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AstroC


众所周知,清朝是没有宰相这个职位的,有人说,清朝的军机处与宰相职位最为相似。但是,权利方面,与号称“百官之首”的宰相完全不同,清朝的军机处完全在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中,与其说它类似宰相,不如说更类似一个皇帝的秘书处。



军机处始建于雍正七年,刚开始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用于处理紧急军务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后来军机处开始成为权力中枢,并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清廷中央的最高国家机关。

正是靠着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废除了对皇权有掣肘和威胁“议政王大臣会议”。而与此同时,由于军机处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大臣们也没有品级和俸禄,“名不正,则言不顺”,军机处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之实,却无最高权力机关之名,自然也无法对皇权造成任何威胁。


清朝皇帝将大权完全集于一身,清朝的帝王们也因此成了历朝历代除开国皇帝外,权力最为集中的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有了“清帝无昏君”的说法。

因为,如果把“昏君”定义为“不上朝”、“怠政”的话,清朝的皇帝完全不够“昏君”的格。即使清帝想偷懒,也没有机会,军机处的设立,使得一切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皇帝之手,皇帝一旦怠政,国家将无法正常运转。所以,清朝的皇帝完全不可能入明朝皇帝一样偷懒,更不可能几十年不上朝。


正是靠着史无前例的封建皇权专制,雍正皇帝才能在一片反对之声中强力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也正是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得清朝极大的延续了寿命。


鸢飞九天2018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高度统一;又通过推恩令,变相削藩,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这才有了后来的集全国之力痛击匈奴。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明太祖时期。

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丞相一直是百官之首,有时候甚至可以联合百官对抗一下皇帝。但朱元璋废掉了丞相,把相权并入了皇权,从此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可以与皇帝对抗。皇帝真正成为了高高在上、独一无二的孤家寡人。

但是,这样的皇帝当得太累了,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操心,什么事情都得自己经手。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内阁。

内阁辅臣并没有决策之权,但可以替皇帝出谋划策,并且在皇帝点头后执行这个决策。内阁辅臣的本质是皇帝的顾问。既然是顾问,皇帝至少在表面上对他们是很尊重的。尤其对于内阁首辅,皇帝一般会尊称一声“阁老”。

第三个高峰则出现在清朝的雍正时期。

清朝初期,仿明制,也设有内阁。但到了雍正时期,出现了军机处。从此之后,内阁便形同虚设了。

军机处是个什么机构呢?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是没有名分,没有俸禄的,他们的名分和俸禄来自他们的本职(比如六部的尚书)。也就是说,到军机处去当差,纯粹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属于额外的临时性的差事。

明朝的内阁辅臣还是个顾问,军机大臣则成了没有名分的秘书,地位更低了。所以说,雍正在君主专制这条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达到了顶峰。


趣谈国史


满清最初有诸王贝勒议政制度,对国家大政有极大影响,对皇权同样有约束力量。所以康西设南书房,就是为了规避旗主等宗亲议政。到康西后期,旗主等宗亲参与决策会议的权力基本失去。雍正设置旗务大臣,剥夺旗主等领兵宗亲的带兵权。乾隆干脆再进一步,将各旗主及贝勒所有的民政权力也大部分夺去,宗亲基本被圈养了。

所以,削除宗亲的议政权、军权、民政权之后皇权基本巩固。但想要再次集中权力就必须在内阁之上设置完全属于皇帝掌握的机构,此即雍正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所在。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直接掌握下。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门内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无专官,无衙署,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机构。召见时,雍正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意见,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雍正的军机大臣不过是传旨办事,对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而雍正创立军机处,把它和奏折制度相结合,即以朱批谕旨答复臣下奏折,召见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他一人处理。

从实质上说,军机处与康熙当初设置南书房以规避议政大臣会议如出一辙。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总揽权力,避免旗主等宗亲,内阁等机构对皇权的最后一丝制约。

从具体执行来说,军机处实际基本取代了内阁,承担唐宋时期中书省的功能,本质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并直接获得了草诏的职能(中书省的本职工作就是协助皇帝草拟诏书)。

最强化皇权的规定就是,军机处拟就的上喻加盖皇帝印后不需通过内阁及各部中转就可以直接交付給执行机构执行。所以,理论上存在的内阁贴黄权、六科給事中的封驳权也全部因为军机处的设置而失去最后一点点的效力。

因此,军机处实际等于中书省+门下省。皇权已庞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无任何机构和官员可以制约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