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是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中國陸地和海岸線以這裡作為始與終的原點。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中國大陸的海岸線東從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口起,西至廣西東興市北侖河口止,全長18400公里;而中國陸地邊界線是從廣西北侖河口第一號界碑開始,向西南繞到西北,而後到東北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口止,全長2萬多公里。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竹山村與越南芒街隔江相望,距東興市12公里,因盛產竹子得名。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北侖河出海口小山坡上屹立“大清國一號界碑”。高六尺餘,寬二尺餘,厚尺餘,用沿海所產的海蝕巖鑿成,上面正楷陰刻的字為“大清國欽州界”。該碑於清光緒十六年四月立,碑文為當時的清政府界務總辦、四品頂戴欽州直隸州知州李受彤所書。

據史料記載,公元1886年11月至1888年5月間,清政府代表鄧承修與法使(越南當時為法國殖民軍佔領)會勘疆界。開始,法使要將白龍半島一半劃出中國,在白龍半島上豎埋第一號界碑。鄧承修據理力爭,終將起界定在竹山,維護了國家主權。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和法國在天津簽訂的《中法越南條約》,條約規定,兩國邊界自竹山起界,循北侖河自東向西,以河心為界線。

防城港市與越南的邊界線,從竹山的北侖河口至峒中的北崗隘,長200多公里,全段共立1至33號界碑。其中以河為界的,雙方各於已方河岸相對立石,以山為界的則雙方共立一塊界碑,一面書“大清國欽州界”,一面書“大南”(即越南)。因是第一塊,故稱“大清國一號界碑”。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離界碑不遠處,有一個用大理石修築起來的平臺,平臺中央置放著巨大的石頭圓球。圓球一邊刻著兩個字:“零點”,這裡視為中國陸路邊界的起點。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竹山村作為東興市著名的旅遊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旅遊產業歷史人文資源:大清國一號界碑、中國海陸交匯處、廣西沿邊公路的零起點(建有沿邊公路零起點紀念壇)、解放戰爭中國大陸最後一戰——“竹山之戰”的戰場遺址、竹山古街、千年古榕、倭寇井、三聖宮、天主教堂等。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竹山村北侖河口紅樹林生態區,是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是全世界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區。紅樹林是由許多紅樹種類生長在一起形成象陸地一樣的森林狀態而得名。紅樹是一種綠色植物,當把它的樹皮劃破時,破口處呈現出紅褐色,因此叫紅樹。紅樹林是魚蝦繁殖、覓食躲避天災的場所,在海水淨化及維護生態平衡有著其他生物難以替代的作用,故又稱為“海洋綠肺”。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山海相連地標廣場"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北侖河口景區。建築包括"山之廣場"、"海之廣場"、"山海之間廣場"、"35米高雕塑標誌"、"向海步道"以及" 休閒區"等。其中核心建築廣場中央建一個35米高的地標性旅遊雕塑,雕塑設計成一個以紅藍相間抽象的"興"字形狀,代表中越"山水相連"、體現中越友誼的概念。

廣西東興市竹山村,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的美麗交匯點

竹山村“大清國欽州界”碑是主權的象徵,100多年來它記錄著中越兩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歷史與交往,是北部灣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