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作者|電影十三姨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黃渤,就是通過甯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

他在其中飾演操著濃重青島口音的黑皮,雖然算不上主角,但因為片子自身現象級的火熱度,硬生生把這麼一個跟偶像完全搭不上邊的演員——黃渤推到了臺前。之後的一系列電影下來,好像“無厘頭、喜劇、荒誕幽默”這一類詞才是他的專屬代名詞。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直到2009年,他又遇到了曾經提攜他進入演藝圈的導演管虎,一個有著與甯浩完全不同電影理念的導演。他不需要甯浩電影中那樣的精密的時間安排,他的鏡頭有大段大段的留白,顯得隨意又巧妙,彷彿一段緊密敘述之後的那聲嘆息,很有嚼頭。

作為華語導演中的異數,他是中國觀眾最陌生的大導演。他電影作品並不多,早期以電視劇為主,陳道明是御用男主,後來才拍電影,但一直被不少觀眾認為可能更是個被低估了的導演,被小眾影迷奉為經典的《鬥牛》便是個佐證。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1. 是牛二也是二牛

《鬥牛》的時代背景定格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在第一線上幫助抗日武裝份子,跟中國交好的荷蘭從千里之外送來了一頭奶源充足的大奶牛,可是這頭牛卻在八路軍要撤退的時候遭遇了史上最大難題:因為個頭太大無法撤走。

所以八路軍部隊就把這個既艱難又簡單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小村莊:幫忙餵養這頭外國母牛。

在管虎導演的鏡頭下,你很難看到那些在危難時刻還能挺身而出的正義使者。相反,是一群明顯貪生怕死的小農民,但這,也正是現實。

毫不例外,牛二(黃渤 飾)也是這樣一個唯唯諾諾的小農民。沒人主動請纓,村裡人決定用抓豆子來確定接管奶牛的人。

九兒(閆妮 飾),作為村裡的一個外姓小寡婦,性格潑辣直爽。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她要男女平等,她要自己的權利,她是最有先進思想的人,可在那個時代,她卻成了最被瞧不起的人。

她可以在自己的男人死後,依然勇敢面對村裡的各種閒言碎語;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可以在眾多男人抓鬮的時候,單槍匹馬一個婦道人家上前抓豆;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她也可以在被老祖當作交換條件送出來的時候,又理所當然的問牛二要一份定親禮(牛二手上的銀鐲子)。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在那個封建的亂世中,她就好像是一股永遠不向生活妥協、永遠不服輸的勇氣,給予牛二潛移默化的影響。

誰也沒想到,九兒抽中了。九兒把抽中的紅豆給了牛二,牛二不願意接受。可牛二卻被村裡的老祖以把九兒嫁給他為條件,被迫接受了這趟接管餵養奶牛的任務。直到有一天,日軍侵略,村莊被毀。

鏡頭一轉,畫面滿滿的黑白色,滿地的死人,一如那些年的戰爭片那樣,給人一種難以呼吸的壓抑感。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在日本人侵略掃蕩過的村莊裡,無人生還,卻保存了一頭牛的生命。

養牛和保護牛的重擔,由全村變成了他一個人,這結果讓牛二無法接受。

於是當下一波日本人再次佔領這個村莊的時候,牛二選擇丟下牛自己逃跑。

都說“人生為人,不是取決於他的文化,而是他的良心”

牛二,一個連八字和人字都分不清的小農民,貪生怕死、安分守己,在跑上山頂以後,卻突然意識到這是一隻全村犧牲性命都要保護的牛,所以他經理掙扎後又返回村子救下奶牛。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之後,這頭奶牛成了牛二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和奶牛相依為命,而奶牛的出現也真正改變了牛二對於這個世界和人心的看法。

戰亂中的人活在刺刀的裹挾下總能憋出一股子九兒般的野性,它既是還原後的真實又是傷感的有一些無奈。

面對大批量快要餓死的難民,善良的牛二將奶牛的奶擠給他們。可是難民們卻在奶牛沒有奶的情況下,依然喪盡良心的得寸進尺。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對待牛二不僅沒有任何感恩的意思,還想要吃掉他們口中“像娘”一樣解救他們飢渴的奶牛,想盡辦法榨乾奶牛身上所有的可利用價值,奶喝光了,就殺來吃肉。

可以說是把資本主義的剝削性質滲透到了骨子裡,亦可以說是將人性最深處的貪婪本質激發得淋漓盡致。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戰爭可怕麼?不可怕,沒有人心可怕。但這麼可怕的人心不正是戰爭催生出來的麼?

熬過戰爭、僥倖存活的牛二,最終還是對人性失望透頂,然後選擇離開,和奶牛一起在山上生活,再也不下來。

2. 黃渤的演技不是蓋的

大山、村民、八路、日軍、牛二和他的牛。

影片伊始處,管虎即以幾個速描的特寫鏡頭,就出色地勾勒出了牛二的憨痞的形象,將一種低於塵土的悍勁兒描摹出來,既不卑微,也不凡俗。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一張軍民協議,卻成了牛二一輩子的負擔。

當他久居深山七八年,終於看到解放軍的時候,他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嘉許,而是給自己這些年的守約一個交代。

可當他終於信守承諾將大奶牛保護好要交回給共產黨的時候,並沒有引起解放新軍的重視。

解放軍組長毫不在意的推開牛二的手,也沒有為牛二這信守承諾的行為一絲感動,有的只是客套的熱情,和無關痛癢的關心。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是啊,他們又怎麼知道牛二為了這個承諾都付出了什麼。

懷著對全村愧疚之情,對九兒眷戀之情獨自撫養奶牛的牛二,到最後卻只得到了四個大字“牛二之墓”,這本身就是悲情的。

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並不好表現,特別是跟一頭牛演感情戲,這個“對牛彈琴”的道理大家都懂,可以想象一下配合的難度,但《鬥牛》做得還算出色。

黃渤通過跟牛的相處,真正與奶牛建立出感情。迷茫的眼神,乾裂到起皮出血的嘴角,滿口大黃牙,油乎乎的炸毛的頭髮,一身破舊的舊棉襖,操著一口地道的青島話。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一個個特寫鏡頭勾勒出了牛二所代表的的抗戰時代質樸的農民的形象。

本在村裡牽著一頭小黃牛的他,可能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娶了村裡的寡婦——九兒,再生個一男半女,延續香火,實現人生圓滿。

但自從被迫接受了養牛的任務,到屢次深入敵後去救牛,再到奮起反抗,在經歷了人生百態世上的冷暖,牛二才發現人心複雜,能跟自己相依為伴的只有這頭牛,到最後,牛二的所有情感都注入在一頭牛的身上,它既是親人,也是愛人和故鄉。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當牛二以一種半原始人的狀態出現在大眾眼前時,多年的與牛相伴,言語能力退化,從說話的腔調,表情的迷茫,到眼神的遊離。長期在完全封閉的生活狀態下,突然與人溝通的生澀、侷促,都在黃渤這一段的表演中體現出來。

《鬥牛》,黃渤憑一己之力扛起一部好電影

黃渤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將整個影片中單純但飽含著所有人性特質的魂和盤托出,整部影片雖然人物不多,卻被牛二這一個人激的蕩起一層又一層的漪漣,雖然牛二不會開槍,也不會打人,卻一次次無力又勇敢的挑戰底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鬥牛》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活著》。

中國人的血管裡都流著農民的血,我們貧窮、無知、保守、軟弱,但是中國人的血管裡也都流淌著不屈不撓的倔強氣質。

一個與土地息息相關的民族和個體,無論經歷多大的苦難,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細微的美好夢想,而這也正是我們喜歡《鬥牛》的原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