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提起對孩子教育上的投資,很多家長都捨得下血本!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買昂貴的學區房、放棄自己的前途在家陪孩子,給孩子報各類興趣班或補習班等等,只要能想到的,對孩子學習有幫助的事情,家長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幫孩子實現!

《2017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直接顯示:教育支出佔中國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相信不用我說,大家都能看得出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投資的“狠勁”!

身為家長,所做的這一切,最大的期望,就是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然而,很多父母卻發現自己做得再多,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個“熊孩子”,而那些優秀的孩子依舊是別人家的!

事實上,一個優秀孩子的養成,跟有錢沒錢無關,更重要的在於,父母教育的方式上!

根據過來人經驗,通常別人家之所以能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孩子,這和別人家的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有很大關係!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捨得花時間陪孩子

經常碰到一些家長訓斥自家的孩子,“我沒日沒夜的工作是為了誰?我省吃儉用的又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

這類家長以為,自家這樣拼命的攢錢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殊不知,這種愛的方式,絕大多數的孩子並不領情,甚至當父母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還特別的反感!

也許出於家長的角度來說,他真得很辛苦的在付出,而對於孩子來說,他現階段需要的不是這個,而是父母能花時間多陪陪自己!

心理學發現,青少年兒童階段是一個人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而父母陪伴的缺失與否,會關乎到孩子能不能成長為一個性格樂觀積極的人,最終能否變成一個優秀的人!

把自己陪孩子的時間讓給“手機” 或許是很多父母最大的錯誤!

現實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陪孩子的時間讓給“手機”,結果讓出去的時候容易,等再收回來的時候,就變得困難了!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很多孩子因為長期痴迷於手機遊戲等,不僅引起了近視問題,而且還變得特別的叛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特別的糟糕!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引導的時候,父母卻以種種藉口,把這段寶貴的時間讓給了手機,等到一切瓜熟蒂落之時,你再來跟手機要孩子,又且是那麼容易?

如果想當初,父母能放下自己的種種藉口,抽空來陪陪孩子,哪怕經常在一起打個羽毛球、散散步等,或許孩子就不會變成熊孩子,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不會那麼糟糕了!

事實上,一個優秀孩子家庭的父母,從來都是捨得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的!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夏天刷爆朋友圈的“國民才女”武亦姝?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這位來自復旦附中的才女武亦姝,今年高考以613分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而這位從老師同學眼中的“學渣”,成長為別人眼中的“學霸”,成功轉變的秘訣就是:父母捨得每天抽空陪自己玩耍,陪自己學習······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爸爸去哪兒》中——黃磊那個優秀的女兒黃多多?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黃多多不僅積極樂觀,而且還特別的聰明懂事乖巧。爸爸黃磊曾在寫給女兒多多的信中提到,他們一家人住在北京郊外的一棟別墅中,雖然離城市很遠,但卻能讓他和你們的媽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守護著自己的孩子。

捨得投資自己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然而很多父母只知道給孩子投資,卻往往忽視對自己的投資!

作為對孩子可能一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父母如果只知道強調孩子學習,自己卻渾渾噩噩的度日,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特別的大!

因為有什麼樣的父母,可能也會培養出來什麼樣的孩子!

來自農村的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喝酒抽菸、打牌等時,那麼這些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絕大多數初中沒畢業時,就都學會了父母的這些“毛病”。

這也在告訴所有熊孩子的家長:你家的熊孩子身上的那些毛病,很可能就是家長親自“傳授”的!與其現在罵孩子,不如花時間多反思自己,看看自己這個榜樣到底做得怎麼樣?

事實上,一個優秀孩子家庭的父母,從來都是捨得投資自己的!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河間一名48歲媽媽陪著兒子備戰高考,結果母子雙雙考上大學!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據媒體報道,河間一名48歲媽媽袁建平,前年,因為兒子升入高二,功課越來越難,心中不免有波動情緒,作為媽媽,便決定撿起已經扔下30年的課本,陪著兒子一起學習,備戰高考。結果母子雙雙考上了河北外國語學院,不僅實現了兒子的大學夢,而自己也同時圓了大學夢!

·還看過一個經典的教育案例:陳美玲把三個兒子都送進斯坦福,而自己也成為了該校的教育博士!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作為曾一度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的歌手,陳美玲在最紅的時候,卻選擇暫別歌壇,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1994年又取得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學位,並且此後陸續幫助三個兒子考上了斯坦福大學,引起轟動。

捨得用孩子

現實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掌中寶”,捨不得他做這個,也捨不得他做那個!

或許在很多父母看來,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殊不知,這樣的愛,並不完整,更確切的說是“溺愛”。

以前,我們總是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是自從生活條件好了以後,當窮人家的孩子也被以“小公主”、“小王子”一樣對待時,孩子不僅不會當家了,反而變成人見人怕的“熊孩子”!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因為捨不得用孩子,就會滋長孩子好逸惡勞的習性,就會把孩子培養成為名副其實的“敗家玩意”!

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給他“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富裕生活,而是給他生活的能力!

俗話說財富是很容易被人搶劫的,但能力是別人搶不走的。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這才是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曾經哈佛大學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對於這個結果,專家也指出,這是因為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能力,比如動手的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責任感的獲得等。

所以說,如果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捨得用自己的孩子,千萬被把孩子當“小祖宗”一樣供著,除非你想要一個熊孩子。

父母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跟有錢沒錢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