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開學前,我身邊好幾個孩子馬上升大班的媽媽都在聊教育部新發的通知,這份《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內容,諸如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課程;嚴禁社會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按照通知的說法,要在明年6月前完成全國範圍內的整改、督查工作。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媽媽們一片譁然、不知所措,這是要讓孩子敞開玩的節奏麼?

開學後,一看幼兒園的課程安排,心裡的石頭落了地。每天都有邏輯訓練和快樂閱讀課,你說不能教數學,那邏輯訓練不算違規嘛,你說不能教識字,讀讀繪本總沒錯。其實,大家心知肚明,所謂邏輯訓練就是數學的演化版,所謂快樂閱讀也少不了指讀識字。

至於培訓機構的學前班、幼小銜接班,依然是不愁生源,火爆得不行。

現實殘酷啊,一項初衷美好的政策,竟得不到家長支持,也得不到市場響應。

說它初衷美好,是因為我認同“慢慢來”對孩子成長的正面意義。但初衷美好不等於能落地,得不到支持和響應,是因為它實在不符合中國現階段的國情。

第一個問題就很嚴峻:大家都在學,你學不學?

這就是個“劇場效應”,劇場裡,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但只要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管理員又沒盡到監督職責,最後全場觀眾就都會從坐著看戲變成站著看戲。

所有人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最後得到和原來一樣甚至更差的觀劇效果。悲劇的是,雖然大家都很累,卻不會有人坐下來。

同理,只要有少部分人開始拼,慢慢就會發展到更多人拼。雖然,大家知道這會增加每個人的成本(你看民辦學校的面試題,一年比一年難),無奈裹挾其中,想要抽身何其之難?畢竟,資源大到敢給孩子前程打包票的家長永遠都只是極少數。

坦言講,只要還在現行教育體系內,就不大可能躲開環境帶來的影響。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杭州某知名學校,數千名學生家長報名參加該校一年級新生預招錄考試

我的一個閨蜜,一直推崇愛和自由的教育方式。她家小孩幼兒園三年基本都是玩,沒有教識字,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漢語拼音,數學6和9不太分得清,算是比較零基礎的小孩。

孩子去年上一年級,開學第一週就遭受了嚴重打擊。

語文課上,一天要學七八個拼音,因為不熟悉,今天學的第二天就忘了,老師晨誦抽讀,她是為數不多不能讀出來的孩子。

數學也一樣,大部分孩子入學前十以內加減法已經很溜了,只有她半天算不出來。

這也罷了。低年級的知識並不複雜,只要孩子有學習的主動性,迎頭趕上不是難事。

真正的問題是自信心受損。

閨蜜告訴我,當她聽孩子說被其它同學問“你怎麼這麼笨”時,整個人都不好了。人不在現場,依然能感受到孩子的傷心、屈辱。

第二個問題更難解:大家拼命學,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太緊缺。

經典名著《1984》的作者奧威爾出生於1950年的英國,那時候,學校就已經是晉級上等社會階層的重要通道,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夠充沛、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夠公平時尤其如此。

奧威爾回憶當時社會流傳的前途觀:“大家普遍認為,除非你上了一個‘好’公學(能歸在這一類的只有15所左右),否則,你的一輩子就完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奧威爾就讀的學校收費昂貴,是當時的優質教育資源。學員家庭背景非富即貴,普通人的孩子想享受這樣的資源,只能經過嚴格選拔。

歷史總是相似的。

當中國家長也紛紛開始排隊等學位、拼資本爭學位,優質教育資源的緊缺性已彰然若顯。

資源緊缺,篩選機制就必然出現,而篩選的嚴苛程度與資源的緊缺程度呈正向關係。

千尋明年升小學,今年開始就有很多朋友給我傳授面試經驗。面試題看得我瞠目,類似奧數的思維題、百以內加減法、邏輯題、長故事複述、畫出心目中的小學……可謂面面俱到。

雖然,我打心裡覺得這些要求對不滿六歲的小朋友來說高了點,卻也能理解學校的做法。優質資源就那麼多,人人都想要,給誰呢?只好優中選優。

只有兩種情況下,你可以避開篩選。

一種是本身資源夠多,足夠支撐孩子各種道路慢慢嘗試;另一種是徹底佛系,隨遇而安,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再說。

但誰都知道,這兩類小眾人群的佔比極少,大多數家長現狀是:既沒有足夠資源試錯,也不敢拿孩子前途開玩笑。

So,只要教育資源緊缺得不到改善、教育的公平性不能實現,幼兒園的“小學化”、學前班的遍地開花也就無可避免。


不得不承認,幼兒園“小學化”的確是需要解決的痛點,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而是諸多問題的折射。

只要高考的指揮棒還在,高中為高考服務,初中為高中服務,小學為初中服務,又怎能要求幼兒園不為小學服務?

牽一髮而動全身,根本的東西不解決,禁止這禁止那,並不能起到實質效果。

但話說回來,政策的出發點依然是好的,是為了幫家長和孩子們減負。

只不過,減負怎麼減,很難。

個人覺得,既然整體環境當下很難改變,減負就只能從自己做起:

一方面,我認知中真正有效的減負是教育技巧的升級。

千尋五歲前,都沒做過什麼刻意的知識輸入,除了在閱讀中培養習慣,就是在玩中拓展思維。我依然覺得,習慣和思維是最重要的,勝過具體知識的掌握,它們的效用將在三年級後得以充分體現。

不過,五歲後,就有現實目標了,迫在眉睫的面試和小學前的過渡銜接。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不得不給孩子加擔子,這種情況下,怎麼減負?

既不想放棄現實目標,又不想讓孩子太沉重,這種想法倒逼我去探索教育方法的升級換代。

在實踐中,我發現,其實只要用對了方法,孩子接受度是很高的。

我用數學來舉例。

數學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因為它不像文字那麼生動形象,本質上是抽象的,孩子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大多數家長對於學前數學怎麼教,沒有一個整體系統的思路。

剛開始,我和大家一樣,經常陪孩子玩桌遊,重心放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上,可我發現,一旦觸及具體運算、數的關係等抽象數學,孩子就有畏難情緒。

為此,我開始研究可汗學院的學前數學課程,再結合自己製作的遊戲來實操,效果還不錯。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每一課我都做了教案,記錄孩子練習和專注情況,再根據她的反饋來不斷做調整。

前幾天,千尋的小夥伴來我家玩,兩個幾乎零基礎的孩子加入進來後竟全程注意力在線,吸收掌握程度出人意料的高,給了我莫大的信心。

又從逃媽處討來了美國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冊借鑑,看了他們的練習冊,感觸更深。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你們看,說是練習冊,是不是更像一本手繪漫畫書?不論是活潑生動地圖畫還是一目瞭然的數軸表示法,都是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

面對這樣的練習冊,小朋友的負擔是不是就沒那麼重了呢?

所以啊,減負根本不是減掉孩子學知識的機會,而是減輕孩子學知識過程中的刻板和痛苦!

這個發現讓我欣喜,我決心繼續研究下去,想要做出一套系統、完善,關鍵是孩子接受度高的學前課程。

算是今年給自己定下的一個大目標吧,我會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的所思所得分享給大家。不想破壞孩子天性,又想達成現實目標的“貪心”媽媽,我們一起努力!

不過,努力歸努力,我們還得學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理減負。

外面的世界愈雞血,你愈要學會淡定,有自己理性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衝上去。

我家小朋友明年也要參加各種面試。我不排斥篩選機制,但對待現實目標很慎重。在幼升小的銜接計劃裡,我不想那麼急。

於是乎,千尋同學的幼小銜接沒什麼雞血味,看起來,更像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光是心理建設,我們就做了足足兩個月。

對於結果,我和先生都沒那麼看重。跟千尋也講清楚了為什麼需要有篩選,又該用什麼心態面對篩選。盡人事就好,是我們一直提醒自己,也努力傳遞給她的原則。

最後,我想說,個體改變不了大環境,但個體能夠改變自己的小環境。從這個角度看,或許,提高教育技巧的同時心懷淡定,對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來說,才是更有實操意義的減負吧!

今日薦書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學前班將全面叫停?那孩子就可以只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