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用五彩斑斕的畫卷,

重新早已消失不見的福州記憶。


六月六犬洗湯?

夾夾糖換玻璃破布?

三坊七巷裡如何泡溫泉?

老年月裡的老故事,

畫圖講述!


快看看這些老福州的生活百景

哪一幅你最熟悉?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時令民俗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做尾牙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舊時福州地區工商業者每逢初二、十六日要以牲畜、金紙祭祀土地公,之後要以祭神的東西款待夥計,俗稱“做牙”。農曆二月初二首度做牙稱“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最後一次做牙,稱“尾牙”。


食芥菜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芥菜是冬熟蔬菜,深受福州人喜愛。中醫說芥菜性暖,坐月子的婦女,別的蔬菜不能吃,只能吃芥菜。


到了隆冬,經過霜降的芥菜品質更佳。


芥菜煮切面稱芥菜面,放點蝦米、蝦油,其味絕佳,即可做菜配飯,也可單獨當飯或點心。


筅堂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入臘大掃除俗稱“筅堂”(筅即帚),就是舊時福州人為迎接春節而進行的一年一度衛生大掃除,又稱“掃火炎煤”、“筅塵”等,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後。


筅堂所用的筅帚一定要用新鮮竹葉做成,掃除屋樑、牆壁上的積塵,象徵著秋冬的活力。全家大小齊上陣,搬梯子,搭架子,把房子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徹底地清洗一遍。有辭舊迎新之意。


擺水仙迎新歲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鄭麗生《福州風土詩》曰:“礬弟梅兄不等閒,靈根佳種出漳南。排當盆供迎新歲,雙葉寒香色更酣。”


水仙花有“南國花王”之稱,是福建省省花,最適合“排當盆供迎新歲”。


燒火炮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舊時福州除夕有搭細松木條柴塔燃燒的習俗,當火焰上升時,要撒些食鹽在柴塔上,以發出輕微的類似爆竹的聲音,所謂“燒火炮”。


吃過年夜飯,村裡的青壯年便在厝外的空地搭起火堆,待家人聚齊就點燃篝火,一起辭舊迎新。


等柴火成了一堆紅炭,每家每戶拿出火鉗夾幾塊回家,放在家裡的各個角落,寓意把溫暖帶回家,希望來年生活紅紅火火。


供歲飯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舊例除夕這一天,家家要炊米飯裝入專用的飯甑與其它供品一起擺在廳堂上供,俗稱“供歲飯”或“供晦飯”。


供歲飯前,先將飯甑裝好飯後,在飯的周圍插十雙紅色筷子,筷子上頂著“金銀元寶錠”和一對“丁富”(先用紙箔折成小元寶並排成圓形後,外用剪成的紅紙花粘著做成)。然後在飯甑的左右各插一枝柏枝於飯中,在飯甑的中央放一顆福橘,上插一束四季花,最後在飯甑的飯上撒滿“四子”(紅棗、花生、桂圓、栗子)。


元宵節舞龍燈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元宵節有舞龍燈的習俗。


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紮成,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長達數丈。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一條金光閃閃的長龍騰空躍起,舞龍開始了,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於其後,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


茉莉花趕頭水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茉莉花是福州名花,盛產於郊縣,一年兩度開花,花色雪白,素雅幽香。四月初苞,孩童於未開之時就帶露摘下,提筐入城,數蕊而賣,因茉莉花入晚香濃,婦女們最喜歡將其簪於髮髻、衣間。


清明前後是採茶的好時光,茶商們早已把茶備好,為儘早趕製茉莉花應市,對茉莉花都翹首以待,所以花農都爭著趕頭水,正如諺曰“茉莉花開趕水頭”,因為越早趕到的茉莉花就越值錢。此諺後來用以喻指凡事趕前莫落後。


賣橫三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石首魚,閩語謂之“黃花魚”,俗稱“黃瓜魚”。


冬時尤肥美,曰“冬瓜”;春夏之交最多,別名為“橫三”。


每年立夏,魚群都集於寧德、霞浦交界內江之官井洋及外海之樊山洋產卵,“橫三”即得名於地名“樊山”的俗讀音。


發大水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春夏之交,閩江上游溪洪暴漲,氾濫市郊,謂之“大水”,又曰“溪水”。


鄭麗生《福州風土詩》曰:“初三十八怕衝潮,節近端陽水更愁。關帝磨刀還苦雨,捱過夏至便無憂。”


“初三”、“十八”是朔望後二日,如果此時衝潮,“勢尤兇兇,為之衝漲”。


端午節前後,曰“五月節水”,五月中旬稱“關老爺磨刀水”,此時會下傾盆大雨,據說是給關公磨刀用的。夏至以後的雨水則不足以成災。


端午節臺江奪鴨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舊時的福州端午節,臺江龍舟競賽“奪鴨”,場面尤為熱烈壯觀。


端午這一天,臺江碼頭邊搭起綵棚,掛上錦旗,擺上獎品,一些商家富人則掏錢買了鴨子,待龍舟競賽進入奪冠高潮時,便把鴨子放入江中,讓游泳高手下舟奪鴨,看哪個村子的龍舟爭先,所奪到的鴨子最多。最多者為冠軍,要授予錦旗、獎品。


當時位於臺江大橋頭邊、青年會後面的廣裕樓菜館中,常有一些富人邀請朋友,在酒樓臨江露臺上設宴,邊開懷暢飲,邊觀看龍舟競賽、賦詩作對,從中取樂。


香包肚爿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的端午歌謠唱道:“端午龍舟競,香囊掛衣襟。”


福州民謠曰:“端午鼓噹噹,肚爿替春裝。”進入農曆五月,天氣開始轉熱。五月初一吃過粽子,孩子們就脫下春裝,赤膊穿上紅綠繡花肚爿,到處跑玩,成為端午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肚爿,又叫肚兜,由婦女用五彩絲線,在紅綠顏色布料上,以手工刺繡各種圖案,並飾以花邊製成,或護肚保暖,或遮胸護乳,老少皆宜。


六月六犬洗湯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農曆六月初六是天貺節。古代天貺節是趕廟會、避暑遊玩和探親訪友的日子。


清代以來,閩俗這一天逐漸演變為曬衣、曬書以及為狗、貓洗浴的日子。


民諺曰:“六月六,犬洗湯。”說這一天貓狗到河裡洗澡,可避免長蝨子。


大暑荔枝小暑鱟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諺語云:“大暑荔枝小暑鱟”。每到小暑節氣(每年公曆7月7日左右),鱟會大量上市,而到了大暑節氣(每年公曆7月23日左右),荔枝又大面積成熟,於是人們就形成了大暑吃荔枝小暑吃鱟的習慣。


鱟是舊時福州人夏季餐桌上的美食,但如今鱟已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早已退出餐桌。


畫眉勝會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畫眉屬鳥類,以眉白而美得名。鳴聲清脆,婉轉動聽,且好勇善鬥。


養畫眉的人往往以珍品飼養,並商定在每年十月至來年三月止逢二、五、七等日鬥畫眉。


屆時,他們放置雌鳥於旁,以激兩雄鳥怒而鬥,“嗟彼山禽,不惜為愛情而犧牲”,彼此決出勝負,或擲財物為注,“以為博戲”。


福州老行當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的大部分老行當,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還有一些老行當隨著時代變遷已經更新工藝。


這些老行當中,有幾種與溫泉有關。當時福州有許多人吃“溫泉飯”,比如鑿溫泉井抽湯這種行當。


“舊時湯門郊外(今五四路、溫泉路一帶)的澡堂,都是人工鑿井引出溫泉,用竹筒引泉。這些溫泉被引出來後,可以通過管道輸送到很遠的地方。以前臺江解放大橋頭有一家南星澡堂,據說用的溫泉就是從湯門一帶輸送過去的。”


另一種由“溫泉產業鏈”催生的老行當是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等處的大戶人家挑擔送溫泉的“送湯工”。陳友榮也用畫筆再現了他們的工作場景,希望流傳給後輩,留住這些“福州記憶”。


修腳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地熱資源豐富,澡堂歷史悠久,上澡堂洗溫泉曾是老福州人生活中的溫馨記憶扯一條龍頭布作為浴巾,趿一雙“篤篤作響的木屐屐”,到“湯頭”燙泡,直至渾身冒汗,遍體通泰。


爬上池來,全身酥軟地躺在竹臥椅上一邊抽菸休息或飲啜熱茶,一邊請修腳師傅修剪指甲,修去腳掌下的死皮,捏捏腳氣,既祛除病痛又消除疲勞,很是愜意。


溫泉打井抽湯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福州地熱資源豐富,泡溫泉可以說是福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最早“鑿井抽湯”的澡堂,是民國元年(1912)左右,福州新店人林木發有鑿井抽湯的技術,他從臺灣攜工具回來,在後井菜園處首先用人工鑿井引出溫泉,設立澡堂,名為“天生泉”這是福州最早“鑿井抽湯”的澡堂。


給三坊七巷大戶送湯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洗溫泉澡既能治百病,又能讓人身心愜意、心情舒暢。三坊七巷中的達官貴人自然熱愛洗溫泉澡,因此舊時福州出現各大湯池店給三坊七巷官宦富商大戶送湯的普遍現象。


裱畫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常言道:“三分畫,七分裱。”裱畫又稱裱褙,是中國書畫的一種裝潢藝術。為書畫配上合適的襯紙卷軸,不僅便於張貼和收藏,而且能為書畫增色不少。


好的裱畫店將嚴格按照多年形成並逐漸完善的操作程序來裝裱字畫,如其基本步驟包括託底、修補、大託、曬乾;需經調漿、託背、上牆、加條、裱綾、上軸、加簽等數十道工序,同時對每一個操作過程,都要有嚴格的質量要求。


寫真畫像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寫真,即畫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國肖像畫的傳統名稱,專指描繪人物形象之畫。因繪畫人像要求形神肖似,所以叫做寫真。


肖像畫追求形神兼備,重視對傳達人物神情的五官的刻畫。在沒有照相機,攝影技術尚未發達的時代,人們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影像,一般通過寫真畫像來實現,因此寫真畫像發展成為一度熱門流行的行業。


刻印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一方紅印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小到借條、籤合同,或在書畫上留下名號;大到政府法規、法院判決,都要用到印,功能類似於現在的身份證。因此,刻印必然發展成為了一種行業。


竹器店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做竹製品的竹材以不彎曲、無蟲眼、長了三四年的中年竹為好。選好了竹材,接著就要削好竹篾,這是熟能生巧的技術活,竹片的厚薄完全靠眼力和手勢,最後是竹匠們精編細織的編織工作。


細索修理破舊傢俱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過去生活不夠富裕,一些破舊的傢俱,如箱子、櫃子、櫥子、棕繃床等出現破損後都不輕易捨棄,而是等專業的工匠來修補。


修補破舊傢俱的工匠往往要仔細觀察破損傢俱,做到胸有成竹後才開始動手修復。一些傢俱上的雕刻損毀甚至丟失,得重新雕刻補上;一些榫卯鬆動的傢俱,得拆開重新加固;一些斷了或缺了的部件,得重新做一個添上。


修理鐘錶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過去在大商鋪旁或在街邊路口總能看到修理鐘錶的店面或小攤子:一個長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面套著玻璃框,玻璃框上掛著一些鐘錶模型和配件用來招攬顧客。


另外,桌子上有兩個抽屜,抽屜裡裝著修理工具和各種不同品牌鐘錶的小配件。


修理鐘錶,是歷史悠久的老行當,特別是在三四十年前,手錶是“幾大件”之一,這個行當相當普及。後來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舊式鐘錶修理業日漸萎縮,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逝。


補缸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過去人們生活中都缺少不了缸,缸具有儲水、儲物、釀酒等多種功用。但缸是用砂子、陶土等原料混合燒製而成的,使用年久或受到意外碰撞後容易破碎。因此,補缸這一行業就應運而生。


補缸跟禮補碗有點相似,先用特製的鑽子沿著水缸裂縫的左右兩邊打眼,一般五到十釐米打一個眼,然後用一種“門”字形的專門的補缸鐵釘固定,最後沿裂縫凹坑用細鐵砂調和鹽滷把縫隙填成。


剛補好的缸不能立即使用,一般要三天後等鐵砂生鏽與缸體緊緊粘合不漏水時方可使用。


雙杭救火會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過去福州建築多以木構為主,極易引發火災,而雙杭經營木材、油、紙、布的商家更是隱患重重。


因此民國初期,人們將行幫性質的“水會”改為“救火會”,由“廣芝林”、“鹹康”的老闆擔任雙杭、萬壽救火會的會長,會員由所在地的青壯年義務擔任。


每遇火警,救火會即鳴鑼集合警員,進行救火活動。最初救火會設備十分簡陋,後來發展為用汽車裝配的“汽龍”等自動半自動滅火工具,滅火成效顯著。


上杭婆奶弄請婆奶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舊時社會醫療條件差,產婦大部分不能去醫院分娩,只有請婆奶來接生,從而產生了婆奶這一職業。婆奶接生經常發生因消毒不嚴、胎位不正等造成感染或難產而導致母嬰死亡的慘劇,福州俗語“女人生囝棺材邊”,反映了當時婦女生育的危險性。因此,有經驗的老接生婆奶,很受人尊敬,被譽為接人順利來到世界的第一人。


舊時福州比較有名的婆奶集中居住在上杭路婆奶弄,婆奶弄長僅43米,寬兩人通過,原是無名小弄,因弄內住有多家以接生為業、世代相傳的婆奶而得名。


福州老地方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百合澡堂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百合明園澡堂,簡稱“百合澡堂”,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由福建省第二警察署署長施泰楨等六人籌資,於1932年建成。


百合澡堂位於福州澡堂密集之地(今溫泉路上),是利用舊城牆廢地建成的,為三層建築,在這當時福州還不多見,面積、規模、設備及服務均首屈一指。


百合澡堂後半部空地上是園林式花園,大魚池、假山雪洞、亭臺樓閣一應俱全,供澡客散步休息觀賞,另建有小戲臺,可供小型演出,經常演唱京劇、閩劇小戲,熱鬧非凡。


福州倉前山跑馬場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清末,在福州被列為“五口通商口岸”之後,歐美各國外交使節、傳教士、商人紛至沓來,留居倉前山。他們酷愛賽馬活動。


清光緒初年,由英國駐福州領事向清政府申請租借地皮修建跑馬場。在跑馬場建成後,英國駐福州領事館管理,禁止中國人出入。跑馬場每年春冬兩季舉行賽馬活動,賽馬場面甚為壯觀。


萬壽橋之臨時棧橋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萬壽橋橫跨閩江兩岸,是舊時福州南北往來的唯一橋樑。


抗日戰爭期間,萬壽橋數受轟炸。1944年被日寇炸斷後,往來行旅皆需借舟過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為方便往來,當時政府在斷橋上用三角鋼鐵板臨時塔起棧橋。臨時棧橋分為來與往兩半搭建,橋面非常狹窄,橋基又極不穩當,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再加上來往的人流量大,橋面擁擠不堪。


直至抗戰勝利廠口,萬壽橋才得以修復。1949年以後,為了紀念解放大軍英勇衝過大橋,追擊南逃國民黨軍隊,將此橋改名為“解放大橋”。


上下杭美食


老福州的生活百景,哪一幅最熟悉?


過去,為適應雙杭商幫巨賈的應酬活動,其周圍開設了不少頂級飯店、菜館、酒樓。同時也有許多平民百姓所需的美味小食攤點、老店。


延平路海防前的光餅、蔥肉餅、鼎邊糊、海蠣餅、蝦酥、葛粉包、千層糕、依海肉燕、龍嶺炒米粉,青年會的魚丸、滷味、飯包等等,原料地道,風味獨特,物美價廉,是平民百姓的美食。


閩北地區船到蒼霞洲,都要到三保海防前光顧,還帶回光餅、肉燕。海外華僑遊子回鄉,也都要到這裡嘗一嘗家鄉風味小食,並帶回食品送給鄉親,同憶家鄉之念。現在還有些小店、攤點,仍保留傳統小食美味,生意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