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再谈关于贾平凹的《极花》

快过年了,就不多发文了。而且我写的都是感想一类,不算文学理论。而且,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人”,不管是对某些人憎恨,还是同情,或者其他的情感,都需要付诸实践。这个实践,可以是练习写作,也可以是实地做事,不是空喊口号。而且,就算为自己发声,其实也是为别人发声。个人的,就是集体的。

贾平凹《极花》,也就是刚出版的时候,讨论得比较热,后来就冷却了。大部分人对贾平凹的这部小说,非议居多。

其实贾平凹相当小心,《极花》是一部作者站在中立角度写的小说,是一部描述了贩卖人口、农村光棍及被拐卖妇女现象的小说。其实现在很多文艺作品都是在描写现象,比如校园欺凌电影,就是把校园里分分钟钟发生的事情,搬到了银幕上,仅此而已。

《极花》除了说有描写城乡二元对立的这种现象,其实缺少“角色观点”这些内容。农村光棍问题无法根本解决(或者说只有国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道理和校园欺凌差不多。“现象”本身无法解决,要解决的是背后的东西。


再谈关于贾平凹的《极花》


背后是什么,是城市对农村光棍的看法,和光棍对城市的看法。如果《极花》只描写受害者的痛苦,那和《少年的你》一样,也只是描写了一个现象。

拿校园欺凌来举例,欺凌与被欺凌只是一个无法解决的表面现象问题。背后是什么,是社会永远尊重那些有才华、有能力、交际能力强的人。因为这些人能给社会做贡献,就算社会渣子无法给社会做贡献,但人家交际能力不错,也能在小范围内混得风生水起。

关于《极花》,我不想表达什么观点,因为这也是个敏感问题。我只是想说,其实当代(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在描写“现象”。其实这不是作家不想写有深度的作品,而是没有那个水平和思考力。

文学作品,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当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需要在作品里写出来——这也不符合艺术。文学作品是揭示出新的矛盾。

其实我个人觉得,贾平凹老师,或许可以把《极花》写得更好,但这部作品,可能只是把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