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渔翁渔婆:黛玉的这句玩笑,暗示她空劳牵挂,与宝玉无缘

渔翁渔婆:黛玉的这句玩笑,暗示她空劳牵挂,与宝玉无缘

红楼梦中的众女子,若论诗才,宝钗、黛玉、湘云实不相上下,而若论诗的产量,则非黛玉莫属。

众人结诗社,黛玉一社不落,咏海棠、咏菊花,还有芦雪庵联诗,黛玉均有诗作。而且咏菊那次,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包揽了前三名。

此外,黛玉自己也做了很多诗。“葬花吟”和“桃花行”,以花自比,展现了她的孤芳自赏,“五美吟”,感叹的是红颜薄命,“题帕三绝”,是因宝玉送帕有感而发。

曹雪芹作诗,皆是因人而作,以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是肯定作不出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诗句!

黛玉的这几首诗,所要表达的容易理解,可是唯有“秋窗风雨夕”一首,值得商榷。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风秋雨,惨淡凄凉,似乎这一首“秋窗风雨夕”又是黛玉因感伤身世而作,表达了她寄人篱下,孤独无依,凄凉愁苦之情。

渔翁渔婆:黛玉的这句玩笑,暗示她空劳牵挂,与宝玉无缘

可是细读原文,在黛玉作此诗的前前后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些端倪,黛玉欲借此诗表达的,不仅是凄凉愁苦,还有对宝玉的思念。

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当时正值秋分,黛玉的嗽疾又犯了。这天: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有>>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一首,拟>之格,乃名其词曰>。

黛玉是看到了《乐府杂稿》里的《秋闺怨》和《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便作下了《秋窗风雨夕》。

《乐府杂稿》其实就是《乐府诗集》,曹雪芹为了证明他的《石头记》一书,其中的“朝代年纪地舆邦国”,里面的地名人名书名官职名皆是东拼西凑真假相杂,让人看不出真正的出处。

乐府中的“秋闺怨”和“别离怨”等诗,是一种固定的诗名,其内容也都是征夫怨妇、夫妻不得相聚团圆。所以说,黛玉因这类诗有感而发而作“秋窗风雨夕”,不仅是为了表达愁苦凄凉,还暗含着他对宝玉的思念。

渔翁渔婆:黛玉的这句玩笑,暗示她空劳牵挂,与宝玉无缘

二人虽然同住一园,日日相见,却不能互诉忠肠,正应了那句话:相隔咫尺,却远似天涯。

这也可以解释,诗中为什么会出现“牵愁照恨动离情”、“灯前似伴离人泣”等诗句。黛玉本已孑然一身,父母双亡,她没有和人分离,又何来“离情、离人”呢?除了宝玉又会是谁?

所以,刚刚写罢“秋窗风雨夕”,曹雪芹就安排宝玉来看望黛玉。宝玉穿着蓑衣,黛玉取笑他像“渔翁”。

宝玉说也要送她一顶斗笠,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渔翁渔婆:黛玉的这句玩笑,暗示她空劳牵挂,与宝玉无缘

渔翁渔婆,本是一对,可惜,黛玉却说是“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画的扮的,皆不是真的,这正预示着宝玉和黛玉,离情终是离情,离人终未相聚,有情人不得终成眷属,空劳牵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