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共同体成员校际间交流与合作,5月15日,“以课会友”教学联谊活动在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举行,萧山河上镇小和富阳渌渚针小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上午,学校质量提升中心主任肖黎用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拉开了活动序幕。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聚焦思维课堂

切实提升儿童学习力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首先由项玲燕老师执教二年级写话课《我想养的小动物》。项玲燕老师从学情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去发现小动物外形的可爱之处和活动的有趣之处,发现人与动物的友好关系,并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和连接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不同角度说清楚想养某种小动物的原因,条理清晰,趣味盎然。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课堂上,多种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项玲燕老师还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精心设计思维阶梯,帮助每个孩子表达想法,真正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课后,项玲燕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河上镇小葛月红校长、穆兴小学的王林慧副校长都对本课作了简要点评,课堂中所体现的学生主体和思维导向等都得到了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紧接着,学校副校长王林慧作了《聚焦思维课堂,提升儿童学习力》的观点报告。王老师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引入思维课堂,介绍了研究思维课堂的基本原理,更是从实际案例出发,分享了思维课堂实践的有效途径。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王林慧副校长指出,思维课堂重在研究学情,唤起思维兴奋点;借助可视化工具,搭建思维支点;学会追问,促发思维生长点;问题化学习,设计思维抛锚点。报告虽时间有限,却引发了在座老师对 “思维课堂”的深入思考。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运用智慧教育技术

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数据

下午进行的则是智慧教育专场活动,在回族穆兴小学教师郑海洋所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研课上,郑海洋老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有机融合了各类教育资源和教学技术,获得了较好效果。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在课上,郑海洋老师通过同屏功能,实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组织学生自主动手探究之外,郑海洋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微课程,让孩子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此外,郑海洋老师还借助在线检测平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利用平台实时统计的数据,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了讲解。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课后,回族穆兴小学副校长严虹,针对郑海洋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这是一节经典的课,郑海洋老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重演经典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融合教育技术,如课上同屏技术、在线检测、资源推送等,实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数据,节约了数据反馈时间。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最后,学校智慧教育负责人冯卫洁,做了《智慧教育,我们在路上》的主题汇报。冯老师向与会的学校领导、教师汇报了学校在智慧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提出的“关注高阶思维的课堂;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全程学习数据收集;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等观点,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认可。

“以课会友”促交流,三校联谊共发展

此次三校联谊,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给了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互通、互助的目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校共同探讨小班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艺术,切磋课堂教学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