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二战苏德战争,苏联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依靠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和迅速恢复的工业生产支持。面对战争发起后半个月,德国元首曾信誓旦旦说俄国的飞机坦克打没了,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表态,苏联和斯大林又是如何做到迅速恢复生产并成功打破德军幻想的呢?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早在二战爆发前,建设新兴的乌拉尔工业区就成为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德军闪击苏联以后,对苏联在西部地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殊不知在战争开始前,苏联和斯大林早就有所准备,德军在战争开始前的突然袭击,大部分目标都是军事基地和前沿机场和防御设施,所以仅半天时间,苏军的西线军事机场遭到毁灭性损坏,1200架作战飞机和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受损。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而实际上,自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联政权就将发展国民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方针,其中一项大的内容就是在乌拉尔地区建立安全稳固的重工业基地和强大后方供给中心。1929年,马尔尼托格尔斯克就成为当时重工业的耀眼名星,而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和新西伯利亚等地区都相继在1930年完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实际布局,成为苏联军事工业的基础。

因此,在1940年的时候,当斯大林意识到可能潜在的军事威胁时,就已经着手研究新式的武器装备,T34坦克改进型,新式作战飞机和冲锋枪以及喀秋莎火箭炮的系列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当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后,苏联也迅速启动了工业东迁的计划,在原有乌拉尔工业基地基础上,迅速恢复了工业生产,并将民用产品民转军用于战时急需,虽然在1941年下半年的时候,苏联整个国民经济因战争受到重要冲击,工业产值也迅速下滑,好多军工产品也受到影响,但到了1942年下半年的时候,在一切为了前线的目标指引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得到迅速壮大,至1944年达到顶峰。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德国闪击波兰后,斯大林一方面命令边境防御纵深向西延伸,一方面命令工业发展基地向东迁移,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初步建立

由于德军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并没有重点对苏联的工业基础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安排,这与德军闪电战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因就是苏联的面积太辽阔,后方纵深太长太广泛,而德军在计划中仅对莫斯科政权和高加索油田感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讲,德军这个计划并没考虑得非常完全。

另一方面,苏联和斯大林在德军闪击波兰以后,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欺骗性,苏联得到了波兰的一半领地,斯大林不仅将边境向西延伸了几百公里,还将号称东方马其诺的斯大林防线人为毁坏,致使德军在闪击苏联时,苏军缺乏有力的防御支撑。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但我们从影视作品和一些个人回忆录中,也能找到当时苏联已经在1941年战争爆发后迅速启动了工业东迁的计划,说明这个计划苏联早就有所准备。因此,当德国元首疯狂叫嚣三个月占领莫斯科时,斯大林却在召开全国工业座谈会,要求全力生产前线所需的军工装备,这样才会出现在莫斯科战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罕见的以工厂为工事,工人们边制造机器边进行战斗的生动场面。

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面对源源不断地苏军后备力量感叹,巴巴罗萨计划的起草者德军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不得不公开承认,这个计划最大缺陷就是没有将苏联的强大后备力量计算在内,所以在战场上,德军越打越少,苏军却是越打越多,这也成了德军闪电战术失效的重要原因。

由于有战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莫斯科战役发起前,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支援体系也基本完成,这为随后展开的莫斯科保卫战提供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莫斯科战役后,苏联的工业体系迅速得到恢复,源源不断的新式装备运到前线,有的来不及测试,战场成为军工产品的最好试验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战争是具有毁灭性的,在清楚苏联在战前建立工业体系并已经有所转移的基础上,莫斯科以西广大地区的工业体系在战争中也消毁殆尽,而东迁的工厂和技术需要时间来消化,无形中给前线苏军带来的短暂的装备缺乏和能源不够,所以,也就出现了苏军在战场上使用人海战术和几人共用一条枪的情况。

我们从苏军的武器装备在各战役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莫斯科保卫战时,苏军能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相对比较少,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善,有几个坦克集团军和机械化军参加战斗,再到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时,苏军的装备力量得到迅速壮大,这种从人海战术向武器装备技术改良的转变也促使苏军实现了战场上的力量反转。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确保前线需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得到了英美等同盟国家的军事援助,其中有大部分是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增援,这也为苏联实现工业基础的提高和进步提供了优势条件。

因此,在苏德战场中后期,德军常常为苏军的新式装备大伤脑筋,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以及多种新式装备的使用,战场不仅成为这些新式装备的试验场,也为苏军在战场形势上的扭转立下大功。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莫斯科保卫战》

精彩推荐:


\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