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原题: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盛唐时期,国泰民安。在此期间,一首首著名的唐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唐诗中或是歌颂大唐盛世下的祖国壮美的山河;或是歌颂友人们之间深厚的情意;还有就是歌颂那些驻守在祖国边疆的官兵战士!

其中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唐诗有诗仙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叙写友人之间深厚情意的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当然了,大唐的盛世离不开驻守在祖国边疆的官兵战士日日夜夜的付出!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了一首首著名的边塞诗。比如王翰经典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推荐的也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诗人高适写的一首经典唐诗,在这首诗中高适用词清快、豪放,而且诗中虚景、实景皆有,其中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下这首唐诗《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

朝代: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高适在这首诗中对于景色的叙写运用了“虚景”与“实景”,而且他用明快、秀丽的词汇,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唐诗的大概意思: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这两句是实景描写,诗人高适通过胡人被击退,羌笛在戍楼间悠扬回荡,描绘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氛围。从侧面反衬出了驻守边疆战士们的骁勇善战,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官兵战士的常年付出才换得大唐盛世的安稳与昌盛!暗喻了战士们常年在外离家的不容易和边境生活的无比艰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第三句乃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这两句是虚景描写。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纵观高适的这首经典唐诗,诗中高适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皆有,而且相互结合、搭配,其中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勾勒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百读不厌!对于高适的这首《塞上听吹笛》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高适很经典的一首唐诗,第三句更是一语双关的妙句,让人百读不厌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帮忙点赞、收藏!感谢支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