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金槍魚類又稱為鮪(wěi)魚

,“鮪”的古義是鱘魚的意思,後來流傳到日本,日本人就借用這個字命名了金槍魚。隨著日本金槍魚產業的蓬勃發展,國際漁業也就逐漸接受了“鮪魚”就是金槍魚的說法。

金槍魚屬於高度洄游性魚類,與鯖、鮐、馬鮫等親緣關係較近,在分類上同屬於鯖科。金槍魚主要分為8個具體的種,即大眼金槍魚、長鰭金槍魚、 黃鰭金槍魚、南方藍鰭金槍魚、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大西洋藍鰭金槍魚、青幹金槍魚以及鰹魚。這些金槍魚類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熱帶、亞熱帶和亞寒帶等海域均有分佈。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藍鰭金槍魚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藍鰭金槍魚,主要分佈在北半球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域中。藍鰭金槍魚一般成群活動,但在大洋中更常見的是與黃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巴鰹魚等大型魚類一起捕食個體更小的鮐魚、沙丁魚、鯡魚、玉筋魚以及頭足類。在自然狀態下,藍鰭金槍魚成年後體長可達3-4米,體重500-600公斤,目前捕獲的藍鰭金槍魚中最大個體全長為4.58米,體重高達684公斤。

▼▼成群活動的藍鰭金槍魚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藍鰭金槍魚的經濟價值及開展人工養殖的背景

作為金槍魚中的極品,藍鰭金槍魚一般市場價格在200—600元/斤左右,而且不同的部位與品質,相應的價格也不相同。腹部的上等肌肉可以賣到1300元/斤的價錢,而最貴的部分當屬鰓蓋骨附近的肌肉,一兩就可以賣到2800元

作為海洋食物鏈中頂端的捕食者之一,藍鰭金槍魚體型強健、遊動迅捷,最高時速可達80km/h,在大洋中鮮有敵手。雖然海洋生物學家們說偽虎鯨是藍鰭金槍魚的天敵,而事實上對藍鰭金槍魚的生存產生最大威脅的,是人類的活動

國際上藍鰭金槍魚的主要捕撈方式為圍網、延繩釣和竿釣三種。竿釣作業方式僅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較少數國家使用,採用圍網和延繩釣的主要是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菲律賓等國。可悲的是,經過過去的50年的捕撈,藍鰭金槍魚的數量已經減少了

75%

▼▼藍鰭金槍魚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每年當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向北洄游併到達水質肥沃的聖勞倫斯灣時,當地漁民都會在此捕捉大量的鯖魚、鯡魚,而這兩種小型魚類恰恰是藍鰭金槍魚最重要的食物,這無疑會對藍鰭金槍魚的種群生存產生影響。諸如此類的漁業活動數不勝數,或直接,或間接,其結果都是給藍鰭金槍魚的生存帶來了威脅。

2017年《中國科學報》報道稱,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 1961 年的成魚資源量還有大約 160萬噸,而到 2014 年卻只剩下約1.7萬噸,數量減少到了原來的1.06%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目前,藍鰭金槍魚已被列為瀕危物種。面對野生資源越來越少的事實,國際上已採取實行捕撈配額的資源保護政策,世界各國也相繼展開了對於藍鰭金槍魚人工養殖技術的探索。

▼▼日本、澳大利亞兩國佔據了南方藍鰭金槍魚允許捕撈總量的七成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CCSBT即南方藍鰭金槍魚保護委員會的英文簡稱

日本是世界首次實現藍鰭金槍魚全人工養殖的國家

全人工養殖之所以困難重重,主要是因為藍鰭金槍魚屬於高度洄游性魚類,繁殖行為很難被人為觀測到,人們對這種魚的繁殖習性、繁殖水溫、卵的孵化溫度、幼魚對餌料的選擇性指數、幼魚的營養需求等等都還沒有研究透徹。另外,在幼魚孵化後20天之後還會因種內的自相殘殺與碰撞網箱壁、池壁而導致大量死亡。這些基礎研究的不足是導致藍鰭金槍魚人工養殖技術難以突破的重要因素。

▼▼長途洄游中的藍鰭金槍魚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那麼,為什麼在全球範圍內日本會率先突破這一技術瓶頸呢?

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牧海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大因素:

Ⅰ.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海岸線廣闊,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的北海道漁場更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其他三大漁場分別是秘魯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以及歐洲的北海漁場)。

日本本州島西南部海域西北部海域以及九州島靠近東海一側海域都是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洄游必經之地,都有藍鰭金槍魚野生種群的分佈。在日本西部周邊海域還有兩個藍鰭金槍魚的產卵場,一個在

日本海西南部,產卵期為7~8中月;另一個在東海的中東部,產卵期為4~7月。在緯度較低的海區,藍鰭金槍魚的產卵期在時間上相對提前而分散,這可能是由於發育有效積溫的差異引起的。

▼▼綠色區域均為藍鰭金槍魚野生種群集中分佈的區域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因此,對日本來說,無論是採捕用於人工繁育的親魚還是用於人工養殖的幼魚都很方便。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日本開展藍鰭金槍魚的人工養殖創造了極為有力的的條件。

Ⅱ.近畿大學的長期科研工作

日本近畿(jī)大學水產研究所從上世紀70年初開始研究藍鰭金槍魚養殖,經過30多年的努力,於2002年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藍鰭金槍魚的全人工養殖。

▼▼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具體發展過程如下:

●1970年,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開始進行藍鰭金槍魚養殖的研究。

●2002年,經過32年的研究,成功實現了世界首例藍鰭金槍魚的"全人工養殖",轟動了世界水產界。

●2003年,近畿大學除了加強對全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外,也開通了藍鰭金槍魚(包括其苗種、稚幼魚、成魚)的銷售流通業務,而且於同年設立了近大(即近畿大學的簡稱)A-Marine公司。

▼▼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的室外養殖場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2004年,近大A-Marine公司首次將全人工養殖的藍鰭金槍魚在國內上市銷售,主要以大百貨商店為中心進行銷售。

●2007年,成功人工孵化出第3代稚魚;同年,近大A-Marine公司首次將養殖了近3年的全人工養殖藍鰭金槍魚出口到美國洛杉磯。

●2008年,近畿大學將人工孵化出生的第3代稚魚(體重約為1.2kg,體長約為44cm),作為養殖用苗種上市銷售。

●2009年10月成功生產出第3代幼魚共40000尾,將其中的30000尾上市銷售給國內的養殖戶,首次實現了批量生產,並向產業化生產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近畿大學培育出的藍鰭金槍魚仔稚魚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在2011年,日本全人工養殖藍鰭金槍魚上市17.5萬尾,總重為9044噸,這項成果的取得與近畿大學水產研究院長期的科研工作是分不開的。

FAO公佈的《2015年世界養殖金槍魚產量》顯示,日本藍鰭金槍魚在2013年已經突破了10000噸,2014年產量更是達到了14713噸,而同年全球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量為15600噸。也就是說,日本對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養殖產量已經接近世界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僅靠人工養殖來拯救野生藍鰭金槍魚種群資源的可行性。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中等體型的藍鰭金槍魚

世界其他國家金槍魚的人工養殖概況

目前,世界範圍內藍鰭金槍魚的人工養殖除了日本外,主要還有澳大利亞、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國,各國的發展水平總體來說落後於日本卻又有各自的特色。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養殖麥氏金槍魚的國家。目前,澳大利亞林肯港是全球最大的金槍魚深水網箱圈養基地,先進的養殖配套裝備支撐了金槍魚從捕撈到圈養的全過程。

2009年,由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科研人員共同研究出的馬蘇金槍魚

人工苗種問世,這標誌著澳大利亞在突破金槍魚全人工養殖技術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2010年的FAO統計數據表明,澳大利亞金槍魚當年的養殖量是3324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8.6%,居世界養殖產量第二位

克羅地亞從澳大利亞引進藍鰭金槍魚蓄養技術是在1996年,開啟了在地中海地區養殖藍鰭金槍魚的先河,之後意大利、土耳其和西班牙又紛紛加入進來。

由此我們可以把藍鰭金槍魚的養殖分成兩個養殖梯隊,一方是以日本、澳大利亞為主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人工養殖,另一方則是以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為主的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人工養殖(為方便描述,以下簡稱為“大西洋養殖梯隊”)。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網箱養殖藍鰭金槍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西洋養殖梯隊”所採用的模式不利於野生藍鰭金槍魚的繁殖。因為這些養殖公司捕撈的金槍魚規格大小不一,包含各種魚齡,其中大量2-3年的藍鰭幼魚還未達到性成熟就被捕獲,這嚴重阻礙了野生種群資源的恢復。因此,經過二十幾年的網箱蓄養,地中海的野生藍鰭金槍魚數量急劇下降甚至瀕臨枯竭。

▼▼地中海地區主要藍鰭金槍魚養殖國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 西班牙

西班牙2010年的金槍魚養殖量為360噸,自2007年以來逐年減少,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突破人工繁育技術,所有蓄養的金槍魚均為捕撈而來的野生種,導致野生資源越來越少。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目前,西班牙Futuna Blue養殖公司於加迪斯建設了首個藍鰭金槍魚人工養殖中心,這是世界上首個工業規模的藍鰭金槍魚全人工養殖場,養成的商品魚主要出口到日本,年收入可達4000萬歐元。

  • 墨西哥

墨西哥在藍鰭金槍魚養殖方面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2004年產量達2008噸,佔世界養殖總量的11%,居世界第三位

墨西哥的金槍魚蓄養在加利福尼亞半島根部,經美國聖地亞哥機場或洛杉磯機場將產品空運至日本。

▼▼墨西哥藍鰭金槍魚養殖區劃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從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佈的資料來看,近年來,藍鰭金槍魚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為印尼、日本、菲律賓、中國臺灣、韓國、西班牙和美國。其中,印尼和菲律賓作為新興的金槍魚生產國,其捕撈量一路飆升,逐漸超過日本並分別成為世界前兩位的金槍魚捕撈大國(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藍鰭金槍魚產量幾乎全為捕撈量,無人工養殖產量)。

我國的金槍魚產業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的金槍魚養殖產業尚是一片空白,金槍魚捕撈產量也難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冰鮮及冷凍金槍魚。

其實我國領海範圍內也有一定量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分佈,主要位於東海和南海,但由於技術水平達不到,目前還只能依靠遠洋捕撈和進口來供給國內市場。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我國目前在藍鰭金槍魚的人工種苗培育技術研究方面還在起步階段。2010年,中國水科院黃海所與日本生命科學株式會社鹿兒島金槍魚養殖基地就引進日本金槍魚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項目進行了協商並達成意向,日方同意協助我國在南方海域進行金槍魚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的試驗研究。

總體來說,我國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水產養殖大國,但更側重於淡水水產的養殖。這一點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2018年的漁業統計年鑑顯示,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45.33萬噸,其中養殖產量4905.99萬噸,佔總產量的76.12%。在養殖的產量中,海水養殖產量2000.70萬噸,淡水養殖產量2905.29萬噸。

金槍魚產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是我國漁業發展的重心,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金槍魚產品需求的增加,我國未來在金槍魚的捕撈和養殖上也會逐漸發力。在這裡小編也衷心希望我國的金槍魚全人工養殖技術能夠早日取得突破!

「特種水產」藍鰭金槍魚及其人工養殖

我是牧海,專注於特種水產信息的研究與分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主要參考文獻:

[1]繆聖賜.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研究藍鰭金槍魚全人工養殖的經歷概要[J].現代漁業信息,2010,25(06):32-33.

[2]李勵年.日本水產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藍鰭金槍魚全人工養殖[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6,31(03):238.

[3]王茜,繆聖賜,李勵年,肖黎,熊敏思,高凌,餘麗萍,陸亞男.戰後日本漁業的興衰與變化:1946—2016(下)[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8,33(01):58-62.

[4]陳一平.日本藍鰭金槍魚養殖現狀[J].海洋信息,1998(12):27-29.

[5]朱曙光,倪震宇.中西太平洋金槍魚漁業現狀及中國發展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17,35(04):27-33.

[6]冷傳慧,雷建維,張雲霞.日本金槍魚產業狀況及對我國金槍魚產業影響分析[J].中國水產,2013(05):19-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