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俗”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快和孩子一起来听听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餐, 唏哩哗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首首春节民谣,道出了“日子”里的传统年俗。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早些年,中国人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关于“年俗”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快和孩子一起来听听吧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就写道: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关于“年俗”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快和孩子一起来听听吧

2

这些年,“年俗”悄然变化,很多传统年俗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而了解年俗的也越来越少。殊不知,这些传统年俗里,包含了古人生活的大智慧和各种奇思妙想。

让小朋友们了解年俗文化,既能够为我们的传统春节增加文化气息,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也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满足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而家长们听完年俗故事,也能带动整个家庭重拾春节习俗,过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年。

关于“年俗”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快和孩子一起来听听吧

那古人究竟是怎么过年的?年俗里为何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讲究?《布丁童学说年俗》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介绍“年节”里的各种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撷取一个有趣的年俗故事,让小朋友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年俗里为何有这样或那样的讲究。让孩子在感受到中国年味的同时,也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于“年俗”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快和孩子一起来听听吧

关注“布丁童学”(ID:bdtongxue),点击底部“布丁学堂”菜单栏,听年俗故事,过有中国味道的“年”,分享海报,赚取佣金。

布丁童学三个名校中文系辣妈,一起讲故事、聊育儿,倡导高效陪伴,在故事中育儿。希望用最真的声音,跟爸爸妈妈们一起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ID:bdtongx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