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黄芪,补气之“长”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点击右上方“关注”

黄芪,补气之“长”

补药之长属黄芪

黄芪本作“黄耆(音qí)”,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古人给药材起名字,有相当一部分能够反映药材的特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解释得名缘由:“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清代医家黄宫绣也说:“(黄耆)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黄芪,补气之“长”

上品“绵黄芪”

历史上,黄芪以陇西一带(相当今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以及山西省所产为胜,今《中药大辞典》认为,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绵黄芪”是黄芪中的上品。对“绵芪”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根折之如绵者为好,故名绵芪”;另一种说法是“产绵上者良,故名绵芪”。所谓“绵上”是历史上黄芪的道地产区之一,位于今山西介休东南、浊漳河上游,现更名沁县,此地出产的黄芪质优品佳,《本草纲目》曾称赞:“黄芪本出绵上为良,故名绵黄芪。”

我们日常用的黄芪主要有两个植物来源,一是蒙古黄芪,二是膜荚黄芪,均属豆科植物。作为药用的是它们的根,一般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分大小粗细理直,捆成小捆再晒干,即完成初步采制。

黄芪,补气之“长”

性状特点

1.呈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 30 厘米 ~90 厘米,直径 1 厘米 ~3.5 厘米;

2.表面纵皱,呈淡棕黄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栓皮易剥落露出黄白色皮层;

3.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空洞;

4.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什么样的黄芪好?

黄芪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另外“金盏银盘”为正品黄芪与众不同之处,指的是黄芪药材的横切面,木部呈黄色,皮部呈白色,如同金银相映之态。

黄芪,补气之“长”

预防胜于治疗,养生等于长寿。分享养生之道,觉得有用可以关注、点赞、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