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用户111498634487


那我也想反问几个问题:

做生意更赚钱,为啥有人喜欢拿死工资上班?明明外面的职场也精彩,为何有人就是喜欢窝在事业单位?

明明货币基金闭着眼睛也跑赢活期,为啥要等马云推了余额宝大家才去买它?之前大家都干嘛了?

敢于买收益4%-5%理财的人,那么敢不敢买7%-8%的理财?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依据年龄、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和个性,千差万别。以为站在投资鄙视链的顶端,但很可能其实山外有山。习惯买银行理财的人,不理解存银行定期的人。而习惯买基金的人,应该也不理解买理财的那批人,年化4%-5%的吸引力在哪里?习惯股海浮沉的人,也不理解买基金的人有啥意思。


投资偏好不同、个性差异

前几日,去银行办事,和理财经理闲聊,竟发现5年期国债又秒杀了——对于我来说,一个锁定5年,利率只有4.27%的产品,似乎吸引力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一批比我“胆子小”,讲究万无一失、本金安全的投资者争相购买——在国债的粉丝看来,如今央行降息降准,未来银行理财利率将持续走低(去年银行理财还有5%,如今难觅),银行存款的安全度或许依然无法和国家背书的国债媲美,所以入手国债,锁定5年的收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对于股民和基民来说,央行降息降准恐怕成了布局投资股市的好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该不该加仓,而不是赶紧买国债锁收益。


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差异

经历不够、见识不够,也可能是一部分人停留在存2%、3%银行定期的原因。关于投资,不得不说,富人的孩子早当家。比如特朗普的大女儿,9岁据说就开了股票账户玩。比如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股东家的孩子们就能和巴菲特讨论如何进行价值投资。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9岁,还是学习储蓄的时间。


去银行买理财的朋友都知道,是要做风险评估测试的,银行理财分5个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一直到高风险。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对应的投资领域不同,能获取的收益也不同。风险评估,目的就是为了把一批只有资金,但缺乏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行劝退。


低风险、中低风险的理财,一般投资方向是银行间债市、高信用企业债、同业存款等较为安全的领域。而中高风险,高风险理财,可能挂钩金融衍生品,或挂钩股指,收益更高。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投资领域缺少基本的常识和认知,哪怕是产品放在眼前,他也无从判断是否可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