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春天到了,農村的田野裡,什麼野菜最吸引你?

農裡農氣


好多年不挖野菜了,但小時候挖野菜的情景,一直在記憶裡鮮活地存在,每次想起來,都像有一陣清新的風吹過來。

春天來了,田野裡的土地鬆軟黑亮,山坡上的小草開始泛起微微的綠色,山村老學校放學的鈴聲響起了,孩子們像出飛的小麻雀一樣湧出教室,迎著吹面不寒的春風,嘰嘰喳喳地說著笑著跑著奔向家裡。


女孩子回到家,放下書包,找到小竹筐,拿起小鏟刀,拉上約好的小夥伴,一同連蹦帶跳地奔向田野。農田裡的薺菜已經綠了,一小片一小片地生長在田地裡。在春風裡奔跑的女孩子,嘻嘻哈哈地跑進田地中,一面挖著薺菜,一面用誇張的語氣叫喊著:唉呀,這顆薺菜好大啊,好多的薺菜啊!手裡的小鏟刀不停地翻動,小竹筐裡的薺菜越來越多。

太陽漸漸西沉了,風也不再溫暖,有了絲絲的涼意,小竹筐裡的薺菜差不多要滿了,小女孩直起腰,拍拍手上和身上的泥土,挎起小竹筐,往回走了。


薺菜有一股獨有的清香,把它洗乾淨,剁一下,然後放上幾個雞蛋,加上蔥花佐料,攪拌一下放油炒熟,薺菜的清香和雞蛋的香味互相融合,吃起來唇齒留香,很是美味。

我們小時候,春天挖的最早的野菜就是薺菜,從它稍稍有了綠色就開始挖,直到它開花變老變硬才中止,薺菜老了,婆婆丁柳蒿芽就開始出場了,挖婆婆丁,採柳蒿芽,女孩們放學後,又歡笑著奔向田野。


秋溪溪


小時候,春天到了,孩子都要挎著籃子到地裡挖野菜的。

野菜挖回來,是要吃的。我們這裡,農村人喜歡喝玉米稀飯,待稀飯快熟時,把洗好的野菜放進鍋裡,飯好了盛出來吃。說實話,野菜沒有那麼香,至少我們小時候不覺得野菜香。

至於野菜的名字,真的說不上來幾個。但是我們能認識,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要說最喜歡的,還是薺菜。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吃薺菜,通常用來包餃子。如果是單純的薺菜餃子,味道也就一般吧。假如薺菜和瘦肉做餡,那味道就好多了。

另外,我們這裡還有一種野菜,可能很多地方都沒有。它叫菊花腦,也叫菊花澇。這種野菜主要生長在南京,我們這裡以前有位知青是南京人,帶來了菊花腦的種子,讓它在這裡生根。

菊花腦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說不清楚是清香還是藥味。有人喜歡這種味道,也有人不喜歡。

我喜歡。把菊花腦的嫩葉摘下來,在鍋裡添水燒開,打上兩隻雞蛋,放入菊花腦,然後放入油鹽等配料,起鍋,就能喝上菊花腦蛋湯了。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嘗試做一下哦。


謝二先生拉呱


清明菜,這種野菜二月生,比艾葉還香,做“清明粑”是一大美味

二月是很多野菜生髮的季節,尤其是氣候相對溫暖的南方,大部分野菜都悄悄長出來了,吸引著人們前去採摘。春天的野菜當中,能入菜的有很多,但是每年都被人們念念不忘的卻僅有那麼幾種。

清明菜就是其中一種,每年的清明節到來之際,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居民就開始去田間地頭尋找這種野菜,來製作清明節必吃的清明粑,有的地方也叫它青團。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和清明菜製作的美食,不僅好吃,還有著順應時氣的古老智慧,吃清明粑也是一代一代手口相傳的習俗,南方大部分地方都會做。

雖然現在離清明節還遠,但清明菜已經長出來了,此時的清明菜最為鮮嫩,有些花苞都尚未長出來,莖葉比較柔嫩,做出來的清明粑非常好吃。最好是清晨出門採摘,只掐取最嫩的尖尖,不用擔心浪費,因為清明菜在野外真的太多了,農田裡、田坎上、山腳下、房前屋後到處都是。

將採回來的清明菜洗乾淨,在鍋中把它煮軟,然後撈出剁碎,再和糯米麵揉在一起。揉成一個個小劑子,裡面可以包入糖、炒好的芝麻,這是甜口的餡,還有鹹口的做法是江浙一帶的做法,餡料主要用臘肉和梅乾菜,也是非常的香。現在吃清明粑不為別的,就為解解饞,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試著做一做

清明菜的生長期很長,等到真正的清明節到來,絕大部分的清明菜已經盛開了鮮花,此時的清明菜很老了,但還是可以做清明粑,用的就是它的草汁。連花帶葉一起放入鍋中煮開,切細了煮最好,然後用紗布將湯汁過濾乾淨,晾涼之後代替水來和麵。

這種做法主要是用草汁來染色,由於清明菜的花朵是黃色的,也會讓糯米麵呈現出一種黃綠色的顏色,但口感比起二月的清明菜來說,卻是重口一些,主要是此時的清明菜不嫩,沒那麼甘甜了,反而有一絲苦味。不過對於老人們來說,他們更喜歡略帶苦味的清明粑,因為有清熱的作用。

艾葉也可以製作清明粑,北方人喜歡用艾葉,相對來說,艾葉的味道苦澀多了,青草氣也很重,很多人都吃不慣艾葉的味道。而且對於第一次做清明粑的人來說,不容易把握好用多少艾葉的度,一不小心放多了那就沒法吃了。

用清明菜做的清明粑,一般就沒有這個顧慮,放多放少只是香味多寡的區別,對於味道的影響不大,新手也很容易學會。江浙一帶、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人們更喜歡用清明菜來做,其實做清明粑還可以用其他綠葉菜,例如用菠菜汁來染色,也是很方便的。如果當地找不到清明菜或者不方便出門,可以考慮用蔬菜汁來做,吃個新鮮。

清明菜原名叫鼠鞠草,也叫鼠耳草、黃蒿,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除了摻入糯米粉中,還可以和大米粉、玉米粉搭配,做面蒿餅子、窩窩頭等美食,也別有一番風味。






子夕美食


現在農村基本上都沒有田野了,地越來越少!

1:以前挖野菜

以前喜歡地裡面挖野菜,最喜歡的是la菜,每個地方的叫法不一樣,麥地裡面也多,一會就能挖好多,回去以後清水洗一下,然後再放鍋裡面煮一下,撈出來晾一下,可以炒著吃,也可以涼拌著吃,味道挺好的。

2:現在挖野菜

現在地裡面基本上野菜很少了,都打的農藥,就是有,也很少有人去挖,除非自己家地裡面,如果沒有打農藥的話,可以挖點,不過現在去挖野菜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以前挖野菜的時候,人多,也熱鬧,有說有笑的。

3:以後野菜

以後估計挖野菜,要到山上去了,純天然無公害,其實,挖什麼野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生活節奏挺快的,壓力也大,偶爾去田地裡散散步或者挖的野菜,或者吃個農家樂,體驗一下田園生活,也挺好的。

未來希望有一間茅草屋,靠山面水,開點荒地,種點蔬菜,養養花,養條小狗,白天看看日出,晚上看看日落,慢慢的體驗生活!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張師彬


春天一到,各種野菜就開始爭先恐後破土而出了,綠色無汙染,營養價值高。

其中最吸引我的當屬這貨了……
學名
“馬齒莧”,在我老家有個小名叫“馬蜂菜”。你們那叫什麼,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這貨全國各地的農村應該都有,田邊地頭路邊隨處可見,耐旱又耐澇,生命力非常頑強。還有殺菌消炎,降血壓,延緩衰老的功效。

尤其喜歡它那身魅惑的枝葉,每次雨過之後,看到它枝葉上帶水的樣子,直接勾起我對吃的慾望!

這貨做法也有很多種,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一個字,蒸!

可以蒸餅當主食,可以蒸菜下飯再搗點蒜末一沾,簡直好吃的不得了!

吃法很多!好,就這樣吧不說了,我又饞了→_→
我是木子知恩,我的口號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不努力誰都玩不起。關注我一起頭條

蘇漂木子知恩


你好,由於本人云南的,我們這邊的野菜還是比較多的。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那麼一句話“在雲南,一屁股坐下去不是藥就是菜”。春天到了,更是遍地都是野花、野菜,不同的野菜吃法不同,味道亦不盡相同。以下就是我們這裡比較受歡迎的野菜:

1、苦刺花

苦刺花是雲南大山深處的一種植物,初春盛開,主要食用其花蕊部位,味苦,此植物全身長滿刺,採摘不易,採摘之後,去除多餘枝丫、嫩葉,淘洗乾淨後放入沸水中焯水兩分鐘,焯水後放入冷水中寖泡,每天換水兩次,去其苦味之後,用來炒雞蛋、炒酸菜、煮蠶豆米都是特別好吃。苦刺花具有消熱解暑的功效,深受本地人喜愛。



2、馬刺根

馬刺根,本地人叫雞腳刺根,因其長相酷似雞腳而得名,一般生長於山谷之中,食用部位為根部。其葉長滿絨刺,很容易扎到手,一般先割其葉,在挖其根部。多年的馬刺根長得很深,需要挖很久才能挖出。馬刺根洗淨,斬成小段,用來煮新鮮排骨,味道很是鮮美。馬刺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3、地蓮花

地蓮花,有些地方叫觀音蓮、地金蓮。長得很像芭蕉樹,但遠沒有芭蕉樹高、粗壯。地蓮花長於冬春季節,生長於田埂、深山之中。地蓮花砍回家,取一盆清水,水中加鹽,然後在水中將地蓮花切成小塊(地蓮花汁越空氣變黑,只有在鹽水中才有效隔絕),下鍋焯水十分鐘,撈出放入清水中寖泡一夜。隔夜取一塊臘肉,將臘肉與地蓮花下鍋悶煮兩個小時。地蓮花具有消脂的功效,好吃還不胖。在我們這,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做了吃,已經成了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4、折耳根

隨著春天的到來,折耳根也開始發新芽,很多人都喜歡吃折耳根的根部,而我鍾愛折耳根的嫩芽。現如今很少吃到野生折耳根,大多為人工種植,但在農村的田野裡,仍殘留著野生折耳根的蹤跡。每年春季,都要去田裡挖些回家 。折耳根吃法多樣,可以涼拌、可以炒肉、可以加排骨燉湯,亦可以用來煮火鍋。



5、香椿

春季怎麼能少了椿芽,香椿長在大山深處,食用部位為樹芽。隨著近幾年香椿價格越來越貴,人們開始大量種植。野生的香椿遠比人工種植的味道更濃、更香。香椿吃法多樣,但我最喜歡的吃法還是用香椿炒臘肉,肥瘦相間的臘肉配上野生的香椿,真是滿嘴流油,唇齒留香。



當然,農村的野菜不僅限於此,還有蕨菜、棠梨花、黃花、葛根、枸杞尖、甜菜等等,如果喜歡農村新鮮事物,喜歡農村花花草草,想了解更多農村真實情況,記得關注小編,帶你認識農村的真實生活。


彝州老趙


經過一個冬天的積蓄,野菜在春野萌發,既鮮嫩又營養,都很好吃。

最吸引人的有:薺菜、馬齒莧、灰灰菜、洋槐花、榆錢、香椿芽。

薺菜,可以煮麵條放、做湯、蒜泥炒、做餃子餡兒、做陝西漿水菜等;

馬齒莧,可以剁碎了加麵粉弄成菜糊糊蒸熟,做成西安菜疙瘩,非常好吃;

灰灰菜,一般是晾乾後,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濾幹,加油潑辣子、蒜、醋、鹽等涼拌;

洋槐花,洋槐樹開的花,可以做陝西美食-槐花麥飯,槐花洗淨撒上面粉,讓槐花粘上面粉,鋪上蒸籠蒸熟食用,具有花的清香;

榆錢,榆樹開的花,形似銅錢而得名,可做榆錢飯,和槐花麥飯做法類似;

香椿,香椿樹的嫩芽,可以炒、涼拌,摘下曬乾,一年四季可食用;

其他的野菜還有:蒲公英、馬蘭頭、車前草、麵條菜、魚腥草(折耳根)等,口味吃法各有不同,有些還有藥用價值,常吃對健康有益。


平頭哥西北


老祖宗太有才了,發明了‘’驚蟄‘’一詞。這一驚,把蟄伏在地裡的野菜也‘’嚇‘’了出來。它們蘊含了一冬的養份,破土而出,帶給人們對春天的渴望外,也帶給了人們食慾,營養。


苦菜。春天人們容易上火,上帝專門贈予了人們‘’敗火‘’的食物,那就是苦菜。因此,勤勞的村民們在拾掇地、幹農活的同時,挖一些苦菜回家。買一瓶豆瓣醬,把洗好的苦菜粘上醬,或當酒餚,或卷在煎餅裡,或夾在燒餅裡,吃得不是象美味,其實就是‘’佳餚‘’。或者切碎,和豆麵蒸熟,用油炒一下,外號叫小豆腐,在家吃著不當事,進了飯店就‘’價值連城‘’。


薺菜。薺菜長在莊稼地裡雖然煩人,但聰明的人們把它變廢為寶。洗淨、切碎,配上精肉、蔥薑蒜和其他調味品包水餃。有時候吃完了不知什麼餡的,你說有多香?直吃得滿頭大汗,打了咯才算罷休。

蒲公英。不知近幾年科學發達還是別的原因,蒲公英茶大興其道。村民們刨的蒲公英捨不得做涼菜吃,而賣給小商小販換取‘’高額利潤‘’。至於有多大營養不知道,反正到了春天都在為它‘’忙‘’。用它做的茶價格也較高,因此,成了村民們的最愛。

當然,還有很多野菜,各有特色。這或許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因此,在我們食用這些‘’禮物‘’的同時,更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泰山農家人


嗯,我們的家鄉在四川廣安這個地方,春天是美如畫,聽著很爽的,我們這邊最主要的野菜就是折耳根還有蒲公英。說實在的現在所有的田裡提在那個田野上就能找到很多很多的折耳根。這個既可以涼拌吃也可以炒著吃,確實挺不錯的。很多人在這個季節都一般都去挖一點,有空的時間再去挖一天來嚐嚐鮮也可以在市場上去買一點,品嚐一下,味道還是挺不錯的,既傳統又美味,又好吃又漂亮,營養豐富又清閒挺好的,價格又便宜,說實在的這個季節!80%以上的人都喜歡吃折耳根,特好吃,我不知道你們的家鄉有沒有這個折耳根這個。他們也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肉,炒臘肉味道槓槓的,有沒有四川的,喜歡折耳根的,歡迎大家一起去挖折耳根,明天中午歡迎大家討論!



夥伴們666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香薺菜。為什麼呢?因為我特喜歡吃。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春天裡天野裡的野萊很多,而最多,最普遍的,喜吃的人最多的莫過於香薺菜了。

今天,老婆到鄉下去買土雞蛋(我們是農民,住在縣城)途經一塊春地(暫時沒種莊稼的地)裡邊長了許許多多香薺萊,順便就挖了好多回來,我高興地稱讚:"老婆,辛苦了!"她高興地說:"菜市場裡賣5元一斤呢!這香薺菜營養可豐富了,專家說的,維生素含量多而且高,聽說還能促進兒童長個子呢!"我抱之以笑說:"好呀,我們就用它摻五花肉包餃子吃吧"。於是,我們倆就齊上陣,忙活半天,包了好多薺萊餃子。你別說,兩個孫子都喜歡吃,個個吃了一大碗。




致於香薺菜的營養價值,我們普通人也無法證明,自己感覺好吃就行。我小時候吃了好多香薺菜,個子也沒長高。喜歡就是享受!好了,囉嗦許多,無非就是喜歡香薺菜。朋友,關注我吧加上您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