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未来银行存款利息的发展趋势会成负利息吗?

阿富汗的老农民


基本上不可能有负利率的发展趋势,在一些国家,银行存款利率是不断提高,而在另外一些少部分国家,就是有负利率国家,比如日本,瑞典,瑞士,丹麦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大部分的国家还是正常利率的国家,也就是正利率的国家,未来基本上不会有往低利率发展的趋势。

负利息就是指大家在银行存款还要被银行收取利息,而不是银行给储户利息,负利息的结果就是存款在银行,到期取出的本金和利息综合少于存入银行的本金,比如之前在银行存入1万元,几年到期之后,在负利息的情况下,取出的资金一定少于1万元本金。

负利息是一件坏事吗?

有人说负利息的存在导致了居民储蓄的严重缩水,所以这是一件坏事,还有人说负利息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的投资氛围,并且还缓和了通货膨胀。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正确,负利率不仅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就是看如何使用。

当存在银行的存款本金都缩水的时候,很多喜欢在银行存款的居民的本金就会逐渐减少,存款类资产缩水,所以第一个人的说法正确,但是因为实行了负利率,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存款缩水,都会把存款拿去投资其他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基金,股票,甚至房地产等等,这无疑增加了投资盈利的氛围,所以这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不仅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是看如何控制它了。

国内会进入负利率时代吗?

首先从国内的特色情况来看,基本上就不可能会出现负利率情况,小财认为有以下三点的原因。

一,如果储户放在银行的存款,不仅拿不到银行发出来的利息,反而被银行收取利息,那么银行又是被广大居民声讨。

二,国内的存款利率实行双轨制,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结合,基准利率是正利率,浮动利率也是正利率,所以总计起来的利率就是正的利率。

三,银行争夺存款竞争激烈,如今的银行之间存款争夺异常激烈,只要一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稍微低一点,那么在银行揽储大战之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时间只要一长,这家已经基本上就会没有什么业绩和利润了,更不要提负利息的实行对银行的影响了。

总结

总结起来,就是国内的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上会进入负利息时代,无论是实际的情况还是理论的情况,国内都不具备进入负利率的条件。另外国内的银行存款利率倒是在逐渐增加,虽然增长速度较慢,作为理财的银行存款,利率也是在总体上涨。

更多理财,尽在小财,欢迎关注我,享受投资理财带来的资产增值。


财道


银行利率成为负利率,存钱不仅不给利息,还要收存款服务费,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却在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它是国家为了调控市场经济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1.什么是负利率?

我们知道,去银行存款或者买理财都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活期0.35%,定期三年定期2.75%,理财收益率可达5%,这些都是正利率或正收益率。随着存款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但是负利率完全相反,它是指利率变成了负数,例如利率变成-0.5%。它意味着存款越久,个人需要支付给银行的费用就越高,不仅没有利息收入,还会损失本金。

2.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

银行通过调整利率的高低,达到对宏观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控。每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会制定不同的基准利率。

通常来说,当市场火热,投资热情高涨,物价大涨的时候,也就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国家会出台政策,让银行降低基准利率,以向火热过头的经济浇一盆水。在经济过热的时候,银行会提高利率,以吸收市场上的资金到银行。同时贷款利率也会提升,以降低流动性。

反过来,当市场变得十分冷清,投资热情下降,人们都不愿意消费时,银行就会降低基准利率,以刺激消费,从而提升市场热情。

3.我国利率总体趋势下降,但很难出现负利率。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多个国家的利率曾经或正在执行负利率,例如日本,瑞士等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出现负利率就是因为经济下滑太厉害,遇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政府为了刺激消费,不断的下调基准利率,直到负利率。

降到负利率之后,人们为了不支付存款费用,就会把钱取出来消费,通过一段时间的刺激,最终会为经济带来一定的正向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巨大,内需旺盛,并且政府政策引导经济能力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出现负利率,但利率总体趋势下行是不真的事实。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知识,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一些人并不了解负利息是什么。实际上,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率,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情况。

2011年7月我们的CPI增长速度是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5%,这就是所谓的负利率。

当然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为了吸睛而已,我们现在的银行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2018年的CPI增长速度是2.1%,说明也是负利率。


但实际上,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是2.75%,国家普遍放开了利率市场化,不少存款能够达到4%左右的优惠利率。大额存单能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能够达到4.26%。根据融资平台发布的信息,2019年3月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是4.3%。

即使是大家最熟悉的余额宝、财付通他们的利率仍然是2.6%左右,都一定程度上超过了CPI的增长速度。

所以,负利率是相对而言。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将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至-0.1%,其实对于刺激消费并没有多大作用。日本经济已经20多年停滞不前,早在90年代GDP就超过5亿美元的日本,经过多次起伏,2012年上涨至6.2万亿美元,然后跌回4万亿,在2018年又再次超过5万亿美元。在如此起伏的状态下,即使是负利率一样有相应的收益。

所以,负利率跟未来没有关系,而是跟社会融资成本和通货膨胀情况密切相关的。


暖心人社


负收益跟负利率是不一样的概念,负收益通常是指把钱存在银行不但没有利息还要倒贴钱,而负利率则是认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的利率倒挂。比如银行存款1.75%,通货膨胀率4%,就是负利率。

负利率是很常见的现象,而负收益比较罕见,但是也曾经在一些国家发生过。我猜题主想问的其实是负收益会不会在未来发生。

负利率是高增长的时代的常态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处在负利率时代。

我们先看一张01年到13年的CPI与一年期存款的走势对比图,在04年到05年,07年到09年以及10年到12年CPI都是高于一年期存款的,而且高的还不少,从时间占比来看达到了总时间的一半之多。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的GDP在高速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推动了CPI的高企,但是央行的存款利率变化速度没有CPI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这就使得某个时间段里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只要未来经济还有机会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负利率也会在未来经常上演。

存款负收益通常跟汇率有关,货币升值有可能会带来存款负收益

对于本国人民来说,如果钱存银行还要付钱给银行,除非钱太多家里放不下,大多数人不会把钱存在银行的,毕竟藏私房钱这种技能太容易掌握了,最不济买个保险柜就能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负收益呢?

我们假设日元在未来1-2年要贬值10%,换成美元的话,就算存美国的银行每年要亏0.5%,算总帐也是很划得来的,那么,很多日本人就会把手里的钱换成美元,存到美国去。那么,对美国人来说,存款就是无法理解的负收益!

虽然银行存款是负的现象不多见,但是在债券市场上负收益的债券却很常见。面值100美元的债券,未来3年累计利息15元,如果现在以120元买入,持有到期,本息全部收回来还要亏5块钱。

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现象在过去经常发生,2014年德国就出现过很多负利率债券。在那几年,如果美国人投资欧洲日本的负利率债券也能赚到一些钱,毕竟那几年的美元相对欧元日元都贬值了2-3%。

因为目前国内在外汇上的管控比较严格,汇率整体比较稳定,所以短期看发生这种现象的概率比较低,当然,未来是不是会因为汇率上的问题导致存款负收益也说不准。



金融笔记


通俗讲,银行存款利率为负数的话就是负利率。

负利率相当于把钱存银行后,钱会变得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央行并不希望居民存钱。据我所知,目前明确把存款利率改为负数的只有日本,2016年开始改为-0.1%。

按目前的形式,在我国央行直接把利率变为负数的概率比较小。也就是名义上的利率肯定会维持正数,虽然现在利率很低。

但如果考虑到CPI,也就是物价上涨的因素,那么利率达到负数还是很有可能的。这种减去物价指数后的利率就叫实际利率。




比如,现在挂牌的一年期利率为1.5%,也就是说如果CPI达到1.5,则我们存的钱,一年后即使银行连本带利都给我们,那我们的钱也买不了那么多东西了,就相当于贬值了。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其实我国好像已经是负利率了。


树人财经


银行负利率的基础在于社会保障完善,国民收入稳定,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物价低,国民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我国是储蓄大国,国民喜欢未雨绸缪,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大项支出积极储蓄,前面所讲的几项条件并不具备,因此没有直接负利率的基础。


实际上,广义货币M2增速直接减去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就是真实通货膨胀率。最近三十年来的平均真实通货膨胀率基本都在8%以上,相对于银行存款利率不到平均4%的水平,其实我们一直是在享受负利率,存款都在一天天贬值。


银行负利率可以促进消费与投资,但是副作用同样不小。


钱存到银行不但没有利息,还要倒贴钱,那么存到银行就没有意义了,还不如在家放个保险柜存钱。为了避免钱贬值,会有越来越多人去寻求更高收益的回报,炒房、炒股、炒一切能炒的东西,市场上资金增多,物价也会飞涨。


银行负利率,存钱的人会非常少,于是银行没有钱放贷,办业务的人少,收服务费也收不到多少,多数银行都会难以经营。


如果央行抑制不住巨量印钞的冲动,市场上资金越来越多,国民手中的钞票会贬值的更快。社会上各种理财骗局也会层出不穷,骗子肆意圈钱,引发无数社会矛盾。


在负利率下,企业贷款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会大量增加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产能过剩会出现,多数商品会滞销。部分企业赚不到钱,还不上贷款,银行坏账也会急剧增加,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市场上资金总量应遵循市场规律,印的多了,物价就会上涨,或者别的不涨房价涨。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利率就是控制成本的关键,负利率不是社会发展趋势。


财智成功


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两种主要货币为零利率:日元和欧元。这主要和日元以及欧元,在近10年内货币宽松比较厉害有关系。2007年欧盟M2总量为10.75万亿美元,到2017年的时候M2总量达到13.74万亿美元。而日本在2007年的时候M2总量是8.06万亿美元,到2017年的时候,达到了10.43万亿美元。日本m2和GDP的比值竟然达到了213.72%。


因为货币超发货币量比较大,所以呢,日本央行已经有好些年实行零利率。存款利率为零的话,那么存款人,把钱存在银行,它就需要支付一定量的保管费用了。所以日本很多人退休之后就把他存款全部都拿出来,放在一个盒子里,自己要用的时候拿一张拿一张。然后很多老年人钱还没有用完,人却已经走了。她的孩子来给他料理后事的时候,就直接把所有的东西都请人清扫出去。结果放在鞋盒里的纸币,也被丢进了垃圾箱。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垃圾箱里总能够不时传出,又有人找到一盒子钱了。

现在欧盟也是零利率。就在上周,欧州央行刚宣布,继续实行零利率。

钱花的太多了,那钱就不值钱。所以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我们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存款利率有12%,13%的年息那么高,在通胀厉害的时候还有保值率,保值贴补率会达到15%以上。而随着钱用的越来越多了,你看这利息也就爬不上去了。从百分之十几降到百分之几?现在5%都没有,只有百分之二点几。


大舟财经观


笔者估计是有可能会发生付利息的情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身边刚出现的例子:

近日,德国政府以-0.05%的利率发行了24亿欧元的10年期国债。

出现负利率的背景:德国2018年未季调GDP同比增长 1.5%,全年增速创5年新低。由于一季度数据表现疲软,欧洲央行已在3月7日的政策会议上下调欧元区经济增速和通胀率预期,并推迟了首次加息的时间,同时还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定向中长期再融资操作。

出现负利率的原因:大量避险资金疯狂涌入安全资产(国债),显示出对德国经济前景没有信心,即使那些资金要为此付出一些成本;而这正是德国央行不愿看到的局面。为了迫使他们增加投资,德国央行加深到负利率,让他们付出的成本更高。


至于中国会不会出现负利率,笔者认为暂时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中国目前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大环境良好,各类投资有序推进。

2.负利率的出现,必然会推动资产类的泡沫。存钱如果还要倒扣,那还储蓄干什么,投资和消费。那么首选必然是楼市、股市。这一点和目前遏制房价增长过快的政策明显是背道而驰的。再者,日本的教训犹在眼前,日本经过二十年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3.目前,央行还有好多次降准、降息的操作空间,负利率仍然不是最佳手段。


基于以上观点分析、判断,笔者认为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不可能出现负利率的情况。


小黑看财经


从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执行逻辑来看,短期内(比如五年),个人判断不会出现负利率情况;但长期来看,比如20年,这种可能性或许就大了很多;时间再放长一些,比如五十年一百年,可能就变成了必然。

以前说过,央行利率政策取决于几个因素,宏观经济发展比如GDP增速,经济过热情况比如CPI等。当经济过热,CPI指数上升了则央行会考虑回笼货币,同时可能提高利率,造成融资成本上升,从而降低资本家投资热情,给宏观经济泼冷水。反之,则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利率,给宏观经济加油添火。

所以,出现负利率的情况,意味着央行需要采用各种手段,降低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即经济形势极度不佳,且通货膨胀率极低(比如为负数)


莫事来嗑


我们不能学日本,因为日本零利率是因为日本房地产崩盘以后,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应该像美国学习,加息富国强民,因为小日本太坏,全世界就这么一个小日本是零利率,其他国家都是正利率。瑞士国家银行不仅利率高,保密性强,而且,全国人民非常富有,瑞士国家完全依靠银行为全国人民的支柱产业,因此,这个国家福利待遇世界一流,国家几乎没有贪污犯,抢劫犯,强奸犯之说,因为人人富有,家家富强,医疗,教育,住房国家一律实行免费。而且,月月年年,政府都按每一个人头,不管大人,孩子分钱都有份,人一旦有了钱犯罪率就十分低下。在瑞士国家满大街上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警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