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周瑜死後,諸葛亮為什麼還敢去為他弔孝?

戀情聖子


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分析,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後,諸葛亮不但可以去祭奠周瑜,就算諸葛亮在周瑜靈前再罵幾句,東吳也不敢把諸葛亮怎麼樣。

《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三氣周瑜,直接把東吳的大都督給活活氣死,按常理來說,諸葛亮作為東吳最大的仇人,避而不見還來不及,哪還敢去東吳弔孝呢?

諸葛亮不但親自去東吳祭奠了周瑜,而且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把東吳的文武百官全給感動了;不但沒有受到東吳的報復,而且還更加鞏固了劉備集團與東吳的軍事聯盟。

諸葛亮能夠隻身前往東吳弔孝,他是有相當的把握的,這和當時的三國鼎立初定的局勢有莫大的關係。

客觀的說,周瑜不是諸葛亮氣死的,是當時的局勢給氣死的。赤壁之戰前,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一舉吞併了荊州劉表,不但佔領了荊州六郡,而且還得到了劉表強大的水軍,當時的江東的孫吳政權岌岌可危,曹操隨時都有可能揮軍南下,與孫權“會獵”江東。

當孫吳的文官和權貴門閥集團正在極力勸說孫權投降曹操的時候,大都督周瑜站了出來,力主全力抗曹,並且找到了孫吳當時唯一的盟友——劉備。

劉備日子比孫權更慘,甚至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從北到南一路被曹操追著跑,要不是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軍師,估計在新野就掛了,劉備的軍隊並不多,不超過三萬人,主力部隊還是劉表的兒子劉琦在江夏的那一萬水軍。

實力強不強不重要,至少有人給東吳吶喊助威,孫吳此時聯盟劉備也是無奈之舉,舉目四往,也就劉備能夠勉強算得上是個盟友。

孫、劉聯盟後,劉備其實也沒有出多大的力,最多也就是諸葛亮去給周瑜當了個參謀長,而且還是個副職,正的是魯肅。

整個赤壁之戰都是東吳在硬抗,基本都是周瑜指揮若定,揮斥方遒,最後一把火把曹操大軍燒得個片甲不留,要不是關於在華容道放了曹操一馬,估計曹操就回不了許都了。

周瑜趁曹操大敗,一路想向北追殺,可是他千算萬算,算不到自己都看不上的盟友劉備奪了他的勝利果實,佔領了整個荊州全境。其實,曹操、孫權打的這名垂千古的一仗——赤壁之戰,為的就是爭奪荊州之地,結果鶴蚌相爭,劉備得利

劉備佔領了荊州全境,連湯都沒有給東吳留下,周瑜又在追擊曹操的戰鬥中受了傷,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了。

荊州被劉備佔了,周瑜被活活氣死了,孫、劉兩家這個樑子結大了!

所有的樑子都是基於利益上的,更何況這種事關兩家存亡的利益!周瑜雖然死了,但是孫劉聯盟還存在,而且此時天下格局基本已經形成,曹操雖然受到重創,卻並沒有傷到元氣,襄陽、合肥等地還有曹操的重兵把持,雖然都有可能南下。

劉備佔領了荊州之地,既接收了原來劉表的勢力,更是把曹操的部分殘兵給收留了,軍事力量空前強大,孫吳此時不但死了大都督周瑜,更是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他不但沒有能力繼續追擊曹操,更沒有能力奪取以逸待勞的荊州劉備。

諸葛亮此時去祭奠周瑜,既是因為他把握住了當時的局勢,更是對孫劉兩家此時的處境非常有自信,如果孫權為了死去的周瑜與荊州的劉備鬧翻,指不定劉備和曹操會聯盟攻吳,那孫吳是必亡

綜上來看,周瑜死後,諸葛亮既可以大大方方的去祭奠他,甚至還可以任意調侃幾句周公瑾,因為此時的主導權並不在孫吳手中,天下的大勢已經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作為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孫權很清楚當時的局勢,他不敢拿諸葛亮怎麼樣。


沉墨I方之城


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去東吳為他弔孝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諸葛亮的膽略。三國演義中自吳蜀聯盟在赤壁之戰勝出以後,兩國都在搶收勝利的果實,周瑜攻打南郡,諸葛亮趁機智取南郡、荊州、襄陽。周瑜在攻打時被飛箭所傷,射中右肋,傷勢嚴重,準備返回江陵,行至巴丘,突然病逝。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統帥三軍,通兵法、曉音律,才智超群。當時三國中曹魏勢力較強,若東吳和蜀漢聯盟,可與曹魏抗衡,畢竟赤壁之戰就合作成功過。諸葛亮此去弔孝為蜀漢大局著想,與東吳修好,對兩國都有利。

第二、消除誤會。周瑜是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去逝的。諸葛亮一國之相,胸懷寬廣,他深深地能理解周瑜不是嫉恨他本人,而是他的才能不被東吳所用。可是,東吳集團能理解嗎?所以他必須去弔孝,排出個人恩怨,消除誤會。

第三、諸葛亮的才華。諸葛亮弔孝的悼詞堪稱經典,先至誠地表達自己的無比哀傷,然後中肯周瑜從幼到長,何等優秀!才華、姿貌、姻緣、胸懷、文稻武略、忠、義方方面面都肯定與讚揚,聽的三軍將士嚎啕痛哭,聽的文臣武將哀痛流淚。蜀漢這麼有才華的丞相,東吳你與蜀漢合作還猶豫嗎?

第四、英雄相惜。周瑜死時才三十六歲,胸懷大志。所作曲長河吟唯諸葛亮懂其深意;諸葛亮也未嘗不是有大志有抱負之人?由此為周瑜年輕而逝痛惜,為失去一個好的合作伙伴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