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这首诗用最少的语言,写出了最美的意境,千年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唐代大诗人王维世称“王右丞”,与李白、杜甫齐名。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刻,是少有的全才。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隐居蓝田辋川时,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竹里馆》一诗就是诗人隐居期间,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这首诗用最少的语言,写出了最美的意境,千年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这首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独自僻居深林之中,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这首诗用最少的语言,写出了最美的意境,千年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弹琴复长啸

这首小诗共四句,全诗仅有二十个字。每一句单独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从而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用最少的语言,写出了最美的意境,千年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深林人不知

诗中写人写景,均造语平平,并不见新意,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这首诗作为《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妙合无间、巧融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首诗用最少的语言,写出了最美的意境,千年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明月来相照

千百年来,这首诗也得到了诗家极高的评价。《唐诗笺注》说:《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诗境浅说续编》说:此诗言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虽一片静景,而以浑成出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盛赞此诗写得如“仙境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