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喜欢宝钗还是偏爱黛玉?

香菇芒果棉花糖


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林黛玉是一个品性高洁、性格比较尖利的风流才女!薛宝钗正好相反一一她是一个性格宽厚而品性存在严重问题的虚伪之人!证据是:林黛玉从来都不会使用阴谋诡计去伤害别人!而宝钗扑蝶一一驾祸林黛玉的行为一一却是极不道德的表现!曹公之爱恨情仇一目了然!


红楼第一家


《红楼梦》中黛玉的一半是宝钗,曹雪芹、宝玉对她俩一样爱,没有偏爱。

因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前生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林)”,钗黛合一的另一半薛宝钗前生是雪(薛)水“甘露灌溉”。这也是《红楼梦》把钗黛判词合一的原因。

具体根据:

《红楼梦》第三(虎、骨、三生石畔)回重点说竞争创新人才林黛玉。从林黛玉登岸,就开始说“三等的仆妇”、“三间兽头大门”……一连说了几十个这“三"(属虎三、竞争创新)。这是《红楼梦》其它各回及各种文章中绝无仅有的现象,就是重点给读者点破林黛玉这一中华文化第三位龙的虎骨架脊梁的经典人物“三”的形象,她有股竞争创新的虎劲,所以,黛玉属虎、三生石畔林草。

薛宝钗在第八(羊、水)回中隆重出场,与林黛玉互补,如《论语.八佾第三》,她艰苦朴素,像中华文化第八位龙的羊角、水一样补不足,为人解决困难,所以,宝钗属羊、水。

曹雪芹是弄懂了中华文化、龙学的密码及造汉字的法则的大学者,《红楼梦》就是以此设计创作的。详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宝钗和黛玉是红楼梦并列的两个女主,曹公对她们两个有无数的偏爱,对黛玉的喜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可是对宝钗暗中的心疼才让我们感受到他最偏爱的人是宝钗。

曹公对黛玉表现出了无限的喜爱,不仅让她和宝玉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还让很多女孩都带着她的影子,即便她注定的命运是早逝,可是她却好像一直在我们身边。

曹公对宝钗的偏爱不是简单的描写她的好,初读红楼时对宝钗是有偏见的,觉得她太做作、太圆滑、太不真诚,可是后来才发现宝钗竟然是得到大家喜欢最多的人。

宝钗能够及时的察觉到身边人的困难,给予帮助,这是她遭人贬斥的一面,多以此认为她心里藏奸,动机不纯,但我们也因此看到了她的好。

待在宝钗身边就会觉得心安,宝钗会给人一种发自心底的信任感!所有人都愿意对她袒露真心,愿意把她当作亲人,即便以后她没有再如当初那般相待,心中仍会感激当初她对自己的好。


第一、湘云对宝钗倾诉心事,让我们看到宝钗的细心体贴

湘云每次到贾府都是如同五月的朝阳,明媚灿烂,让人都能够感受到满满快乐。湘云在贾府做什么都是随心所欲,而且正义感爆棚,我们很难想象她也会受委屈,也会为钱财而犯难。

如同湘云这般要强的姑娘很难会在人前说出自己的为难之处,可是宝钗一片真心为她,让她放下了心防主动说出自己的心事。

湘云在贾府最信任的人除了贾母和宝玉就是袭人了,可是她没有跟袭人说起过自己在家中的为难,反而对宝钗说了出来。

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地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

宝钗和湘云相识的比较晚,但大观园里只有宝钗最了解湘云,湘云最亲近的人也是宝钗。

史湘云曾如此夸赞过薛宝钗,“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

湘云能够说出这样可能得罪人的话,是因为她真的喜欢宝钗。后来她叔叔外调,被接回贾府居住,她想也没想就选择了与宝钗同住。

后来宝钗为了撇清自己没有告诉湘云就搬出了大观园,湘云虽然恼怒,可是她的心中却不曾真的怪罪宝钗。毕竟,昔日的宝姐姐,曾对她关怀备至,不仅为她排忧,还帮她解了螃蟹宴的难处。


第二、黛玉对宝钗的推心置腹,让我们看到宝钗的真诚大度

黛玉一直都不太喜欢宝钗,总觉得宝钗八面玲珑、满腹心机,可是后来因为宝钗真诚的劝诫黛玉不要读禁书,后来还安慰病中的她,才使得黛玉真的看清了宝钗的为人。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黛玉是个才情极高的女孩,她对宝钗认识过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对宝钗认识的过程?先是觉得她心里藏奸,别有用心,但处的时间久了,渐渐发现,宝钗的好是真的好,她对人的一颗心是真诚热情的,并没有掺杂任何世俗之念。

在很多人眼中,宝钗与人交往甚至帮助他人,也许并非全是舍己为人,但她帮人又都是实打实的,从无坏心。在曹公心中,宝钗也是一个正值青春的女孩,刚开始写她的成熟圆融,甚至冷漠无情,害她被大家误解,曹公心有不忍,直接让黛玉为其正言,可见曹公对她的偏爱。

从小的生长环境,不成器的哥哥,没主见的母亲,如果她再没有一点心机,她们的家恐怕早就不像样了。宝钗为人圆滑,可是这是成长环境决定,她没有办法改变,她能够看穿所有人,可从来没有害过谁,反倒是每次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

黛玉看人的眼光也是很准的,她都认定宝钗是一位好姐姐,那说明宝钗真的不是坏人,且两人之间的一番对话,也足见宝钗的豁达大度与真诚和善。


第三、邢岫烟答应薛家婚事,最先取中的也是宝钗为人

在曹公眼中,宝钗的好远不止这些,除了湘云和黛玉,她对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帮助清贫的邢岫烟就是最好的例子。

宝钗与人交往并非只考虑利益,她也很看重一个人的人品。邢岫烟出身贫苦之家,可是她恬淡闲适、与世无争又屹然独立的性格感染了宝钗,使得宝钗自愿的帮助她。

邢岫烟是甘于清贫的女孩,在贾府备受欺负、又过的艰辛,可是她不仅不会对任何人抱怨,反而会在这狭窄的天地里绝处逢生。这样的环境里迎春听天由命,可是邢岫烟却会随遇而安,即便需要典当棉衣也绝对不会向任何人开口。

当宝钗知道她的苦,真心愿意帮助她的时候,她才对宝钗说出了真心话,以及所有遭遇。她答应薛家的婚事最开始也是先取中了宝钗。

宝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她能够以心换心,让大家从心底真的喜欢上她这个人,知道她的好,也愿意跟她分享自己的秘密,愿意和她成为好朋友。

曹公让宝钗拥有这样的能力就是一种偏爱,只要宝钗愿意,宝钗可以得到所有人喜欢。可是宝钗交朋友也是挑剔的,即便别人会嫌弃她世俗,可是她做事也全凭本心,只要不违背自己原则就好。

综上,我们说宝钗不好,往往是因为她的冷,她的明哲保身,她的处事圆滑,但出身商人家庭的她,幼年丧父的她,哥哥不能依贴母怀的她,只有让自己快速长大,甚至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这是她无法选择的。但她可以选择对身边人好,选择用帮助每一个人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善意和体贴。曹公笔下的她,有许多无奈的辛酸,但亦有真诚善良的一面。


少读红楼


小说中的人物,象作者的孩子,即使是父母也有偏爱,那么作者偏爱的是谁呢?是林黛玉。

一、在写林黛玉有创造性的笔墨。

比较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外貌就可看出作者所下功夫不同。

林黛玉是作者独创的写法,两道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系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古而来,对那个女子的外貌有如此描写。还怕不美,又从侧面、场景等另加衬托。

薛宝钗就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如银盆,眼若水杏,这种戏曲小说中常用的语言,最多就是比作杨妃。这对于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是否有些敷衍了。

二、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对林黛玉的描写,吃醋也罢、吵嘴也罢,愁苦也好,特别是感情,都只突出了一个字"真",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

对宝钗的描写却时不时的在一个自认为是淑女的人的身上加上一些讽刺,如偷听之后嫁祸黛玉,而这一段完全是闲笔,和后续情节完全无关。在宝玉午睡时,与贾宝玉独处一室,且绣宝玉的贴身内衣,当问及自己爱好的时候却说贾母的,处处揭示出薛宝钗的"装"。

三、结局。

林黛玉虽然去世了,却得到她所要的全部,贾宝玉真心真意,死生不渝旳爱。

薛宝钗虽然得到了金玉良缘,却终身守寡。

所以曹雪芹是更偏爱林黛玉的。说一句和本题无关的话,他亦偏爱王熙凤。


旁观者岚


关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虽然珠玉在前,我仍愿再拋一块砖。我觉得,曹大家既然经常把她们合在一起描写,她们定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个体,而应该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曹公对他们的爱当然也是没有侧重的。



在《红楼梦》前80回中,林黛玉一直很任性,也很率真,对自己在意的心心念念,但对自己不在意的,一点也不假颜色。我以为这是人内心所渴望活成的样子。我活着,就是活给自己看的,我只要不违背社会伦理,我不在意世人的目光。第七回黛玉怼周瑞家的正是这种理念的一种体现。



当然,黛玉敢这样做,因为她有自己的底气。她是贾母最宠爱的女儿的女儿,又出身于列侯之家,父亲是探花,又领着巡盐御史的肥差,可谓是千娇百宠,金尊玉贵。但随着林如海的去世,林黛玉经过世情冷暧的历练,也慢慢的收敛了自己的个性,虽然仍然很真,却已温和很多。当林黛玉最终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本质,她成熟了,她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她完成了人这一生由单纯走向成熟的历程。



而薛宝钗则是演绎人由成熟慢慢返璞归真的过程。人是有许多不如意的。许多时侯不得不违心而做。薛宝钗就是人们本心不愿如此,而不得不如此的经典人物。



薛宝钗入贾府时也顶多十岁,不管再老诚,也是一个小姑娘,可是她却能做到八面玲珑,人人点赞,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功力,一人难称百人意,薛宝钗就有这个本事。但是这个本事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她也有很多的无奈与辛酸。可是不那样做,却又走不远。



薛宝钗虽然有母兄罩着,有姨娘靠着,可是她早经世事人情,深知人情世故,因而她虽然也有热情活泼的一面,偶尔也会忘情,但更多时侯,她不得不被世俗的东西包裹起来,做一些违心的事情。说她世故也好,说她圆滑也罢,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那样做。她正是我们的现实,我们明明知道怎样做才最好,却不得不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



纯真可爱的林黛玉虽然赢得了宝玉的心,但她死了,因为 生活里没有象牙塔,如林黛玉一般的太率真,太本我根本走不远。世故圆滑的宝钗虽然没有走进贾宝玉的内心,但她却赢得了宝玉的婚姻,这也告诉我们,只有接受社会的约束才能走远,可是却也往往失去了本我,失去了初心。



而最后,宝玉出走,剩下宝钗孤零零的存活世间,告诉了我们人间的另一个真相,被世约洗涤过的幸福,虽然走得很远,却往往是虚假的,空无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我们看,《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悲剧。作者正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所代表的价值扭曲了,撕碎了。他所赋给两位姑娘的痛与泪是均衡的,爱也是满满的。


萍风竹雨123


问题:曹雪芹是喜欢宝钗还是偏爱黛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在《红楼梦》前80回中,很多场景和回目都是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写在一起,对比写的,就是宝黛的判词也是合在一起的,这固然是因为故事好看的需要——不仅仅是黛玉,连我们吃瓜群众都要跟宝钗急:人家黛玉和宝玉两个爱的好好的,你干嘛有事没事跑出来溜达?而且还制造什么“金玉”姻缘之说,骗人的吧?!呵呵,我们都太操心了。还不是被二百多年前的曹公雪芹给骗了?

言归正传。

关于曹公喜欢哪一个?前面的友们已经分析了很多,特别是看了"海阔天空诗酒花"友的问答,更是不敢下笔。下面我这儿仅从一个回目中把宝钗和黛玉作对比分析,让读者自己评判。

《红楼梦》第27回,回目叫“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中国古代的美人,历来有“环肥燕瘦”之说,唐代的杨贵妃体型丰满,用以形容宝钗;汉代的赵飞燕,体态轻盈,用以借代黛玉。

一、坦荡和心机

第26回结尾,林黛玉本来想去怡红院,看见宝钗先进去了,自己站在花阴下看了会儿鸟儿再去敲门时,正遇到晴雯和碧痕伴了嘴,正没有好气,就没有给黛玉开门,把黛玉晾在了怡红院的大门外,也才有了第二天,就27回写的“飞燕泣残红”的故事。

到了第二天是4月26日,芒种节。那个时候的风俗,芒种节要饯别花神,所以大观园里面现在是花红柳绿,香风飘拂,很多人都在这,穿得花枝招展,花园里面绣带飘飘,在饯别花神。小姐和丫头都出来了,唯独黛玉没有出来,迎春说,林妹妹怎么没来,还睡懒觉吗?宝钗就说,我去把她闹了来。

宝钗就到潇湘馆去,她看到宝玉先进去了,她就想宝玉和黛玉从小一处长大,他两人之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喜猜忌好弄小性。如果这个时候我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还是回来的好。

前一天林黛玉看到薛宝钗进了怡红院,她并没有考虑别的事,她就跟进去了,这说明林黛玉是很真爽、襟怀坦荡。薛宝钗心里多动了一些心思,她会琢磨,不伤害别人,但是特别是不要伤害自己。



二、薛宝钗扑蝴蝶和黛玉葬花

接着前面。

宝钗在回转时忽然看到前面一双玉色蝴蝶,迎风蹁跹,很有趣,她就要扑了来玩耍。薛宝钗毕竟也只是一个15岁的少女,她也有少女的情怀。她从袖子里拿出一把扇子。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这就引得薛宝钗一直跟着这一双蝴蝶到了滴翠亭。

宝钗扑蝶是整本书中她最活泼可爱的一个瞬间。在这一瞬间她摘下了懂事、道学的面具,显出了本真的一面。 这里正写着宝钗生命的美好,接着写到了滴翠亭宝钗对黛玉的“陷害”。一会儿再说。

此时的黛玉正在花丛下葬花、读诗、唱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飞了,花谢了,美丽的生命消失了,谁怜惜。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柳丝从鹅黄初染,到在风里面飘拂,是越长越长,榆树也结荚了,但是桃花落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葬花,写了林黛玉诗意的人生,也写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从落花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自己像花一样纯洁、美丽的生命,想到自己的所处的环境,想到自己的心事,谁又能为自己的婚事做主?自己空有一腔爱恋,向谁诉说呢?在这污浊的环境中,林黛玉从来不会谄媚任何人,不会讨好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也不刻意讨好自己的外祖母,我就是我。这种性格也注定了林黛玉悲剧的人生。



三、无中生有,宝钗陷害黛玉于无形

薛宝钗追蝴蝶到滴翠亭,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这个滴翠亭,四面是游廊曲桥,这个亭子盖在池子当中,周围是一些糊着纸的窗格子,所以里面看不到外面,外面也看不到里面,只能从外面听里面的声音。

薛宝钗在亭外听到里面有人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原来是怡红院的丫头小红和坠儿在说话。坠儿说:“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里面出现的芸二爷是贾芸。小红说,“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坠儿说:“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小红沉默了一会儿,说:“也罢,你就拿称这块帕子谢他吧”......

原来小红和小丫头坠儿在说贾芸和小红私相传递手帕的事儿,并假说答谢,托坠儿把自己的手帕传给贾芸。 在当时,别说私传定情物手帕,就是多看男人一眼也被礼法不容的。小红说完,还让坠儿起了誓不告诉任何一个人。这时小红又说:“哎呀!咱们只顾说话,别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我们把这窗槅子都推开吧,有人看见我们在这里,只当我们说玩话呢。他走到跟前,咱们也看得见,我们就不说了。”

小红是个聪明的丫头,她知道自己说的这番话见不得人,所以才开要打开窗户,想到即使外面有人走近,也瞧得见,她不知道的是,她们的这番对话已经被薛宝钗听去了。

薛宝钗听完了这段话,她就想,她如果推开这个窗子,看到我在这,她们不害臊吗?而且她听出来那个传手帕的丫头就是宝玉房里面红儿。“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我赶着躲了,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要使的“金蝉脱壳”的法子,可谓一箭双雕,即保护了自己,又陷害了林黛玉。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而且她还故意的笑着喊的,叫里面的人知道。末了她故意到亭子里走一圈儿,特别是她故意说,刚才还看到林黛玉蹲在亭子旁边弄水儿呢,怎么看到我,往东一绕就不见了,是不是藏在你们这里面了?这些都告诉小红,我是急急赶来的,我没有听到你们的说话,但林姑娘刚才就在亭外,她一定听的清清楚楚的。

小红听了这番话之后什么反映呢?小红说:坏了坏了,我们在这里说的话,宝姑娘听了倒没什么,林姑娘听了反而有问题。因为林姑娘喜欢刻薄人,这样一来,和林黛玉毫不相干的小红,就和林黛玉结怨了,薛宝钗为了自己金蝉脱壳的同时,将毫不知情的林黛玉成为了自己的背锅侠。



我就是竹韵


《红楼梦》曹雪芹对宝钗黛玉情感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一、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喜欢,和对湘云、探春、迎春、惜春众姐妹的情感是一样的,甚至不及对湘云的真挚情感,因为宝玉和湘云也是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的;表现宝玉对黛玉的情感,初次见面就说这个妹妹以前见过,认为“神仙似的妹妹”,自小青梅竹马,渐成长为爱情。

二、对宝钗黛的三角关系的描述,宝钗只是落选入宫,转而一厢情愿暗恋宝玉而已,加上薛姨妈暗暗制造“金玉良缘”的计谋,才会导致宝玉糊糊涂涂与宝钗成婚;而宝玉黛玉则是互相爱慕欣赏,但两人自由恋爱是不可以公开的,是违经叛道的。婚姻大事必须遵循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

三、宝钗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认为劝学、仕途升官进禄为人生道路,与宝玉蔑视科举仕途的立场是背道而弛的。小时候的宝玉曾为宝钗的外表玄惑过,长大了看清人的本质,是问宝玉又怎会真正喜欢宝钗,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立场;而黛玉从不劝学,和宝玉读书传诗有共同语言,是灵魂精神伴侣,两人真心相爱,是作者要歌颂和传世的爱情故事。

所以,宝玉的立场就是作者的立场,对黛玉是挚爱,对宝钗是亲情友情,谈不上喜欢。



方哲健康生活


曹雪芹喜欢黛玉。

写黛玉明贬实褒,写宝钗朋褒实贬。

黛玉外冷内热,宝钗外热内冷。

黛玉爱憎分明,宝钗看谁都一样。

作者把最好的台词,最多的情感都给了黛玉。

最神奇的是曹雪芹并不写黛玉的详细容貌,给了读者无尽的想像空间,让读者永远心生向往。而宝钗“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好像很容易就让人生厌了。

每天与你一起分享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十点书妆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当然是林黛玉了。

首先作者给二人定的基调就有高下之分。黛玉是西方灵河岸边一棵绛珠仙草所化的仙女下凡 宝钗是俗世间的富贵之花。美则美矣,终是俗气太重。

通过宝玉之口之行表达着作者对黛玉的喜爱。

黛玉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化身,虽然她不是完美的,爱一个人,接受欣赏她的不完美才是真爱。

再看宝钗,作者肯定也不是讨厌她,对这样一个从内到外都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宝玉是尊敬的,但没有男女之爱。

人以群分,宝玉和黛玉是心灵的相通,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和宝钗只能是表面的交情,没有共性。这一点聪明如宝钗看不透,她根本就不了解宝玉的内心,以为他像表面那般好说话,所以才会处心积虑地做宝二奶奶。

岂不知宝玉早就知道她永远成不了自己的良配,有没有林妹妹都一样。


暴暴_167889684


作为一个黛粉,我自然是偏向黛玉的。而曹雪芹的本意又如何呢?

首先,我不认同某些人提出的“钗黛合一”的说法。诚然,在《红楼梦》第五回里,宝钗和黛玉共享同一首判词。但据此就认为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物的两面,我觉得是阅读能力有问题。

毕竟,共享一首判词,不是只有“合体”一种解释,更合适的解释是“对比”。这样的修辞手法,在汉语里不要太多。

虽然年少时我也觉得宝钗和黛玉各有各的好,若能“合一”是最完美不过,但现在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两个人物对应的是两种互相冲突的价值观,合二为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参见之前回答的《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其次,就是题主的问题了。若钗黛不能合一,那么作者更偏爱谁?

个人认为,是黛玉无疑。

理由呢,就是反复阅读文本时的感觉。一名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有什么感情,字里行间是可以察觉出来的,何况是《红楼梦》这样的不朽巨著。

在曹雪芹笔下,黛玉是来自仙界的绛珠仙子,和宝玉有一段浪漫的前缘设定。她的形象是眉目之间仿佛轻烟笼罩,体态轻盈缥缈,仿佛吹一口气就会化掉。她的别号是“潇湘妃子”,写诗的风格也是风流别致。——一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来自天上的仙子,不食人间烟火。

宝钗呢?唇红齿白的一个大美人,面容圆润,体态丰盈,人多以杨妃喻之。她没什么脱离尘世的背景介绍,一出场就是准备选秀入宫。她温柔持重,端庄大方,一切都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闺秀的要求。——一句话,宝钗就是一个世俗美女,美得很实在,没有太多想象空间。

这样刻画两个人物,作者心中哪个更美,或者说作者心中哪个位置更高,不言而喻吧。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很厉害,就像一幅双面绣,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就会看出不同的纹理花样。前面已经有答主说了,在书中,曹公对黛玉是明贬暗褒,对宝钗是明褒暗贬,这一点我很认同。(参见之前回答的《曹雪芹对林黛玉提出过批评吗?》。)

具体的分析这里就不展开了,那么多人都读出了这种感觉,说明不是巧合。什么情况下,作者才会采取这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写作手法?在塑造人物时,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这个人物的行为放在书中的主流环境中是不被肯定、不被喜欢的,但作者本人却是肯定、喜欢。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喜欢自己的家里人,但是在公开介绍的时候,你一定不会自己去夸赞家里人。相反,如果别人批评你的家人,你可能还会附和着说两句。

贾母称赞宝钗比家里的四个女孩儿都好,看似夸奖宝钗,但是无形中已经把黛玉列入自己人的行列,亲疏有别。《红楼梦》中处处借别人的口夸奖宝钗,看似很吝啬给黛玉以溢美之词,其实原因和效果是一样的。读者还是能读出,就是因为偏爱黛玉,所以作者总想把她“藏”起来,不给她多少美言,免得招致钗粉不满。

说到这里,有一点不吐不快。黛玉和宝钗本来是两类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很多方面相反的人,相应的,她们的粉丝也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这本来很正常。正如环肥燕瘦,不同的气质,一样的美,宝钗和黛玉,际遇不同,结局都让人唏嘘,喜欢这样或那样,是每个读者的主观感觉,不同的情感投射,没有高下之分。就算这情感背后联系着不同的价值观选取,我也觉得没有高下之分,毕竟“政治正确”不代表就是真理。

但是,有一些钗粉执着于证明曹雪芹就是喜欢宝钗,就是贬斥黛玉,我觉得这就属于代入感太强,读书读歪了,以为自己才真正明白作者的心思。

诚然,每个读者都会认为自己读懂了作者。但即使书中明面上的一层已经拼命“褒钗贬黛”,大部分读者还是认为作者真正喜欢的是黛玉。可见作者的情感倾向,藏都藏不住。某些钗粉为啥偏要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大部分人的理解都是错的,只有自己的理解才是对的?

古往今来,不管是钗粉还是黛粉,基本上都能认同,《红楼梦》是讴歌宝黛爱情的,写的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剧故事,表达的是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叹息。如果照某些钗粉的说法,宝黛之间是伤风败俗、偷偷摸摸的私相授受,上不得台面见不得光的“私情”“贼情”,那是不是说这样的爱情夭折是活该?难道说《红楼梦》写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警示世人,“私情”有亏,自作自受?这是要把《红楼梦》当成《三言两拍》的意思?

宝黛爱情偷偷摸摸吗?黛玉身为贵族小姐,应该为自己这份“私情”而自惭形秽?因为宝玉最后娶的是宝钗,所以宝钗的感情就是正大光明,而黛玉的感情就是见不得人?我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人不能算钗粉了,算黛黑更合适。为什么不能算钗粉?因为这样的表达,给宝钗招黑。

宝黛爱情是否真像这些人说的那样是不堪的“私情”,偷偷摸摸堪比“贼情”?如果站在书中王夫人的立场,那肯定是的。站在利益方薛姨妈母女、袭人等的立场,如果她们愿意,也可以这么给宝黛爱情贴标签。好在书中的宝钗们没这么下作。事实上,书中大部分人,包括贾母、王熙凤等,都不会这样定义宝黛爱情。贾母“掰谎”,正是用否认的方式来保护两个孩子:既然否认了有“私情”的存在,自然也就不存在要对“私情”进行防范、惩罚等操作。(参见之前回答的《有人说整个贾府都在反对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但是贾母却支持他们,对此你怎么看?》。)

这也是作者曹雪芹的态度。自由恋爱在那个年代不被允许是吗?属于伤风败俗的事情是吗?那就写一个自由恋爱“没有好结果”的故事。咦?为什么读者读了这个故事不会觉得主人公活该?为什么读者反而为主人公惋惜落泪?如果曹公原意是想抨击“伤风败俗”,那这道德教育也太失败了吧?效果还不如《三言两拍》好呢。

所以,曹雪芹到底是抨击还是讴歌自由恋爱,到底是喜欢循规蹈矩的宝钗还是偏爱追逐自我的黛玉,不是很明显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