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建议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本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首轮定增

建议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本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首轮定增

​随着中美芯片事件向纵深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再次引发关注。资本市场更是难以错过这样的机会,不仅有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火线过会,还掀起了一轮“独角兽”上市的浪潮。但此时,曾经被寄予培育科技创新型公司厚望的新三板,指数却频繁创下新低。挂牌企业总数虽然达到11345家,但新增加公司数量也是在进入10000家以后骤然减少。新三板怎么了?就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新三板业务部执行董事陈伟,他对此作了分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新三板的流动性差,并建议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本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首轮定增,给新三板找一个新的支点。

新三板的新问题

《中国企业报》记者:新三板的发展的确面临很多问题,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回头看,新三板的设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陈伟:2013年之前,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企业可以挂牌新三板。2013年之后,新三板由区域性试点转变为面向全国的正式运行,所有地区的企业都可以挂牌新三板了。正所谓“平台即资源”,这是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培育科技创新型公司所进行的支持和努力。这以后,国家对双创的支持是空前的。

事实上这只是中国支持发展科技创新企业所做努力的一方面。并且我认为是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事情应该从总体上看。总体上看,中国的科技创新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的领域有的企业达到了世界水平。这次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本质上是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权争夺的冲突,是新旧两种力量的冲突,也就是说你是一种力量了。

《中国企业报》记者:有一种声音认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而不是新三板,不能让网络、金融等虚拟经济成为主流,这个发展思路对新三板是不是有影响?

陈伟:实体经济非常重要,基础产业特别重要,但不能把它们与新经济对立起来,更不能把新经济误读为虚拟经济,比如说这次有关中国芯片的贸易冲突,争端在新经济,但从另一角度上来看,也是刺激了中国实体经济,必须发展民族工业,而这个民族工业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单一的民族工业,而是将新经济完全融合进来的新工业。而新三板更加关注的就是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

《中国企业报》记者:非常赞成您的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新三板发展势头为什么减弱?

陈伟:这个问题,主要是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新三板对投资者的要求是,金融资产500万的门槛,这个门槛其实是比较高的,虽然初衷是为了规避中小投资者的风险,但是能达到这个门槛的投资者实际上数量是不足以支撑新三板的市场流动性的。比如说,2013年,新三板刚刚推出的时候,门槛没有现在那么高,但是这几年,投资机构第一轮进去了之后,没有更多的投资机构参与了,前期投入的机构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社会上有些想要参与投资的投资者达不到门槛,无法进入。对前期的投资机构来说,投资很难变现,对外围的小投资者来说,又无法参与投资,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流动性不足,资本流动不起来,对企业的融资和增资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好比,投资机构买个彩票中奖了,但是无法兑奖,这样的示范效应,必然会影响投资机构的跟进。

核心问题是企业本身

《中国企业报》记者:新三板企业的融资难题,除了市场本身流动性不足之外,是不是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

陈伟:对,现在新三板市场中的11000多家企业,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比较好的,具有比较良好的增长空间和投资价值,还有三分之一企业各方面指标都不太好,可以退市了。因为注册制是国家的新尝试,一切创新都会伴随创新出现的问题,良莠不齐的情况就是新三板注册制带来的问题,新三板有很多好企业,比如神州优车新三板挂牌后首笔融资,就有4家机构投了46亿元,这种好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期有一本畅销书叫《原则》,是一个投资大家写的。我们很多事之所以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及预期,有的时候就是不原则。那么新三板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陈伟:最近两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在群体特征方面还是创新型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传统企业越来越少。这方面对于“原则”还是基本遵循了的。这个主要还是市场决定的。机构和市场更欢迎创新科技型企业。他们成长性好。新三板的企业,一般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对这种规模不太大的企业,最主要要看成长性。我个人想法,如果要给新三板市场里的好企业设置一个“好”的标准,如果只有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成长性。

《中国企业报》记者:成长性好其实市场和学界对它的解释也是什么都有。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算是成长性好的?

陈伟:我个人的定义,是年规模增长30%,连续4年增长30%,就是成长性好的。每年这家企业规模都在增加,比如京东,阿里巴巴,好多年都没有利润,一直在投资,一家好的企业,一定是舍得给自己投资的企业,要舍得投资新的好的技术和设备,要舍得招聘最优秀的人才,要有信心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市场,这样企业规模就会不断增长。如果一家企业,连续几年都没有规模的增长,那对投资机构来说,是价值不太大的。用现在主板市场企业连续三年利润这个标准来评判新三板的好企业,是不合适的。因为很多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并没有太高的利润率,尤其是跟已经成熟的传统企业对比,传统企业的市场和利润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成长空间不大了,而高科技创新企业,有无限可能,未来的成长空间完全不同。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中国企业报》记者:综合起来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流动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陈伟:处理新三板企业良莠不齐的问题,要分两方面来做,一方面,鼓励好企业优质企业,要给先进企业好的奖励,出台多种灵活的奖励先进企业的机制,比如转板到主板市场,示范效应一出现,更多的企业都会争当好孩子。要对后进企业监管更加严格,退市机制要更加灵活,惩罚机制更加明确。

我建议,国家层面在新三板应该有对应的政策奖励给新三板的好孩子,这些成长性好的企业,各方面指标也达到一定要求的话,在我看来就是好孩子,奖励了新三板里面的好孩子,大家就都会努力成为好孩子。奖励政策比如说,可以设置直接转板政策等,这也会刺激更多好孩子类型的企业争相进入这个市场,更多的成长性好的企业进入也会增加新三板的活力和流动性。我觉得可以先以创新层企业作为试点,展开鼓励,这样一方面改革的风险较小,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在试点范围内叫停或者更改政策,但是不会影响到更大的范围。新三板转板H股,就是个很好的创新尝试,虽然短期内并没有迅速明显的效果,但是会在两三年发挥巨大作用。神州优车、君实生物、成大生物等挂牌公司更是近期被热议,符合港交所拥抱新经济企业的相关政策要求,进而有可能率先参与到“新三板+H”方案中的企业。

《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是很清晰的思路,也应该是可行的办法。那么流动性问题呢?

陈伟: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我有个建议,希望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资本可以参股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首轮定增。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有企业目前都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国有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投资机构和风控机构,参股新三板挂牌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券商、财务公司和律所全面评估通过的,风险比较小,对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比较有保障,一方面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混改,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新三板企业的融资。

第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带动效应,能够带动投资机构的跟进,这样不仅解决新三板企业首轮融资的资金问题,还可能解决第二轮融资的资金问题,资金会转动起来。

第三,新三板企业在当地国有资本的支持下,发展起来之后,更有利于当地的税收、就业和创新发展,这时候,就形成了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新三板企业的多方共赢。

《中国企业报》记者: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新三板的发展您觉得前景很好很有希望?

陈伟:是的。新三板是一个公开的市场,除了融资功能外,还能够为企业的信用、背景、品牌和实力进行背书。要了解一家新三板企业的相关情况,比较容易的就能查到该企业比较真实的盈利和纳税情况等数据,这无疑是证实企业的信用和实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相较于一般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公开透明,合作伙伴对该企业的信任指数会提高。新三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阵地,市场规模比较分散,适合作为证券市场的创新实验基地和改革试点。新三板市场的可塑性非常好,有望孵化出非常多的优秀企业,我个人对新三板市场充满信心和期待。引用毛泽东文选中,《关于重庆谈判》的结尾一段话来对新三板未来做个预判“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关于重庆谈判》的结尾一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