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浪漫主義時代的特徵之一體現在對於文學,尤其是對詩歌的興趣。事實上,歌詞與歌曲的密切結合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由於聲音的抽象特徵,浪漫主義詩人認為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真實、最純淨的藝術;而浪漫主義作曲家也在當時的詩歌中發現了音樂的共鳴,並把它轉化成歌曲,

相信音樂可以提供僅靠文字無法表現的東西,強化了詩歌中的情感。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儘管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有用偉大的詩歌創作的歌曲,然而19世紀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英國出現了華茲華斯(1770-1850)、濟慈(1795-1821)、雪萊(1792-1822)和拜倫(1788-1824);而德國則不僅出現了偉大的歌德(1749-1832),還有愛申多夫(1788-1857)和海涅(1797-1856)。從他們的筆下傾洩出數千首頌詩、十四行詩、敘事詩和傳奇,這些文學詩歌激勵著越來越多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為詩歌進行譜曲。於是,一種叫藝術歌曲(art song)的體裁流行起來——它是為獨唱和鋼琴伴奏而作的具有很高藝術靈感的歌曲。由於藝術歌曲在德語世界中碩果累累,它也被稱為利德(Lied,複數叫Lieder),在德語中,Lied是歌曲的意思。雖然許多作曲家都創作了藝術歌曲,但沒有人能像舒伯特那樣在這一體裁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他特有的才華表現在能夠抓住詩歌文字的精神和細節並使之形成音樂,創作一種極為微妙的情感圖畫,其中的人聲、鋼琴伴奏,表現出詩歌中的每一個細節。舒伯特說:“當你擁有一首好詩,音樂便容易產生,旋律就在筆下奔湧,因此作曲是一種真正的快樂。”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舒伯特1797年生於維也納。在偉大的維也納派音樂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馬勒等中間,只有他是生於這座城市的。舒伯特從小就表現出突出的音樂天賦,儘管他的教師父親也以將他作為一名教師來培養。但為了不磨滅他的音樂天賦,父親教他拉小提琴,他的哥哥教他彈奏鋼琴。

舒伯特在11歲那年成為皇家小教堂唱詩班的一名歌童(我們今天稱其為維也納童聲合唱團)。這使舒伯特有機會與安東尼奧·薩列裡(Antonio Salieri)有了接觸。薩列裡曾經是莫扎特的對手,他當時仍然是帝國的宮廷作曲家。從1810年起,舒伯特開始跟薩列裡學習作曲,並且很快以驚人的速度創作出自己的音樂作品。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1812年,年輕的舒伯特離開了宮廷小教堂而進入了一所教師學院。三年後的1815年,他在父親的小學裡成為了一名教師。三年之後又三年,舒伯特發現教學既費力又乏味,毅然放棄了這份全日制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追求自由和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剛開始的舒伯特除了出賣他的一些藝術歌曲得到微博的收入外,他缺少經濟上的資助。不像貝多芬,舒伯特沒有貴族們的贊助,他過著一種波希米亞式的流浪生活,靠朋友的慷慨幫助生活,窮困潦倒時經常寄宿在朋友家裡。

當舒伯特在藝術上達到成熟時,驕奢淫逸的貴族派對時代已經日暮黃昏,這個在之前作為主要藝術表現的場所被中產階級的客廳和起居室所替代。這裡的環境不那麼正式,一群對音樂、文學、戲劇和詩歌有共同愛好的“文藝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閱讀和討論這些藝術的最新發展。舒伯特的朋友們將只有舒伯特在場,只演奏他的作品的聚會叫做舒伯特小圈子(Schubertiads)。這是一種小型的、純粹私人的聚會。舒伯特大部分最好的歌曲就是在那裡首演的。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1822年,傷病降臨到了這位作曲家身上,他感染了梅毒,在沒有發現抗生素之前,這等於是死刑的宣判。他在那一年創作的抒情性的B小調交響曲,是他遺留下來的未完成作品,因此也被稱為“未完成交響曲。”(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被用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少數派報告》中)。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舒伯特在他1828年英年早逝之前的幾年中創作了一些偉大的作品: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1823)和《冬之旅》(1827),為鋼琴而作的《流浪者》幻想曲(1822),以及偉大的C大調交響曲(1828)。當貝多芬在1827年逝世時,舒伯特在葬禮上擔任了火炬手。第二年他也去世了,成為偉大的作曲家中最短命的一位。他的墓碑上寫著:“音樂的藝術在這裡埋藏了豐富的瑰寶,以及美好的希望。”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在短暫的31年生命中,弗朗茨·舒伯特創作了八部交響曲,15部絃樂四重奏,21首鋼琴奏鳴曲,七部為合唱和樂隊所作的彌撒曲及四部歌劇。從任何標準看都是非常客觀的創作數目。然而在舒伯特的時代,他幾乎只是被看作是一位藝術歌曲的創作者。這是因為在這一領域中,舒伯特創作了多達六百多首作品,其中許多都是短小的傑作。也有一些組成一個系列的“聲樂套曲(song cycle)”的形式,它們由許多首單獨的歌曲緊密地組合起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表現一個主題。《美麗的磨坊女》(20首歌曲)和《冬之旅》(24首歌曲),是舒伯特的兩部最偉大的聲樂套曲,都講述了沒有回報的愛情的不幸結局。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藝術歌曲《魔王》(1815)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詩歌的一開始便描繪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景:“是誰在夜半風中,騎馬飛奔?”一位父親緊抱著他發燒的兒子,騎馬奔向一個客棧,以搶救孩子的生命。舒伯特既抓住了這種場景中普遍的恐怖感,又抓住了馬蹄飛奔的細節,他創造了一種鋼琴伴奏的音型,以鋼琴家所能達到的飛快速度,無情地在鋼琴上敲擊著。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死亡的幽靈——魔王,輕聲地向孩子打招呼,他唱著誘惑性的甜蜜曲調,旋律溫柔而歡快,還有流行小調中的無拘束的伴奏。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受了驚嚇的孩子向父親呼救,他唱著一種不安的旋律線,最後是緊張的半音上行。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這個呼救在歌曲中多次出現,每次都出現在一個更高的音符上,而且和聲也更不協和。音樂以這種方法表現出男孩不斷增長的恐懼。父親則以穩定、沉著和不斷重複的低音旋律,好像在試圖安慰他的孩子。魔王起初用甜美、和諧的曲調進行誘惑,隨後便開始用不協和音調進行威脅。這樣,故事中三個角色,每個都表現出了不同的音樂特點。這是音樂的性格描述的最佳範例,旋律和伴奏不僅支撐著歌詞,也強化和豐富了它。結束時突然到來的:魔王的手抓住了他的犧牲品。焦慮的情緒變成悲傷,敘述者以越來越陰暗的小調宣佈:“但是,他懷中的孩子已經死去!”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根據一位朋友的敘述,舒伯特一邊讀者歌德的一部詩集,一邊在他的屋裡走來走去。突然,他快步走到鋼琴前,飛快地寫著,為歌德的整首敘事詩譜寫了音樂。《魔王》成為舒伯特生前最著名的一首歌曲,也是給他帶來收入的少數幾部作品之一。

我們下一期將繼續介紹藝術歌曲,以及另一位偉大的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音樂漫談31 | 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