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山西运城盐湖重现古老传承“五步产盐法”

山西运城盐湖重现古老传承“五步产盐法”

6月6日,运城盐湖重现久违的“五步产盐法”。这种古老的生产工艺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产盐史始于山西运城,运城盐湖是人类最早开发的盐湖。据有关记载,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曾为争夺生活资源——运城盐湖的盐发生过战争。隋末唐初时“五步产盐法”的出现,将盐湖千百年来靠“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自然生产方式转变为“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的产盐生产方式,这被称为“五步产盐法”。

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的出现,是河东盐池产盐工艺的重大创新,是盐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中国盐业生产史一个划时代标志。到宋代以后,此法传到了沿海,取代了那里的煎煮成盐法。这一先进生产方式被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活化石”。

但是,五步产盐法这种技艺主要是以口传心授和典型的以师带徒的方式来传承。加之传统产盐是露天作业,异常辛苦,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和继承,故使得这种手工技艺难以保护、传承,如今只有少数老工人掌握,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这种宝贵的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境况。

2010年起,“河东大盐”另一项功能逐步被人们再次挖掘。运城盐湖所产之盐俗称“潞盐”,又称“河东大盐”,是卤水经阳光暴晒,南风搅拌,吸收天地精华自然结晶而成,特点是晶体洁白、颗粒大、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镁、钠、钾、钙、锌等多种矿物质,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于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多次提及河东大盐——《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中记载:“大盐生河东池泽,粗于末盐,即今解盐也”、“盐有东海盐、北海盐、南海盐、河东大盐,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他认为:河东大盐是既能治病,又是“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的良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始,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运城盐湖就已逐步停止河东大盐生产。2010年起,为充分释放河东大盐的医疗功效,适应现代人群的康养需求,运城盐湖逐渐恢复这种古法产盐生产工艺,以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探索“河东大盐”的更多价值。如今,运城盐湖景区利用河东大盐,在原有矿盐理疗体验项目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矿盐理疗袋、矿物盐雕、盐雾清肺等一系列河东大盐的衍生产品。其中,运城盐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热型矿盐理疗袋在2017 年正式提交医疗器械申请,于今年1月3日完成国家医疗器械注册,取得了山西省2018年第一张医疗器械准入证书,拿到了进入医疗保健市场的“身份证”。

未来,我们期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步产盐法”在河东人的传承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源自运城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