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杨德忠警务室”的大能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五年来,保山市龙陵县杨德忠警务室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并与社区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以杨德忠爱心、真心、热心、恒心、耐心、决心的“六心”群众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杨德忠警务室”的大能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龙陵县龙山镇白塔社区地处龙陵县城乡结合部,有国土面积13.8平方公里、24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703户4486人、流动人口1700余人、学校3所、学生2000余人、单位行业场所30余家、大小商铺300余家、出租房300余家。

近年来,龙山湖、龙瑞高速、龙玉大道、棚改等项目相继落户辖区,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治安形势异常严峻,是龙陵县城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安全隐患较为集中的一个社区。

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社区综治目标,2014年,龙陵县公安局根据社情民意,在白塔社区成立全县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杨德忠警务室”。

五年来,杨德忠警务室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并与社区实际相结合,以杨德忠爱心、真心、热心、恒心、耐心、决心“六心”群众工作法为驱动力,切实当好服务群众“十大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建治安巡查队、互助应急队、人民调解队、老年文艺队“四支队伍”,建成警民监控网、警民之声广播站等,积极创新社区智慧安防体系。

以小警务改善大民生,以小警务推动大平安,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为“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实现全县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龙陵公安经验”创造了值得复制和推广的学习样本。

“杨德忠警务室”的大能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五年来,白塔社区被评为省级平安社区;杨德忠警务室被确定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杨德忠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云南十大法制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9年,白塔辖区仅发生刑事案件7起,与2015年以前年均发案60起相比下降88.33%,无涉恐、涉爆、涉枪、群体性事件及重点人员上访事件发生。

在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上,“杨德忠警务室”能取得今日之优异成绩的秘诀在于以下四点:

一支治安防范巡查队护平安。针对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由社区民警、辅警、村组干部、治保会成员、治安积极分子等30余人组成治安防范巡查队。

牵头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在全县率先建成1张覆盖24个小组和重点单位的监控网、1套有“千里眼”功能的手机“萤石云”App、6套“警民之声广播站”、4组护学岗交通信号灯、1套无线对讲摄像头。

社区民警首创“护学岗”,每天早上6点半、中午11点半、下午五点半,准时到白塔小学、龙一中初中部门口维持交通秩序,风雨无阻,被群众称为学校的“守护神”。

五年来共盘查可疑人员400余人次,车辆132辆次,找回迷路儿童、老人6名,查处交通违法案件936起,交通事故从每年的30起下降至0起。2018年,杨德忠警务室民警研发了“水下救援打捞器”,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该打捞器已成功打捞尸体1具、帮助群众打捞落水物品5件。

一支老年文艺宣传队促平安。为创新宣传方式,吸引群众参与法治宣传,社区民警整合了辖区老年文艺队30余人及一个5人的乐器队组成文艺法制宣传队,筹资购买乐器和演出道具,根据不同场合的宣传和演出需要,每年组织到学校等单位、场所宣传法律法规知识10余场次,参观群众上万人次,连续参与了该县创文宣传及县公安局脱贫攻坚宣传演出。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辖区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2019年,白塔社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在县城5个社区排名末位。

“杨德忠警务室”的大能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助平安。组织退休共产党员、退休干部职工、大学生、爱心人士等60多人组成学雷锋志愿队,在白塔社区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

五年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3件,到龙山湖、体育广场等开展环境卫生60余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筹资为初中部至幼儿园门口及西山小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铺设柏油道路400多米;成立爱心捐助室,每年为孤寡老人及贫困户募捐衣物、被褥上千套,通过义行善举温暖民心。

一支矛盾纠纷调解队护平安。针对矛盾纠纷调解难的问题,社区民警践行枫桥经验,推广“三级三次”调解模式,与社区干部、治保会成员、小组长等组成调解队伍,采取小组调解、社区调解、社区和民警共同调解三级调解模式,五年来,先后调解14户人家山林被水库淹没讨要赔偿款纠纷、侄子不赡养老人纠纷、龙山湖征地、棚户区改造纠纷等60余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群体性上访事件零发生的目标。(杨玉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