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張三祿收徒三人,其中大徒弟就是朱紹文,另有二徒弟阿彥濤,後朱紹文代師收評書藝人沈春和為師弟,也算張三祿的徒弟。朱紹文,漢軍旗人,少讀詩書,後於北京天橋撂地,藝名窮不怕,光緒年間北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人尊稱“窮先生”,號天橋八怪之首,相傳如今“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就是他定下來的。因朱紹文收徒較多,而他二位師弟門丁不旺,如今京津地區的相聲演員,按照師承關係大都能溯源到朱紹文身上,因此今日相聲業界多尊“窮不怕”朱紹文為祖師爺。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論收入:

相聲祖師爺以一個“窮”字當做自己的“花名”。這裡的窮是真窮,窮的叮噹響,收入從來沒有穩定過,也沒有什麼低保,總是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論地位:

相聲在舊社會是“下九流”。下九流都有哪些行業?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頭六吹手,七戲八街九賣糖。

你沒看錯,相聲藝人和乞丐、賣藥糖的一個層次,所以天天跟乞丐、賣藥糖的混,學會“勒磚“,”誰來買我的藥糖哎”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說相聲也是藝人,京劇演員也是藝人,他們的地位應該是一樣的吧!

戲曲演員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和相聲藝人一樣,撂地演出,但是,京劇除外,京劇天然帶有皇家色彩,是非常正經的娛樂方式,相當於現在影院裡的“大片兒”。

而相聲“毛片不如”,相聲又怎麼能和戲院裡演出的京劇平起平坐呢?

說相聲的唱了堂會,得了賞錢,想去逛窯子找窯姐——就是去妓院找妓女,見了窯姐都不能說自己是說相聲的,要不然被窯姐瞧不起!要是熟客,被窯姐識破了身份,那見了面就得恭恭敬敬地叫一聲“姐姐”,地位之卑微,可見一斑。

論人品:

相聲藝人生活艱難,所編段子為了迎合下層人民的口味,大多庸俗不堪,“髒活”“臭活”層出不窮,除了不把自家的老孃弄出來開涮,自家的八輩子祖宗都可以開罵……

生活中的人品更是奇葩迭出,吸大煙、逛青樓這還都是混的好的。坑蒙拐騙,小偷小摸,挖牆腳,嗆行市,敲詐勒索更是多了去了。

“萬人迷”李德鍚染上了不良的嗜好——賭。辛苦一個星期準備一場演出,辛苦個把月籌備一次堂會,拿了酬金當天晚上就去牌場裡賭,到第二天天亮,輸個乾乾淨淨,還欠一屁股高利貸,再次陷入衣食無著的境地,不得不繼續擺攤撂地賺錢還債。好容易又來一次演出,轉眼又是賭場見,週而復始,流水的袁大頭,鐵打的窮藝人。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但如果只是賭,那也還算好,因為再怎麼說,只要不被追債的抓去,還不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但是要命的在於,“萬人迷”還有個嗜好——抽大煙。染上鴉片,甭管掙多少包銀,那都是塞進大煙槍化作一縷青煙,而身體也在吞雲吐霧中被徹底摧垮。最終,一代大師“萬人迷”,倒斃在瀋陽郊外的一條小河溝裡,時年不到40歲,令人唏噓不已。

直到現在,很多其他行業的老藝人在看到自己徒弟跟相聲門裡的人走得比較近的時候,都會要求“

別跟那幫說相聲的走得太近,說相聲的沒好人”——連麗如告誡王玥波不要跟郭德綱走得太近!

相聲演員沒地位,所以即使是相聲世家,對其子女的教育也都是儘量不讓他們說相聲,侯寶林、馬志明等人,一開始都不是說相聲的,後來陰差陽錯,成為相聲泰斗。

相聲的改頭換面

相聲的改頭換面主要要感謝三個人

小蘑菇——常寶堃,相聲神童,3歲登臺變戲法,9歲改行說相聲,13歲爆紅,51年赴朝鮮戰場慰問演出,在前線犧牲,時年29歲。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常寶堃犧牲後,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並追認為革命烈士。

這一下子,不僅讓常家儼然成了相聲界掌門,更讓整個相聲界的地位平地高起三丈,風光無限。

可以說,常寶堃是讓相聲地位提升的第一人!

馬三立,相聲常青樹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馬三立曾就讀於天津匯文中學, 初中畢業後,因家境不好,輟學說相聲。馬老是相聲界當時少有的有正規初中學歷的藝人,這也為馬老日後的“文哏”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6歲登臺,在常寶堃之後,不顧個人安危赴朝慰問演出,回來之後,基本上奠定了在相聲界的地位,常家、馬家可以說是相聲界的領頭人物。

侯寶林,相聲理論開創者,在侯寶林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侯寶林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原理、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 。撰寫和與人合作寫了《相聲表演藝術》、《曲藝概論》、《相聲溯源》、《戲劇雜談》 [3] 、《醉酒》 [4] 等專著。他還注重培養年輕演員,當前活躍在相聲舞臺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學生。例如:馬季、郝愛民、師勝傑。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因病逝世。

扒扒相聲的老底,看看相聲的根源

侯寶林把相聲從過去的低俗深谷中拉了出來,把相聲真正的變成了一門藝術,理論功底演出功底深厚,更是藉助自身的影響力,培養出一大批將相聲發揚光大的人才,對相聲來說,可謂功不可沒。

然而,相聲界依然很亂,究其根本,還是文化使然。越缺什麼,越要標榜什麼。缺文化,就要拿文化說事,這一點無論是郭德綱,還是姜昆,亦或是其他相聲老藝人都不能避免。

郭德綱說:相聲拼到底,拼的是文化。

姜昆說,相聲要反三俗。拼命把高學歷人才往相聲圈子裡拉。(姜昆師從馬季,喜歡高學歷人才,從馬季就開始了!)

他倆誰對誰錯?都對,也都錯。

對的是相聲確實需要文化,只有文化才能真正解決相聲的亂象,才能真正的讓相聲“和而不同”,才能同心協力讓相聲發揚光大。

錯的是私心太重,都想從“道義”上壓倒對方,只想著保住自己的飯碗,並沒有真正為相聲的前途著想。

無論誰對誰錯,相聲如果這樣亂下去,即使有德雲社這個現象級相聲團體的存在,相聲也不過是虛假繁榮而已。最終,觀眾只會用腳投票,相聲如不改變、如不團結,必將滅亡!

文章部分引用 蝦蝦的世界——《當年相聲演員的地位有多低》

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