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监管强态下,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的生存现状

关于网贷平台和支付机构的相爱相杀,一直都在上演。从网贷平台的萌芽发展、野蛮生长再到如今的监管趋严,支付机构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监管强态下,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的生存现状

宝付与19家网贷平台合作

支付机构到底能为多少家网贷平台提供支付通道?从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公开数据中,我们或许能初探一些端倪。

截至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的116家具有运营数据的网贷平台中,其中有50家公布了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名称,包括财付通、汇付天下、联动优势、通联支付、网银在线等在内的25家支付机构榜上有名。

监管强态下,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的生存现状

根据e埔商院不完全统计,从互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宝付为微金贷、宜贷网、铜板街等19家网贷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成为此次统计中与网贷平台合作数量最多的支付机构。

此外,易宝支付和通联支付分别与13家网贷平台合作、连连支付与8家平台进行了合作;而与先锋支付和快钱支付合作的平台分别有7家。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的情况看,多数网贷平台青睐选择有较大影响力的支付机构,比如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京东旗下的网银在线,以及赴港上市即将成为“支付第一股”的汇付天下。

托管到存管,支付机构的角色演变

支付机构与网贷平台互利共生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到6年前,但经历过网贷平台从托管到存管的过程,也让支付机构的角色进行了转变。

一位某支付机构的负责人通过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介绍。“2012年到2013年间,网贷还处在萌芽发展期,好多平台找到我们希望提供支付通道,那时合作的平台不到50家。但随着此后几年网贷平台的大批出现,我们合作的平台数量最多达到了上千家。”

为此不少支付机构针对合作的网贷平台专门打造了P2P网贷账户托管系统,其中一些支付机构还将沉淀资金包装成一些理财产品。而支付机构也在网贷平台野蛮生长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这样的局面很快发生了改变。

2015年7月,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其中第八条明确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2017年2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除了明确规定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制定唯一一家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外,还要求“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

这些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意味着P2P行业由第三方托管的模式被终结,支付机构从账户托管中收取费用的盈利来源遭受重创。

对此央行也明确表示,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存在金融业务经营风险,支付机构的内控风险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弱。

监管当下,到底是谁选择谁?

面临行业洗牌的,不仅只是当前面临备案和等待验收的网贷平台,当然,还有一些支付机构。

随着网贷平台对接银行完成资金存管,也让此前主打账户托管和支付清算功能的支付机构功能渐弱。尤其是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型支付机构而言,没有业务量就意味着支付牌照或将不保。

“好多小型的支付机构也会主动来找我们,希望能够合作”一家网贷平台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也会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量、知名度以及是否受到监管处罚等方面进行考量,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合作。”“想与大型支付机构或有背景的网贷平台合作”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在合作中,第三方支付仍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一家知名的支付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随着对网贷行业的监管,合规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前提。网贷平台暴雷或者跑路,对支付机构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当前背景下,选择与什么样的网贷平台合作,我们也比较慎重。

对于网贷平台出现不合规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时,该人士表示,支付机构都有自己的风控系统,我们也会提供一些风控建议。如果因为合规问题,支付机构是可以随时终止与网贷平台的合作。

虽然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需要与银行对接,但支付机构并不会退出网贷行业的市场。

比如与银行存管技术上的对接,支付机构经验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支付机构不仅能收取中介费、服务费还能配合银行做存管,提供支付通道和技术支持等。再加上支付机构手握客户大数据,支付机构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