統行業最先受到重創,出現大規模的倒閉潮。隨後,流量匱乏的危機蔓延至互聯網企業。據不完全統計,汽車、旅遊、教育等領域的上千家互聯網企業在2017年宣佈倒閉。

流量即市場。面對流量,互聯網企業普遍面臨三個問題:流量少、流量貴、流量陷阱。

在線上流量困境中掙扎無果後,線下成為新的流量出路,一些互聯網企業開始了新一輪的突圍—流量下鄉。以小米為代表,以往標榜只在互聯網上售賣的小米也開啟了線下門店的鋪設。截至2017年8月,小米已經開了156家“小米之家”,計劃用3年時間開到1 000家。在投身線下後,小米重回全球手機企業隊列前五。

分散的線下流量讓中小玩家看到了機會,從樓宇電梯到社區商超,從共享單車到無人便利店,越來越多的線下場景被開發和挖掘。因此,線上線下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打通是必然趨勢。而隨著巨頭的逐漸入局,傳統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流量之困。

如何破解流量困境,在營銷上必須要追求“品效合一”。相對於傳統營銷思路,我會更強調效果的轉化,用流量池思維實現“急功”和“近利”。

流量思維指獲取流量,實現流量變現;流量池思維是要獲取流量,通過流量的續存運營,再獲得更多流量。二者區別核心在於流量獲取之後的後續行為,後者更強調如何用一批用戶找到更多新的用戶。

在這一前提下,裂變營銷成為突破流量困境、體現流量池思維的重要方式。

瞄準社交流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貴的是用戶關係和關係鏈。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低成本社交流量的獲取關鍵在於社交關係鏈的打通。企業要想辦法持續輸出內容來刺激用戶,使其從用戶轉為“粉絲”,再使其主動將企業的品牌或產品信息傳播出去,成為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狀用戶結構中的重要連接點。

與傳統營銷相比,裂變營銷的不同之處有兩點:

第一,強調分享。即必須通過老用戶的分享行為帶來新用戶,福利設計和裂變創意是解決用戶分享的主要手段。

第二,後付獎勵。將原來事前拉新獲客的廣告費用,分解成老用戶推薦的獎勵費用與新用戶註冊的獎勵費用。即“廣告成本=老用戶拉新獎勵+新用戶註冊獎勵”。

根據以上兩點,增長黑客的主要任務是以數據驅動營銷決策,在維持原有用戶習慣的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反覆測試以提高分享率,不斷對新生用戶產生刺激,將廣告費用獎勵給用戶,貫徹增長目標。總之,以技術實現的裂變增長,對於高頻低客單價的行業來說,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拉新推廣手段。在這一思路下,裂變營銷有3大技巧。

裂變技巧一:App裂變

App裂變的玩法主要有拉新獎勵、裂變紅包、IP裂變、儲值裂變、個體福利裂變、團購裂變6種形式。

以連咖啡所使用的裂變紅包來說,裂變紅包屬於群體性裂變形式,很常見,操作也很簡單。用戶在結束一次消費行為後,收到的紅包可以分享給好友。這個紅包可以被多次分享,也可以自己領取。

裂變紅包的裂變規則是其關鍵。要根據用戶興趣、習慣、以及企業投入產出比測算來制定出最合理的規則,才能將裂變玩出彩。其主要的玩法包括:分享可得、二級複利、集卡可得(如支付寶春節五福),以及註冊、下載、購買可得福袋規則玩法等。

基於微信的裂變是營銷的重頭戲。企業可以利用對微信圖文的技術福利改造、對H5的技術福利改造,讓用戶每次分享微信圖文或者H5時都會獲得一定的福利刺激。同時福利規則也可設計成複利模式,即用戶將圖文或H5分享好友後,好友再分享給他的好友(二次分享),你還會獲得額外的二級福利。(需要注意分銷層級,超過二級以上會被定義為傳銷,同時被微信平臺封殺)。

裂變技巧三:線下裂變

裂變主要是在線上發生,雖然線上擁有龐大的社交關係鏈,以及便捷的分享方式,但這並不代表線下產品無法完成裂變。比如,小浣熊乾脆面的集卡、飲料瓶蓋上的“再來一瓶”……這些都是傳統產品用來獲客拉新的手段。只要營銷手段使用得當、有趣、自帶話題性、可分享、能獲利的產品完全可以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轉化。以線下為主的營銷行為,如果不能通過O2O把流量導到線上,並通過社交媒體分享,那麼不能稱為線下裂變。

利益、趣味、價值,永遠是營銷裂變的核心驅動力。只有讓用戶獲利,才能讓產品自帶廣告效果,才有可能實現增值。

傳統產品的線下裂變有以下三種方法:包裝裂變、O2O積分或現金紅包、以及產品設計的社交化。

裂變成功的三大重點

近年來,裂變營銷方興未艾。不僅是出行(滴滴、神州)、外賣(美團、餓了麼)、電商(每日優鮮、拼多多)App在大量裂變,連微商、遊戲還有傳統行業也紛紛加入。但需注意的是,在裂變的營銷邏輯中,有3個起始性關鍵因素需要重視:種子用戶、裂變誘餌和分享趣味。掌握這三個因素,裂變效果才會有保證。

種子用戶的選擇

裂變選擇的種子用戶不等同於產品的初始用戶。

裂變的目的是通過分享的方式獲得新增用戶,所以必須選擇影響力高、活躍度高的產品忠實用戶作為種子用戶。種子用戶的選擇要儘量和產品調性相吻合,少而精不是壞事,質量絕對比數量更重要。

適用於裂變營銷選擇的種子用戶必須具備三大特徵:第一,活躍度高、影響力大的產品用戶;第二,種子用戶質量的重要性高於數量;第三,種子用戶需要反饋產品建議。

裂變誘餌的投放

關於裂變誘餌,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福利補貼”,但並不完全。有時好的創意內容、創新情景交互、有趣的玩法都可能成為裂變誘餌。

如果企業願意把投放廣告的費用分批次回饋用戶,讓用戶養成領取福利的習慣,會讓裂變起到強大的流量轉化作用。

例如,神州專車經常使用的裂變型H5。神州專車“和吳秀波對視10秒鐘”的H5,首先是一段和吳秀波對視的視頻,之後吳秀波送出神州專車的專車券,用戶輸入手機號就能領走吳秀波送出的150元神州專車券。

從創意的角度上來說,這個H5並不複雜,卻帶來了50多萬的新增用戶和超過4萬次的微信轉發,也由此入選微信朋友圈廣告的對外經典案例。

分享趣味的滿足

除了利益刺激,裂變本身的趣味性是決定其發酵程度的重要一環。

而趣味性的來源必須要基於兩點:第一,提供互動談資。社交的目的是溝通,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如果能為用戶及其朋友提供共同的談資,會增加用戶分享的主動性;第二,塑造個人形象。社交媒體另一大作用是,能為普通個體提供展示形象的平臺。因此能滿足用戶成長、展示、炫示等心理需求的趣味內容,早期產品設計就預設好的各類分享按鈕,這兩點非常重要。

裂變的核心要義,在於“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

存量找增量。首先,需要發展第一批老用戶,這個不可能靠裂變,主要依賴廣告投放、產品試用等推廣方式。其次,存量用戶基礎是裂變成功的關鍵。

高頻帶高頻。如果產品屬於高頻使用產品,企業只需給一些比較小的福利(如發電子券、免費試聽等)。如果產品屬於低頻、非互聯網產品,比如房地產,可以以轉介紹費(房價幾個點的提成)的方式吸引現有用戶推薦,這是強福利刺激。但更好的做法是通過類似物業管理App,讓用戶中高頻地使用,從而加大多次裂變分享的可能。

總之,沒有絕對低頻的產品,沒有不可裂變的營銷,關鍵是我們需要開闊思路,轉化福利頻次,用好存量用戶。一旦找到合適的玩法,裂變營銷就會成為你最低成本的獲客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