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霜降時節我們該如何進補?

俗話說,“秋冬進補,上山打虎”。而且諺語還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霜降時節進補比冬天進補更重要。這是為什麼呢?霜降時節進補是打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冬補才會有意義。

霜降時節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之後就是立冬。在霜降時節適當進補,符合四時養生的需求。

從中醫來分析,秋冬養陰。所謂養陽,即養陽之斂藏。秋冬時節人體陽氣能斂能藏,則一年的陽氣圓運動又大又圓,人就會更健康。秋冬進補,即有益於收斂閉藏陽氣,此篇只談霜降時節如何進補。

霜降時節我們該如何進補?

霜降

一、調養脾胃是關鍵

霜降時節屬深秋,五行屬金,在五臟屬肺。此時進補要以養陰、潤燥、固表、益氣為主。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飲食進補,先要調養脾胃。脾胃健旺,這是飲食進補的第一步,也是進補取效的關鍵。也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是不是健旺,能不能補的進去。

脾喜溫而惡寒,補脾當溫養。比如,可選擇一些溫補類食物,如羊肉、兔肉等等,也可用枸杞、黨參、山藥、生薑、黃芪等燉排骨或牛肉,有助養脾。脾不喜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之物。

霜降養脾,建議多吃芡實。芡實健脾,補腎,兼有止瀉之功,補而不峻,潤而不膩,是藥食兩用之品,符合深秋既補脾,又補腎的中醫養生理念。芡實的吃法很簡單,可煮,可炒,可做粥。《本草綱目》稱:“糯米和芡實做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此粥味道甚美,人人喜歡。

胃以降為順,胃惡煎炸、燒烤、辣椒等辛熱動火之物。霜降時節寒涼外襲容易出現胃痛,當溫胃散寒,可吃些暖胃的食物,如南瓜、胡蘿蔔、紅薯、花生等。特別是花生,有治胃病之功。《本草綱目》說:“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藥性考》說:“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可每天吃十幾粒生花生米,頗有養胃之功。吃生花生時要連著紅衣一起吃。女性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更應該常吃花生,能養血補血。另外,也可針灸中脘、天樞、足三里諸穴,亦能養胃。

若素體脾胃虛弱者,可用黨參、紅棗、薏苡仁、山藥、龍眼等做成藥膳食用,有健運脾胃,補養氣血之功。

二、霜降食粥

霜降進補,當以清淡為主,忌食肥甘厚膩之品,以免滯塞脾胃,導致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建議喝粥,粥食最養脾胃。霜降食粥,既可補脾胃,又能氣血。且粥食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以下列出數個霜降進補的粥方,歡迎讀者品嚐。

梨子粥:梨子2只,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和水煮粥。梨色白,入肺,可養肺陰,潤肺燥;大米亦色白,亦擅養肺。梨子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粥,最適合於肺虛之人。

栗子粥:栗子50克,大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栗子既養胃健脾,又補腎強筋,兼可止瀉,尤其適合於腰膝痠軟之人,或素體脾虛洩瀉之人。

芝麻粥:黑芝麻50克,大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大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黑芝麻色黑入血,亦入腎,有補血補腎之功。芝麻粥適合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

核桃粥:核桃仁50克,黑豆30克,大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核桃仁與黑豆皆有補腎潤燥之功,此粥滋補肺腎,適合於霜降時節服用。

胡蘿蔔粥:將胡蘿蔔切片,用素油煸炒,加大米100克,和水煮粥。胡蘿蔔有養血養陰之功,此粥適合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菊花粥:白菊花60克,大米100克,先將白菊花煎湯,再用此湯加米煮成粥。白菊花能散風熱、清肝火、明目,適合於秋季傷燥而出現心煩、咽乾、咽痛、目赤腫痛之人。

薄荷粥:鮮薄荷30克,或幹薄荷15克,煎湯。另用大米50克煮成粥,待粥將成時,加入適量薄荷湯及冰糖,再煮沸即可。薄荷辛涼解表,兼可疏肝,清解肝火,適合於肝鬱火旺之人,或感傷溫燥邪氣而發熱、咽乾、咽痛之人。

蓮子粥:蓮子20克,薏米20克,大米20克,放在一起加水煮粥,待粥煮熟加入適量冰糖即成。蓮子能滋陰養神,蓮子粥適合於心煩失眠之人。

養陰粥:百合30克,大棗20克,蓮子20克,銀杏15粒,大米10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成粥時,加冰糖,再煮沸即成。霜降重在養肺陰,此粥不但養陰潤肺,兼可健脾和胃。

養脾粥:鮮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加水同煮成粥,再加白糖,再煮沸即成。山藥養脾陰,桂圓肉養心。此粥養脾養心,兼用於心脾兩虛之失眠。

三、進補註意

一則,不圖貴。

有人認為,進補就要吃鮑魚、燕窩、海參、魚翅等價格昂貴的食物。這個觀點非常錯誤。俗話說:“粗茶淡飯最養人”。本文列出許多粥方,其實都是平和之物,但一樣有補益之功。若脾胃虛弱而濫用昂貴的補品,反而會傷損脾胃,導致健康受損。

二則,清補為好。

進補並非越油膩越好,建議清補。因為今人平時大魚大肉,吃的已經過於滋膩了。脾喜清補而不喜滋膩,過於滋膩會礙滯脾氣,導致脾的運化功能下降。對於素體脾虛的人,油膩食物不僅不會收到好的進補效果.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脾虛。

三則,並非人人當補。

霜降進補符合四時養生的要求,但亦只限於平時工作勞累,身體素質下降的人。若年輕人體質較好,並不需要進補。且不同年齡的人進補亦有講究,比如,中年人往往中焦不足,可以健脾胃為主;而老年人往往腎虛,當以補腎補精為主。再如,男女進補亦有差異,女性以血為本,進補時當重視調肝養血;男性以氣為主,需重視補腎益氣。

四則,適度而止。

進補不是必需的,只是順時養生而已。平時以食物養生,皆當適度,食物再好,若過極則成災。尤其是體虛之人,當緩緩進補,勿圖速效,勿圖近功。

五則,睡眠亦是進補。

秋冬時節,要求早睡,讓心神安靜下來,陽氣歸根,即是大補藥。秋冬最忌熬夜,熬夜傷身,傷損五臟,五臟一傷,陽氣不能收斂閉藏,導致一年的陽氣圓運動變小變弱,人就會失去健康,甚至罹患疾病。

六則,患病之人不可盲目進補。

若已經患有疾病,建議找明醫面診處方才好,不能盲目進補。比如,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若進補會將外邪留在體內,影響康復;再如,若患有急性腸胃炎、闌尾炎等急性炎症者,不可進補;又如,大便秘結者不要亂補,以免越補越便秘。

小結: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霜降時節,適當進補,有益於金氣收斂,金旺則能生水,水旺則陽氣能閉藏。所以說,霜降時節適當進補,可以為迎接寒冬做好準備,能讓人更好地適應四時節氣變化,從而使人與天地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正所謂,“善攝生者,唯能審萬物出入之道,適陰陽升降之理,安養神氣,完固形體。使賊邪不得入,寒者不能襲”。秋冬進補,亦符合天地之道。​_董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