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想讓孩子將來變“啃老族”,家長就繼續慣Ta這五個毛病吧!

想讓孩子將來變“啃老族”,家長就繼續慣Ta這五個毛病吧!

秦樂樂,女,1990年出生,今年27歲了,大學畢業後只工作了2年就失業在家了。說起自己沒去工作的原因,她認為罪魁禍首是她的爸爸——“要不是我爸天天給我出餿主意,我早就找到工作了!”

一提起爸爸,秦樂樂就氣不打一處來,她說,自己“啃老”全賴爸爸給她制定的“職業規劃”。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樂樂高中成績就不好,高考完她知道自己二本都上不了,就準備去深圳打工。但父母堅決不同意,一個女孩子從沒離開過家怎麼能隻身去外地打工呢?父親讓他去考成人自考,學會計。她準備偷偷溜走,但沒想到被父親發現了,結果把她關在家裡半個月,她無奈之下只能同意。自考拿到了大專文憑,畢業了要找工作,沒有什麼對口的,她就去咖啡店打工,爸爸知道後,說這是“無用功”,而且很丟臉,讓樂樂立刻辭職,並推薦她去一家保險公司當銷售員。

但是保險公司的壓力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第一個月她一單也沒完成。又過了一個月她找遍了認識的親戚朋友但還是一單沒成。最後,她領了兩個月八百元的底薪,辭職了。

從保險公司辭職後,秦樂樂待業在家裡,每天看看電視和小說,偶爾幫媽媽買買菜,每個月從爸爸那裡領1000多元零花錢。她也想去上班,但是她爸說與其做服務員,還不如在家等他通知,去一個外地朋友的公司。好不容易讓秦樂樂入職了,可沒想到這次更倒黴,上了五個月班,後面3個月的工資都一直拖欠著沒發,最後只能打道回府。

看著自己的中學和大學同學正在意氣風發地成家立業,樂樂卻像個120斤的嬰兒一樣整天待在家裡,等著父母給她做飯、洗衣、給零花錢。她自己不是沒想過獨立自主地生活,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她不是被社會的競爭擊退,就是被父母又心疼又掃興的話給打消了信心,最後她自己都覺得只能這樣了——什麼都不做最舒服。

類似的事例已經不算聳人聽聞了,而且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時代中都有許多這樣的“敗家子”、“啃老族”、“寄生蟲”。原因何在呢?是他們智商和能力先天不足嗎?不!我們也聽過不計其數的身殘志堅的故事、甚至先天缺陷的孩子長大後創造了正常人無法做到的奇蹟。而這種必須“寄生”是一種“精神的殘疾”,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恰恰是父母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灌輸的理念、日復一日培養的生活習慣和處事原則。

想讓孩子將來變“啃老族”,家長就繼續慣Ta這五個毛病吧!

縱觀古今中外各式各色的敗家子,我們會發現,就像優秀的家庭都有許多共同的良好家風一樣,被啃老的父母也都是驚人的相似!總結一下,大概都有以下五種共同特點:

1. 事事插手,包辦代替。

從小學時的幫忙背書包、寫作業、整理家務到中學時的假期旅遊、生日聚會、填報志願,再到大學畢業後的擇業、交友、甚至結婚生子,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沒時間、太累了,永遠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以至於孩子長大自然什麼都不會做、做不好,跟左右的同伴同學一比較,自己簡直就是低能弱智,這樣還何來自信和樂觀、勇氣和鬥志呢!

2. 有錯不究,包庇縱容。

5歲的時候打了幼兒園的小朋友,父母一笑而過:“男孩兒嘛,喜歡調皮搗蛋。大了就好了。” 10歲時撕了教室裡的畫報,父母給老師賠情道歉,對孩子卻說:“這是小事,我們不追究,但是學習要給我搞好了!” 18歲時偷了超市的東西被發現,差點鬧到派出所,父母加倍賠償,只求不要聲張,回來還跟兒子說:“想買什麼跟我們說啊,家裡又不是買不起!” 26歲,借工作之便挪用公款,事發後移交法院,判刑,父母不知道還能怎麼替孩子開解。

想讓孩子將來變“啃老族”,家長就繼續慣Ta這五個毛病吧!

3. 有求必應,從不拒絕。

天下父母,愛子心切。但是有一種愛是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生存規則、處世之道,讓他未來可以在社會上輕鬆立足、如魚得水。而有一種愛卻是讓我給你一個完美的世界,給你不受約束的自由和永遠不會匱乏的愛,好像自己可以庇護照顧孩子一輩子。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不需要知道洗衣機怎麼用,電費怎麼交。有了困難,一個電話,觀音菩薩就來聞聲救苦。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離開你自食其力嗎?

4. 追求完美,吝於鼓勵。

有的父母對自己要求頗高,對孩子更是如此,恨不得他們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無可挑剔。而孩子越小的時候自然越是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做的慢、做不好,這時候父母如果總在一邊呵斥批評、吹毛求疵,孩子自然對這件事情了無興趣,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懷著這份自卑,即使能做的事情也不敢嘗試、好不容易嘗試瞭如果不成功則更加備受打擊,乾脆一蹶不振。

想讓孩子將來變“啃老族”,家長就繼續慣Ta這五個毛病吧!

5. 心浮氣躁、三心二意。

如今的社會五光十色、誘惑遍地。有的人雖有大學文憑和一技之長,但是卻沒有潛心做事的定力和耐心,總想找到成功的捷徑,這山望著那山高。每一份工作做不了多久,就覺得平淡無奇,又開始打算其他的。如此折騰幾年,最終卻是一事無成,而原來的自信和精力也已消耗殆盡了。而專注力的缺乏,其實要究根於童年時代父母對孩子的培養。小時候不能安心做完一件事、讀完一本數、沒有耐心好好畫一幅畫、練一門樂器,那麼長大了更加沒有耐心去做更復雜和困難的事情。

以上的總結,希望能夠給父母們提個醒。如果您在無意中做過這些事情,希望能及早糾正。成長是不會等待的。


職場Super媽,祝您把孩子培養成時代的精英、家庭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