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这个学校的数学系堪称史上最强,教授住牛圈却攻克十多个世界难题

文 | 郭晔旻

“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

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华罗庚

这个学校的数学系堪称史上最强,教授住牛圈却攻克十多个世界难题

昆华农校,1938—1939 年,西南联大理学院即安置在此。

上面这首小诗,是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时所写的。当时,从英国回国的华罗庚居无定所,住在昆明北郊陈家营的闻一多先生便热情邀请华罗庚一家与他们同住。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厢房,中间只用帘子将闻家八口和华家六口隔开,开始了对两家人来说都是毕生难忘的隔帘而居的生活。后来因为实在拥挤不堪,华罗庚只好在西郊普吉附近找了个牛圈,用最便宜的价把牛圈上头用来堆草的楼棚租了下来。牛住下头,他们一家人住上面。

这个学校的数学系堪称史上最强,教授住牛圈却攻克十多个世界难题

华罗庚一家在昆明西仓坡联大教职员宿舍前合影

这其实并不是华罗庚一人的遭遇,同为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的陈省身日后也回忆,“刚到昆明的时候,去了一群人,没有地方住啊。因为原来学校不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借了中学的房子,那个中学很慷慨,拨出一些房子让西南联大的人暂时住……我们三个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摆得相当挤了……物质上很苦……”

堂堂教授,居所竟如此窘迫,也难怪当时坊间流传“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的戏谑之语。要知道,当时的西南联大数学系,几乎是堪称我国“史上最强”的数学系!这个数学系,与隶属的西南联大理学院一样,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数学系合组而成。一开始就有北大的江泽涵、申又枨、程毓淮、赵淞,南开的刘晋年、蒋硕民,清华的赵访熊、陈省身、杨武之这9位教授。以后还陆续有华罗庚、曾远荣、姜立夫、张希陆、许宝騄等教授来系任教。之所以称其为“史上最强”,是指这十多位教授全都留过学,除华罗庚外,他们在国外都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而获博士学位者居多,这批教授中、最年长者刚过50岁,有6位刚步入而立之年,正处于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人生最佳时期。

可叹这些当时中国数学界的精英,不惟生活条件艰苦至极,连教学、科研条件也实在令人唏嘘。担任过西南联大数学系主任的杨武之(杨振宁的父亲)形容一开始的局面是“匆匆上课,设备全无”。虽然安定下来以后可以外购图书,可惜“限于财力,九年之间连英美各方赠送者在内,不过两百本耳,其中且多不适用者”,以致“抗战期间海外出版之算籍及消息概难得到矣!”

这个学校的数学系堪称史上最强,教授住牛圈却攻克十多个世界难题

西南联大时代的杨振宁(后排右一)

正因如此,西南联大数学系取得的成就才更让人敬佩。联大数学系最著名的是“数学三杰”——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教授。华罗庚以其惊人的毅力,每天晚上拖着残腿,跋涉十几里地回家,伏案于牛圈的楼棚,潜心于他的数学专著和论文。老牛在柱子上擦痒痒,常常搞得整个楼棚地动山摇,蚊子成群地在牛圈飞舞,虱子跳蚤也来吮吸大师的血液。在这样的条件下,华罗庚每晚工作到深夜,心无旁骛地演算着数学题。从1938年到1945年这短短7年间,华罗庚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矩阵几何学,攻克了十多个世界数学史上的难题,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两本专著及十几篇论文。其中的《堆垒素数论》获得教育部第一届国家学术奖励金,该奖励的评语称,华罗庚的研究成果与世界著名数学家相比“较诸氏为优”,“而于堆垒素数论尤有甚大贡献”。

陈省身和许宝騄两位亦师出名门,而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在1926-1930年,陈省身还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读本科期间,就经常去听姜立夫教授讲授的高等微积分,从中领略到数学王国的旖旎风光,于是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西南联大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期间,对数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出10余篇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在美国著名杂志《数学纪事》上发表。后来他的学生吴文俊在回忆恩师时说:“他使几何学继欧拉、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展现了全新格局,不仅影响了当代几何学甚至整个数学的前进方向,而且为后来者开辟了继续前进的道路。”许宝騄在英国伦敦大学读博士学位时,在概率统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成为我国在该方向上达到世界水平的第一个学者。他于1940年从英国回到西南联大后,就给高年级学生开“数理统计”课,这是在我国最早开出的应用数学课程。由此可见,西南联大的数学教育与研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杨武之后来也颇为欣慰地表示,“人多才众,故总成绩尚有蔚然可观者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