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對於比較瞭解元朝歷史的人,都會認為這個時期因為少數民族當權,科舉考試直接被廢除了,在百年的歷史之中,完全再沒有展現出其應有的作用。但是通讀《元史》一書之後,絕對會發現這樣的認識,其實不是非常正確。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首先這個制度是在隋朝之時,朝廷為了能找尋到眾多有才能的人,幫助自己統治天下,而出現的非常好的考試製度。隨後的多個朝代,更是在不斷的將其修改完善。這個制度也就這樣發揮出了它最大的作用,也可以說對我國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既然如此,即使是少數民族,不管從前朝的歷史教訓之中,還是本地漢族官員的嘴中,都是完全可以瞭解到這制度的優秀之處。因為並沒有什麼理由,讓統治者放棄這個對自己益處巨大的好東西。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拋開這些分析不談,單單看一下具體的史書記載。有很明確的描寫,蒙古人是會開設這個制度,以此選擇優秀的人當官。但是常常有人會說,記載的的的確確有,但是隻是古蒙古,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個元朝。

然而《元史》一書中,也描寫到了,在元代的時候,是會用這個制度進行人才考試,只是將其條件等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更是清晰的設立出蒙漢兩族的不同。所以這個制度從根本之上,還是科舉,但是外在表現出來的卻並非如此。因此才會有眾多的史學家,會認為在當時這個朝代,百年的時間讓這個制度徹底荒廢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是非常的全面罷了。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在當時,因為蒙古大多數的人,完全都是不瞭解漢族文化的,不管是語言亦或者是風俗,都有著巨大的差別。就算是考試,為了自己的統治,也絕對不能單單考武藝馬術這樣的表面功夫。

因此朝廷是十分需要有著先進思想潮流,可以帶領自己的法制、文明、科技等等多方面共同進步的先進人才。而這樣的人就不能單單隻依靠民族不同而去劃定,所以普遍來看,當時對漢族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對自己民族的人就比較低。儘管如此,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官職,也只能依靠這個制度,完全沒有捷徑可走。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所以這個制度雖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依舊在這百年的時間之內,發揮著自己的巨大作用,為君王們發掘一個又一個的偉大人才。

但是為什麼後世總是會有這樣的說法:元朝根本沒有科舉。其實想一想,無非就是一下幾個理由罷了。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第一,因為這個朝代是我國曆史之上,第一個真正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所以兩個民族之間的融合交流,完全處於開始的朦朧階段,在很多漢人的心裡,這些蠻夷之人,完全不懂得我們博大的文化,更是沒有深厚的底蘊。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輕視心理,再加上很多人都沒有被統治者看好,所以流傳下來眾多的記載詩篇等等,透漏出一種對制度的不滿。這樣的情況之下,才讓後世的我們感覺到這個制度完全沒有存在。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第二,當時的統治者,都完完全全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人,對於武力還是比較瞭解的,但是對文化卻是無所知。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那個時候,朝廷對知識分子是非常輕視的,學習沒有出路。久而久之,對於科舉制的消失,更是人人傳頌,直到今天被我們瞭解。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第三,我們都知道,元最出名的就是元曲。但是在此之前都是詩詞的天下,很多文人都認為只要那樣朗朗上口的才是真正學識文化的體現。所以因為這樣看法的存在,後世的多個朝代,也都普遍認為這是廢除這個制度之後帶來的弊病。

元朝百年之久,真的沒有舉行科舉嗎?

當然了,在元開國的一段時間之中,這個制度確確實實沒有被啟用。但是隨著兩族人的不斷融合,統治者們發現了要想自己的統治可以更加長久一點,那麼科舉絕對是自己不能放棄的東西。所以陸陸續續開設了很多的科目,用來選拔優秀的人才,幫助自己管理。

但是也正是因為有著種種多樣的原因,才造成了後世甚至是如今的我們,有一種錯誤的看法,就是這個朝代存在的百年時間之中,讓先輩智慧的產物——科舉制完全消失。但是仔細想一想,一個王朝想要更好的發展,那麼就絕對離不開擁有多樣技能的讀書人,所以錯誤的看法終究是要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