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

书法者都知道欧以险绝著称,知道把字写得略左倾,歪一点。其实,

歪很容易,正很难。没有正的歪那是真歪了,不是欧阳询的险绝。欧的美在于歪了之后还能把字正过来,即既歪又正。很多人觉得“在”字非常好写,无需多琢磨。其实不然,欧阳询笔下的“在”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看,“在”是不是咋一看有点向左歪,但仔细一看,又是平正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在”字整体上为三角形,右边踮起,中心线略左倾。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撇长,左竖出头且长,三横都是左边略长,都是为了增加左边的配重。若用绳子吊起来,左边压得整个字略左倾。

左竖与中心线平行,左倾。

右竖在上横右端的正下方,这点非常关键,偏了字不是散了就是倭瓜了。

这样不还是有点歪吗?为什么看起来有平正的感觉呢?

亮点第二竖!它不是与中心线平行的,而是铅垂的!如果注意力偏向看这一竖,字是平正的!妙不妙!

两竖的角度很小,不容易把握。写成平行的也还可以,可以取左倾之势带来的动感,只是少了平正的味道了。


继续找不足!哪个更好?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

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造险容易破险难,靠什么到达平正?欧阳询藏了你不知道的秘密!最后一个好对吧?!
左右重量相当,左边撇、竖略粗,略重,压得整个字略左倾。两竖角度保持的特别好,右竖铅垂,把字“扶”平正了,破险破的太到位了!非常非常的好!不足之处在于: 横应该是左长右短!

不难发现,最后一个字也跟九成宫里的“在”略有不同,但结体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力学平衡!临帖不一定要写的一模一样,但要懂得帖上的字为什么好,学得其构造原理,把它的原理写出来,就得神韵了!这才是临帖的要旨,也是书法的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