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吕梁年俗-蒸花馍


吕梁年俗-蒸花馍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宁乡镇庞家会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名的剪纸之乡。王计继老人现年70岁,是国家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不只擅长剪纸,刺绣、布艺、面塑等都是一把的好手。

吕梁年俗-蒸花馍

腊月二十六是蒸年馍的日子,王计汝老人提前三天就把面发起。首先把食品红倒小碗,做点缀备用。

吕梁年俗-蒸花馍

吕梁的年馍必不可少的就是枣花卷卷。要蒸得“多多益善”,有些馍要做供品,有些馍要吃,有些还要用来串亲戚。年馍要蒸得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正月初五)。来年第一次蒸馍的时间愈晚,表示愈富有。

吕梁年俗-蒸花馍

传统的枣花卷卷做法和平常略有不同,首先把面搓条压平。老人说对折三层是供奉神神的,对折四折却是要供奉逝去的灵魂。然后扯开,两头放上枣丝,同时向内侧偏上渐进式的卷起。立起来的样子很可爱,就是过去女孩子儿头上打起的爬菇。

吕梁年俗-蒸花馍

虽然它粗糙而老土,但是一眼就能回到我们记忆中的样子。香甜淳朴叫人无比心动的感觉。

吕梁年俗-蒸花馍

大火蒸制十来分钟,热气腾腾的花卷卷就可以出锅了。一个个都哆上红点点,虽然形似简单,却有着城市里感觉不到久远记忆中的味道。

吕梁年俗-蒸花馍

除夕夜的时候,枣花卷卷分别供奉在灶王爷、天神土地爷等神神跟前,必须供神后才能食用。剩下的花卷卷大年初一供奉了村中庙里的各位尊神,然后才能拿回家吃。吃了能保平安护健康,万事如意。

吕梁年俗-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等诸神上天后,除夕夜再迎接他们回人间。所以腊月二十六这天还要蒸制枣山。观音枣山,也称佛家枣山,上庙以后回家供奉在灶台前。王计汝老人麻利的拽了好多面剂子,佛手是需要最多的点缀品。

吕梁年俗-蒸花馍

然后再做枣山头,枣山头也很讲究,观音枣山形似女人,做工比较繁琐复杂。

吕梁年俗-蒸花馍

切、压、剪、夹多样化的工艺叫人目不暇接。然后老人擀开一个圆形,十字对切开来。

吕梁年俗-蒸花馍

再把四个面片堆起,折压塑成一朵漂亮的莲花。

吕梁年俗-蒸花馍

莲花是要放置在观音头的上方。

吕梁年俗-蒸花馍

把面片折出花棱,筷子压实。

吕梁年俗-蒸花馍

卷出花样,形似胳膊泡袖。

吕梁年俗-蒸花馍

再塑出手臂,并且把五指切开成纤纤玉手。

吕梁年俗-蒸花馍

并且佩戴上手镯,这样精细不差分毫的工艺,叫人惊诧不由心生敬佩!

吕梁年俗-蒸花馍

提前准备好的高粱秸秆劈开,扇形摆放在夹篦上。

吕梁年俗-蒸花馍

按顺序把头身体的部分,一边制作一边不间断的拼凑起来。

吕梁年俗-蒸花馍

细节观音头像处,耳朵眼睛嘴巴都非常神似。

吕梁年俗-蒸花馍

两只手臂中间合十,分明就是佛家护佑的双手。下身没有腿,全部由很多佛手拼起,再加红枣做点缀。

吕梁年俗-蒸花馍

传统枣山总是以民间的最朴实的样子流传,然而在王计汝老人手里,是妙笔生花活着的图腾。

吕梁年俗-蒸花馍

准备蒸制前,她认真的把塌下来的花样,一点一点全部整理精致。

吕梁年俗-蒸花馍

这佛家的观音枣山栩栩如生的放到蒸锅里。

吕梁年俗-蒸花馍

启开锅后,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哆点点工具上沾少些棉纸,这样防止红点遇热扩散。

吕梁年俗-蒸花馍

形似花团锦簇,神似佛家圣女,给人无限的向往。

吕梁年俗-蒸花馍

今年王计汝老人准备蒸制三个枣山,过去的立意仍然没有淡忘。“人活着就要有所向往和寄托,只要在世上活着,哪怕一天也要讲究到底”。

吕梁年俗-蒸花馍

开始做天地枣山了,是要供奉天地老爷的。

吕梁年俗-蒸花馍

头上戴着石榴多子,耳朵、头部、脖子、手臂、身体、双腿形象男子。蒸熟后再哆上红点点。

吕梁年俗-蒸花馍

除夕供上天地爷和佛家,年后分别给了家里的孩子,男孩给天地枣山或灶王枣山,女孩给观音枣山。

吕梁年俗-蒸花馍

还是同样的程序,花样却有所不同。没有之前的复杂,却有独到之处。最后就是要捏制灶王爷枣山了,家犬不舍的围绕在老人左右。

吕梁年俗-蒸花馍

灶王枣山,一般供奉在除夕的灶王爷神像跟前。

吕梁年俗-蒸花馍

年后老人们把它的身体分给孩子们吃,“枣山”的头留到二月二,烤干了留给长孙或者男孩子吃。

吕梁年俗-蒸花馍

旧时的节令习俗中,吕梁农历新年的程序十分繁冗,但大部分都是围绕“吃”展开的。一到岁末腊月,家家热气盈室,村村满街飘香。感谢王计汝老人精湛的传统手艺,她给了我故乡久久不息的美好眷恋!窑洞里,热炕头,花卷卷、枣山的香气中,嗅到了年节的味道,也勾起那些日子对“馋年”的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