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汝州这个村扶贫攻坚“双向承诺”真灵,抚慰了双方当事人的心!

于窑村位于米庙镇西北部,是省定贫困村,600余人分散居住在山坳里。“有时候村上想为大家办些实事,但是没钱就把人难住了!”驻村第一书记亓建文说,他们就想着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贫困户增收。于是,以增强村基层组织功能、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为重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的问题提上了村子的议事日程。

汝州这个村扶贫攻坚“双向承诺”真灵,抚慰了双方当事人的心!

在于窑村贫困户于中平的家里,放着一份精准扶贫帮扶到户双向承诺书,上面详细写着贫困户户主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和签名。“自愿承诺不等不靠、主动配合帮扶干部开展工作,争取早日脱贫。”于中平边说边翻起承诺书,一面是他的承诺,另一面是帮扶人的责任承诺。这份双向承诺,带起了于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帮助选定主导产业和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确保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群众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变“要我帮扶”为“我要帮扶”;通过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主动配合,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用好帮扶资金和生产资料,发展致富产业,凝聚起了携手促脱贫的工作合力。

汝州这个村扶贫攻坚“双向承诺”真灵,抚慰了双方当事人的心!

特色加工扶贫车间建设项目———豫龙织带孵化产业中心就在这种模式下开到了于窑村,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以产业加工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主题,通过探索创新建设模式、生产模式、分配模式,实现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主体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进而努力探索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

“俺以前出去在建筑队打工,又累离家又远,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了,离家近能照顾家,工资也有保障,非常感谢镇政府和扶贫工作队。”于窑村贫困户于自立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帮扶单位和干部帮助于窑村成立了扶贫车间,建起了光伏发电站,种下了2760棵具有经济效益的皂角树,想出种种方法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这一契约式承诺,消除了少数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人送小康”的消极依赖心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了脱贫内生动力,靠自身努力发展种养业和劳动就业实现脱贫。

(刚鑫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