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在沈阳老城区有两组著名的建筑,北面的是满清入关前的皇宫——沈阳故宫,南面的是两代“东北王”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张氏帅府”。两组建筑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对于“大户人家”来说,差不多算得上是“比邻而居”。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组成,建筑样式既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亦有欧式和日式,体现了20世纪初东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现在张氏帅府对外开放的只有中院、东院和院外的“赵一荻故居”。张氏帅府的建筑布局与沈阳故宫非常相似,自西而东的三组建筑分别修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其中以中院建筑历史最久,东院次之,西院最晚。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门前广场上建有张学良将军戎装全身塑像,是后世充分肯定这位“少帅”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体现。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中院建筑始建于张作霖二十七师中将师长任上,而1916年秋季入住时,张作霖已经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中院建筑为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在建筑规制上应该是参考了奉天城内几座清代王府,同时照顾到了张作霖作为辽南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中院南起第一座建筑是一面由青砖砌成的“八”字照壁,壁心镶嵌的汉白玉板上阳刻“鸿禧”二字。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大门为屋宇式门楼,三间一启门。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门外两侧各有一块雕花三级上马石,雕工不俗。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门当内侧的一对抱鼓石狮精工雕成,显示了张氏一门显赫的社会地位。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油漆大门上绘有精美的门神画像,右为秦琼,左为尉迟敬德。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大门右侧空地上摆放着一辆仿制的老式货车,这就是1931年5月由奉天迫击炮上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辆载重货车。但几个月后爆发的“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创办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宏愿戛然而止、半途而废。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由张作霖督造的中院建筑,延续了封建时代高官宅邸“前政后寝”的格局。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第一进院落的东厢房为内账房,是帅府的财会部门,负责帅府的经济往来账目和开支;西厢房为承启处,负责登记、接待、安排各级军政官员晋见等事务。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内账房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承启处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木雕、彩绘垂花门楼,是宅邸主人接见重要客人、外国使节时举行隆重仪式的地方,因此也称“仪门”。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门内绘有蝙蝠流云图案的双扇彩门称为“屏门”,平时关合遮挡住内院的景物,起到照壁的作用,而当有贵宾光临时,才会将此彩门打开,即所谓“大开仪门,喜迎贵客”。当年,随着张作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地位的逐步上升,汪精卫、路孝忱、孙科等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身影。张作霖只念过几年私塾,文化底子比较薄,但却对“文化人”格外看中,也乐于与有文化的人打交道、交朋友,他家的“仪门”也因此多次为知名文人而打开。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垂花门楼上的“宏开塞外”匾额、对联“关塞仗金锋屹甲千城万里;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和门楼北面的匾额“德被苍生”是根据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发现的一部张氏家人自己拍摄的记录片于2008年恢复的,但将原来的行楷体改成了现在的隶书体。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经考证,匾额应为当时东北士绅所赠。

据了解,“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占据张氏帅府过程中,将府内的多数匾额、对联毁坏,幸存下来的几块匾额连同其它物品曾被日军装入几节火车皮运至天津,打算交给张学良,但张学良以此为耻,拒不接受,结果这些东西在退返奉天时被哄抢。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垂花门楼右侧陈列着一辆四轮马车,据说这是当年张家孩子上下学所用马车的仿制品。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二进院是张作霖生活及办公的重要场所,共有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五间。由明间形成的过厅,是连通二进院和三进院的主要通道。过厅前廊檐下悬有一块“望重长城”匾额,这是帅府中仅存的几块原有匾额之一。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门楣上的“桑梓功臣”匾额也是2008年新刻的,参考的同样是那部张家人自己拍的纪录片。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其余六间正房中,东尽间为张作霖的休息室;办公室由东次间和东梢间形成里外套间;西次间和西梢间为会客室,用于召开小型会议和会见重要客人;西尽间是书房。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作霖办公室门两侧挂有一副落款为“张作霖”的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欧阳修非常有名的一副对联,在张作霖的“拙笔”下别有另一番趣味。张作霖从1916年秋天开始在此办公,直至1922年搬入新建成的大青楼。这期间张作霖由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荣升为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的硅胶像做的实在不怎么样,像个土财主,或是账房先生,“大帅”的霸气和豪气荡然无存。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作霖喜欢红木家具,因此其办公室、会客室中的家具都是红木的,但这些珍贵的家具在“九一八”后被日军运走,不知去向。现在办公室、会客室中的家具都是后来新置的。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东厢房原为秘书长室和机要秘书室,西厢房一般为秘书室,现在均辟为展厅,不时举办一些历史文化展。我游览帅府时,西厢房正在举办“紫砂壶中的文化记忆——历代紫砂器物标本展”。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三进院的格局与二进院相似,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眷大多居住在这里。三进院正房七间,明间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面三间由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及其两个女儿居住。张学良的生母赵氏1912年去世后,张学良姐弟三人即由卢氏照顾,这也是张学良一直非常尊敬卢氏的重要原因。西面三间由三夫人戴氏居住;1916年戴氏去世后,这里成为五夫人,即寿夫人的居室。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东厢房居住的是四夫人许氏,她是张学思的生母。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学思是张家唯一的共产党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居住的地方,北屋就是他们1916年结婚时的新房。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现在三进院的大部分都被开辟为展室,七间正房里展出的是名为“百年张学良”的主题展。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延安)天主教堂举行秘密会谈,共商抗日大计。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民国四公子——张学良、张伯驹、溥侗、袁克文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从三进院东北角的边门东行,即进入帅府的东院。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东院建筑中西杂糅,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花园、假山,又有中西合璧的新派建筑、纯粹的欧式洋楼。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东院南部是一个由假山、鱼池、亭台构成的精巧花园,规模虽小,却也不失趣味。现在的花园是2009年恢复的,依据的还是那部纪录片。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花园北是一座二层小楼,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小青楼平面呈“凹”字形,从正面看,两层均有红柱前廊,灰瓦覆顶,颇似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建筑。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但转到后面看,水平的楼顶、环形的女儿墙、饰以镇石的窗口却又是十足的西洋风格。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小青楼建成于1918年,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懿专门修建的。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在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以寿懿的知名度最高,这是因为她曾在“皇姑屯事件”后成功应对了张作霖被炸身亡,而张学良远在滦州(今河北滦县),整个东北群龙无首的危机局面,为张学良秘密返回奉天稳定东北大局争取了时间。小青楼是张作霖抱恨辞世的地方,也是五夫人寿懿含悲忍恨与日本人斗智斗勇的舞台。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小青楼的木雕和砖雕多以花鸟为图案,精雕细琢,均出自知名工匠之手,是民国年间不可多得的建筑装饰作品。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小青楼北是一座很有规模的假山,筑山之石应属上水石之类。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假山中开有门洞,穿过门洞即是“大青楼”。假山门洞上方南北各悬有一块楷书石匾,南面一块上书“天理人心”,北面一块上书“慎行”,均为张作霖手书。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与那些只敢写草书的所谓书法家相比,敢于把自己的楷书字刻成匾悬挂在宅邸的显眼位置,至少显示了张大帅的自信和勇气,甚至还有率真。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为张作霖亲自指挥建造,据说还有军事防御方面的考虑。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大青楼和小青楼同建于1918年,1922年完工,是一座三层仿罗马式建筑。

把自己家的房子叫“青楼”,总给人以怪怪的感觉,难道张家一大家子人就没有人知道“青楼”的特殊含义吗?导游对此有一个比较牵强的解释:“青楼”一词在《辞海》中有三个义项,除大家都通晓的那个义项外,还有一个义项是“泛指豪华精致的楼房”。实际上,如果你读过张家人的回忆录或是回忆文章,你几乎看不到“大青楼”、“小青楼”这样叫法,他们一般会把这两座楼称为“大楼”和“小楼”。“大青楼”和“小青楼”的叫法显然不是来自张家自己人,而是外人强加的。大青楼顶层设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故宫凤凰楼外的最高点。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老虎厅位于一楼的东北角,因曾摆放过老虎标本而得名。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在老虎厅枪杀了奉系元老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从而使自己在东北的政治地位得以稳固。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执行张学良诛杀令的两位“杀手”。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杨宇霆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常荫槐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卧室在二楼,两人1928年至1931年间在此居住。张学良和于凤至曾在这个房间里通过抛银元来决定是否对杨宇霆、常荫槐动手。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现在房间桌子上放置的那块银元,不用说,肯定是赝品。

“九一八事变”后,大青楼和小青楼被改造为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1946年2月,大青楼被国民党沈阳党部占用,小青楼成为党部书记章宝慈的私宅。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关帝庙在大青楼的东北角,只有一进,由一字排开的一座主殿和两座偏殿组成,主殿供奉关公,东殿供奉张家祖先,西殿供奉赤兔马和张作霖两次结拜的兰谱。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小青楼东面有一栋五间厢房,原为仆人和侍卫的宿舍;张作霖身亡后,其棺椁曾暂厝在最北的房间里。日军占据帅府后,五间房多次发生意外死亡事件,因而被称为“鬼屋”;1934年,这五间房被拆除;现在的五间房是近年重建的。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五间房南是帅府的东门,东门外即是“赵一荻故居”。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赵一荻的居所离帅府如此之近,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仅从这一点看,赵四小姐就堪称20世纪中国最牛的“小三”。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这栋二层日式小楼,据说是由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出资为赵一荻建造的,两个本为情敌的女人为了一个男人却能惺惺相惜,实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动人的“三角恋”故事。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赵一荻的琴房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赵一荻的会客室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赵氏四姐妹

游在沈阳——张氏帅府

帅府西院在中院建设的同时,曾建有卫队营房和两套四合院。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卫队营房和四合院拆除,准备为他的七个弟弟每人建造一栋三层楼房。1931年春,工程开始施工;至“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工程已经完成了地下室和基础部分。日军在占据帅府的同时,也接手了西院工程的继续建造工作,但将原来设计的七栋改成了六栋。1933年,西院红楼群正式建成。

现在西院的部分建筑被“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艺术研究所”、“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占用,不向游人开放。

都说“红颜祸水”,走背运的男人也总爱把自己的不如意和女人扯上关系。但发生在张氏父子身上的女人故事,却足以让女人们引以为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