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聊齋」"瞳人"之語讓方棟茅塞頓開。心懷不軌,只會自食惡果

一:簡談《聊齋》

蒲松齡從青年時代就開始為《聊齋志異》蒐集素材,到他40歲時,汶部鉅著才得以完成。可以說,他將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時光都傾注在了這部鉅著的撰寫上。此後,他又對全書進行了多次增刪,最後將其定為16卷,491篇。《聊齋志異》的內容十分廣泛,

多談狐、鬼、花、妖,並以此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書中既有對風雨如晦的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汙吏狼狽為好的鞭答,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讚歎。

「聊齋」

而其中數量最多、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從藝術成就上看,《聊齋志異》將古代小說中"志怪""傳奇" 和"人情"融於一體,吸收了古代白話小說的長處,形成了獨特的簡潔優雅的文言風格。同時,它又採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充滿了豐富的想象,並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性。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個個鮮明生動:寫貪官汙吏,無不面目醜惡、朋比為奸;寫科舉考試,則應舉者鸚鵡學舌,科考官有眼無珠;寫愛情,則痴男怨女,莫不多情;寫女子,則拈花微笑,嫻雅動人。

「聊齋」

從故事結構上看,其情節曲折離奇,佈局嚴謹巧妙,讓讀者開卷後興味盎然,不願釋手。《聊齋志異》問世後,一開始只是在民間傳抄,直至蒲松齡去世51年後,才在浙江刻版問世。成書定名為《聊齋志異》,是因為"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的名字,"志" 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書刊行之後,風靡坊間,人們公認"小說家談狐說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

此後,"聊齋熱"一直持續著。截至目前,在我國的古典小說裡,沒有哪-部作品能夠像它那樣古今風靡、雅俗共賞、老少皆愛。為了方便閱讀,本書特選取《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章,翻譯成目文,定名為《白話聊齋》,讓現代讀者也能休味到這部經典的雋永魅刀。

「聊齋」

二:《瞳人語》

長安城裡有個書生,名叫方棟,是遠近聞名的才子。可是,他的品行卻不太好,為人輕浮,一見到漂亮女子就色心大起。清明節前一天,方棟獨自在郊外散步,忽然看見幾個騎馬的婢女守護著一輛卷著大紅繡花簾子的馬車從大路那邊緩緩走來。他發現其中有個婢女生得十分標緻,就走近幾步準備細看,卻發現敞開的車簾內端端正正地坐著位穿紅著綠若天仙一般美貌的女子。

方棟生平第一次見到如此俊美的女子,頓時心頭癢癢的。他跟著車子跑前跑後地想看個夠,不覺走出好幾里路。這時車子忽然停下來,車內女子把一個婢女叫到車邊, 說:"快給我把車簾放下來,哪來這樣一個瘋少年,一直跟著偷看!"婢女放下車簾,生氣地盯著方棟說:"你知道嗎?這是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娘,現在要回孃家。你當是一般的鄉下女子,可以叫你這個窮書生隨便看的?"說完順手從車轍下抓了一把塵土,使勁朝方棟頭頂揚去。

「聊齋」

等方棟用衣袖揮盡塵土,揉揉眼睛再看時,馬車已經消失不見了。方棟滿腹驚疑地回到家裡,覺得眼睛裡很不好受,叫人翻開眼皮一看,原來裡面長了薄薄的一層膜。 睡了一夜,他的眼睛難受得更厲害了,一天到晚流淚不止。薄膜長得很快,幾天就到了銅錢厚。特別是右眼,裡面竟長了一個螺旋狀的肉塊,即使用遍所有的藥也不能治癒。從此,方棟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方棟雙目失明以後,心裡十分煩悶。想起那天的舉動,他後悔得要死。後來聽說念《光明經》可以消災除難,就買了一卷請人教他。初學時,方棟心裡不免有些煩躁,後來也就慢慢安下心來。一年後,他心中的各種雜念都漸漸消除了。一天,方棟正盤坐在那裡專心念經,忽然聽見左眼裡有人說:"這裡黑漆漆的活活憋死人哪。" "咱們一塊兒到外邊透透氣吧。"右眼裡立刻有人回答。雖說聲音細小得像蚊子叫,卻也聽得清清楚楚。

「聊齋」

方棟正覺得奇怪,又感到鼻孔裡癢癢的,好像有什麼東西從裡面鑽出來走了。過了一會兒,鼻孔又癢癢起來,他覺得那東西順著鼻孔爬到眼眶裡了。接著,眼睛裡又傳出了說話聲:"哎呀, 好久沒到花園去了,珍珠蘭怎麼都枯死了?"方棟平時十分喜歡珍珠蘭,以前在花園裡種了不少,他經常親自澆灌,珍珠蘭長得非常旺盛。自從他雙目失明後,一直沒再過問這些花草, 剛才聽了眼睛裡的話,就把妻子叫來問:"花園裡的珍珠蘭怎麼都枯死了,你沒有及時澆灌它們嗎?"妻子問他怎麼會知道這事,方棟就把眼睛裡有說話聲的事告訴了她。妻子急忙跑到花園裡查看,果然如此。

「聊齋」

珍珠蘭

方棟的妻子覺得很奇怪,想看看到底從丈夫鼻孔裡會爬出什麼東西,於是一聲不響地藏了起來。時間不長,她就看見有兩個豆粒大小的東西從丈夫的鼻孔裡鑽出來。仔細一看,是兩個長著翅膀的小人兒,剛落到地上,便一前一後出門去了。又過了一會兒,只見那兩個小人兒手挽手走了進來,接著"嚶"的一聲飛到丈夫的臉上,像蜜蜂找窩似的爬來爬去,最後鑽到鼻孔裡去了。就這樣,這兩個長翅膀的小人兒,在方棟的鼻孔裡進進出出鬧了好幾天。

一天,方棟又聽見左眼裡說:"路彎彎曲曲的, 走起來真不方便,咱們乾脆自己開個門吧。""不行,我前面的障礙太厚了,要開個門哪有那麼容易?"長了螺旋狀肉塊的右眼裡回答道。"那就我先來試試,要是能辦成,咱們打通一道門好了。"左眼裡的說話聲剛停,方棟就覺得這隻眼痛得厲害,好像要被人抓破似的。就這樣劇痛了一陣兒,再一睜眼,哎呀,他的眼睛居然又能看見東西了。方棟高興極了,叫妻子過來看看他的眼。妻子發現他左眼裡銅錢厚的膜破了一個胡椒粒大小的洞,黑油油的瞳仁閃著亮光。又過了一夜,左眼裡的翳全部褪掉了,再仔細一看,裡面競有兩個瞳孔。右眼依然沒有什麼變化,正應了眼裡說的"打通道門"那句話。

「聊齋」

方棟雖然只有一隻眼睛看東西,但視力並不比原來兩隻眼睛的時候差。從此,方棟不管做什麼事,言談舉止格外檢點,人們都誇他是個品行端正的人。芙蓉城的主人不知是何路神仙,莫非是菩薩現身嗎?那小瞳人劈開"門戶",讓方棟能夠重見光明。看來,鬼神即使再兇惡,又怎能不允許人悔過自新呢?

三:"瞳人"之語

古時候的女子從小被教育"三從四德",肌膚是不能被別的男人看到的,因為如果傳出去會影響名節。芙蓉城在舊時指的是傳說中的仙境,這裡用了歐陽修的《六一詩話》中的典故:"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忽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既然方棟是飽讀詩書的人,在長安這樣的地方又有名氣,怎麼會不知道芙蓉城呢?要麼方棟是浪得虛名,只是有一點小聰明,要麼就是被自己的隨性,迷了心眼。

「聊齋」

方棟的病與我們平時說的一種疾病很相似,就是"長針眼"。長針眼,一般指一個人看了不該看的東西。蒲松齡在這裡將長針眼稍作修改,讓他鬼神化,帶著濃厚的諷刺色彩,告訴世人,不要做虧心事。方棟的心眼已經被喚醒,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借用"瞳人"的聲音為自己慢慢打開正確的大門。所以說,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妨停下來,對自己說,我能行,給自己一個信心,一個擁抱。就像今天的故事,主人公為自己的行為懺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認清自己,結束自己的過錯,這就是他的成功

「聊齋」

《瞳人語》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故事,主要描寫了長安才子方棟為人輕佻,品行不端,偷看女子,惹禍上身的一段故事。故事寓意深刻,警示世人要自律、自重,品德高尚,切勿心懷不軌,恣意妄為,自取其辱。

四:重瞳

古代流行一種觀點,叫做"奇人必有異相"——比如狼顧(司馬懿)、重瞳、板肋(普通人有好幾根肋骨,人要負重,除了腿部力量,後面要靠著脊樑骨,前面就要靠著肋部力量。生著一塊肋骨,民間稱作"板肋",生著"板肋"的人極其少見,百萬人當中,也難尋得一個。生著板肋的人,力大無窮。)、雙手過膝……那都是人中龍鳳、成功人士的跡象。《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描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聊齋」

劉備

重瞳,就是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在上古神話裡記載有重瞳的的人一般都是聖人,但實際上經過現代醫學解釋,這種情況屬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從O形變成∞形,但並不影響光束進來,又叫對子眼,現代醫學認為是早期白內障的現象。但在古代相術中,"天生重瞳"可以與"天選之子"劃上等號,實乃帝王之相。

「聊齋」

晉文公重耳

舉幾個例子: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不僅"重瞳",而且"駢(pián)脅(xié)",集兩大奇觀於一身,堪比"垂手下膝,自顧其耳" 的劉備;西楚霸王項羽也是重瞳,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南唐後主李煜有一隻眼睛是重瞳,因此字"重光"。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說他"豐額駢(pián)齒,一目重瞳子。" 此外還有創造漢字的倉頡(jié)、後涼開國皇帝呂光、北齊英雄天子高洋等等。重瞳且十分罕見,翻遍史籍,天生重瞳的人恐怕不超過十個。

為什麼要加上"天生"呢?因為今天講的這個人也是重瞳,不過他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自行"修煉"而成

參考書籍:

《聊齋志異》

《史記》

《新五代史》

《三國演義》

《六一詩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