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唐貞觀四年正月,兵部尚書、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率三千精兵,以大雪嚴寒為掩護,千里奔襲定襄城。李靖用兵之詭譎多變使得突厥頡利可汗出現了重大的戰略誤判:

“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

所以頡利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決定棄城而逃。從此突厥人在唐軍的持續打擊下一敗再敗,最終頡利被俘,東突厥滅亡。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這個李靖沒有“吒兒”,只有神出鬼沒的用兵

此一戰李靖居功至偉,不但奠定了他身為大唐第一名將的地位,同時也替唐太宗李世民洗刷了當年結下渭水之盟的恥辱,得到了李二的高度讚賞:

“太宗嘗謂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報往年渭水之役。’”(《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每次讀史至此,都不免奇怪——就在不到五年前,突厥人還曾視大唐如無物、耀兵長安城下,逼得千古一帝李二親自出城與頡利簽下城下之盟;而在十幾年前,突厥人更曾迫得李淵稱臣,而且屢次入寇。即便是當時橫掃天下無敵手的秦王李世民,也只能使用反間計詐退之。怎麼一轉眼的工夫,突厥人就變得如此弱不禁風、不堪一擊了?是李靖開了掛,還是突厥人中了邪?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其實在渭水之盟中唐朝丟的主要是面子,所以被心高氣傲的李世民視為奇恥大辱

其實都不是。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被眼毒手黑的唐太宗李世民從腦袋瓜坑到了腳底板,就算還沒死翹也快半身不遂了,哪還經得住李靖、李世勣等蓋世名將的一頓胖揍?


因渭水之盟憋了一口惡氣的李二,一眼就看穿了突厥人的軟肋。

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雖然迫退了頡利大軍、解了長安之圍,但是對於李二這個心比天高的皇帝來說,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雖然迫於國力窘迫和朝政不穩的壓力,他暫時無法直接出兵復仇,但是作為一個在疆場上廝殺了大半生的皇帝,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只知衝殺的莽夫,既然明的不行就玩暗的、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反正不能讓頡利有好日子過!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真是對李二軍事思想的高度概括

作為在中國歷史上400多位皇帝中,絕對能排進前三的雄主,而且還是戎馬一生幾乎未嘗敗績的名將,李世民的眼光極其毒辣,一眼就看穿了突厥人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人口。

突厥人的老家漠北草原不僅環境惡劣,而且物產貧瘠,根本養不活多少人口。即便是在突厥人最囂張的時候,其人口總數也就250萬左右(僅計算東突厥),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最寶貴的東西不是財貨也不是牛羊,而是人口。所以每次突厥人入寇中原,都少不了大肆掠奪人丁作為奴隸,便皆源於此。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大漠草原美則美矣,但是真養活不了多少人

就算突厥人是全民皆兵,理論上可以動員大軍超過百萬,但其歷次南下入寇中原,總兵力也從未超過50萬,這是為何?

因為突厥人的老窩也不太平。在唐朝之前,隋文帝曾三次大規模的反擊突厥,不但打得突厥人聞風喪膽,更重要的成果是使得突厥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使得突厥人的勢力大為削弱。因此到了隋末即便是中原亂作一團,突厥人依然無力也無膽大規模南侵,否則300年前的那場五胡之亂未必就不會重演。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隋文帝楊堅之功不僅在重建一統,還有斬斷了突厥人伸向中原的黑手

不僅如此,就連此前一直臣附於突厥人的雜胡,如漠北鐵勒(如薛延陀、回紇等部)、契丹、室韋、奚、霫等部族也開始不太安分。雖然後來東突厥通過不斷的征伐與殺戮又將其大部收服,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更何況同屬一族的西突厥是其僅此於唐朝的最大敵人,雖然內部變亂不止,但是東突厥也得安置重兵對其進行監視。

所以除非突厥人下定決心拋棄老家、一門心思入主中原,否則他們根本不敢傾巢而出,武德九年耀兵長安時出動的20多萬人幾乎就是突厥人的極限。不過反過來如果李二決定討伐突厥,弄不好就要面對敵人的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大軍——那還打個屁啊?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如果沒有李世民、李靖等英雄人物,漢突兩族的命運說不定會改寫

所以欲滅突厥,必須充分利用其四境的不安定因素分其兵、削其勢,再以奇兵突襲,使得頡利戰不能戰、逃不能逃,才能一舉成功。


於是在李靖出兵之前,一場針對頡利的暗戰早已打響。

史書上說李二這人英武果決,那是一點不假。既然發現了頡利的軟肋,他就立馬痛下死手。

其實也沒那麼複雜。李二叫人找來一張輿圖,在頡利的地盤周圍劃了四個圈,於是從大唐的長安城出發,數不清的使節、商人滿載著更加數不清的金珠、財帛乃至鹽茶、兵器等草原急需的物資,帶著皇帝陛下的使命奔向了頡利的四面八方。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其實突厥人的“邊患”一直比中原嚴重得多,只是少有人注意到罷了

李二首先想到的是頡利的同族——也是他的死對頭、西突厥可汗統葉護。畢竟要是能坐看突厥人內訌、死掐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美妙的享受,而且大唐跟統葉護眉來眼去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還是很有感情基礎的。於是沒費多大工夫,統葉護就派真珠統俟斤獻上萬釘寶鈿金帶和良馬五千匹,條件就是迎娶大唐的公主。不過身為“愛女狂魔”的李世民可不想把女兒嫁那麼遠,尤其是嫁給臭烘烘的野人,更何況他的長女襄城公主當時才八歲,也太小了點。

李二正在琢磨著,是不是隨便找個女人冒充公主去糊弄一下傻乎乎的統葉護,沒想到事機不密讓頡利知道了。火冒三丈的頡利立馬調集大軍壓境西突厥,統葉護一看打不過便直接慫了,於是此事不了了之。

統葉護不爭氣,不過李二並不氣餒,又把主意打到了薛延陀人頭上。薛延陀人本是鐵勒一部,因屢受突厥人欺壓勒索而時有反叛之舉,於是李世民又給薛延陀人的屁股底下點了一把火:派遣遊擊將軍喬師望暗裡聯絡其首領夷男,冊夷男為珍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國,建牙於大漠鬱督軍山下,與東突厥分庭抗禮,並遣使入貢,成為大唐在漠北的一個附屬藩國。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對於野心勃勃的鐵勒諸部,李世民以“精神獎勵”為主

貞觀三年,李二又賜夷男刀與鞭,並蠱惑曰:“卿所部有大罪者用劍斬之,小罪者用鞭鞭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唐紀第九》)於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實在人夷男就更賣力氣了,糾結歸附的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等部揪住頡利就是一頓猛揍。一時間漠北草原上烽煙四起、戰事終年不絕,再加上天災連連,草原上發生饑荒,把頡利折騰得焦頭爛額、叫苦不迭。

頡利他家北邊搞定了,又輪到了東邊。不過跟薛延陀人這種動不動就能拉起幾十萬大軍的強鄰不同,頡利東邊的鄰居就慘了點。像契丹、室韋這種幾百年後將令整個華夏甚至是整個世界為之顫慄的部族,此時還處於幼年期,不僅人口稀少,而且極度窮困,實力更是不值一哂——往往是頡利打了一個噴嚏,他們就得全體感冒。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契丹和蒙古此時的實力不值一哂,但這世上沒有未卜先知,也沒有誰能阻擋歷史的車輪

不過蚊子再小也是塊肉,即便是廢物李二也打算再利用一下。而且相比於日後必為大患的薛延陀,他勾搭起契丹、室韋、奚這樣的弱小部族來,手段更加的肆無忌憚——官爵、封號跟不要錢似的砸過去,金珠、財帛更是流水般的花出去,連中原王朝一向對北地部族限制供應甚至禁止流通的糧食、兵器、鐵器、農具等等,都是統統要多少給多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趕緊把這幫蠻子砸暈!

其實這會兒的大唐也挺窮的,連李二的皇后都捨不得穿新裙子。可是架不住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老帽更窮,所以沒兩下工夫就把契丹人砸得天旋地轉。貞觀二年,大賀摩會率契丹、室韋、奚等部族背棄突厥,歸附大唐,受賜旗鼓。次年,又遷室韋、契丹族人於師州。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長孫皇后的裙子磨得露出了腳面都捨不得換新的——這在當時絕對算是超短裙了

至此,除了正在內鬥、連個管事的正主兒都找不到的吐蕃人,頡利及其數代先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糾集起來的、遍佈在其地盤東北西三個方向並以為羽翼的數十個臣附部族,即便還沒跳槽到大唐這邊,也基本都保持了中立。為此頡利不得不將突厥人的主要部族安置在其四境遊牧,以震懾不臣,而如此一來,突厥人在面向大唐方向的防禦力量就被大大削弱。而頡利再想如武德九年那樣輕而易舉的召集數十萬大軍入寇大唐,更是成了黃粱一夢。

李二圍著頡利的東西南北搞了一圈的策反,現在可以直取中樞了吧?還不夠,他準備在頡利的家裡再點一把火,於是又把主意打到了突利可汗頭上。

突利,本名阿史那什缽苾,乃是前代始畢可汗的正牌兒子,可惜老子掛掉那陣兒這個倒黴孩子年紀太小,汗位被叔父俟利弗所奪。好不容易捱到俟利弗也翹了辮子,另一位叔父咄苾看他好欺負,又把什缽苾擠到了一邊搶走了汗位,是為頡利可汗。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戰前準備工作做到李二這個份兒上的,從古至今還真沒有幾位

明明汗位是自己的,卻反覆被叔父所奪,要說突利一點脾氣沒有肯定不可能,只可惜他實力弱小,只能忍氣吞聲。可是欺負老實人欺負順手了的頡利還不放過他——不但經常對突利敲詐勒索,還屢屢抽調他的部族出征,損耗了大量的牛羊、輜重和青壯不說,一旦戰敗了居然還將其囚禁鞭打,這就太過分了。

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只可惜突利這隻兔子牙口不好,咬了頡利幾次沒啥效果不說,還被揍了個滿頭包。突利正悲憤著呢,李二就來勾搭他了,於是突利想都不想立刻投懷送抱。李二也不摳搜,不但對這個一臉大鬍子滿身羊騷味的“小三”賜予厚禮,還授官右衛大將軍,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戶。

至此,頡利家的牆角被李二撬了個遍不說,還在他家裡安插了一個內鬼。現在別說頡利想搞鬼,就連他一天如了幾遍廁,都逃不過唐人的耳目。


所以唐滅東突厥這一戰的結果其實早已註定。

李靖突襲定襄城後,頡利當機立斷立刻遠遁千里——自古遊牧民族都是這個德性,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一輩子在馬背上生、馬背上長的牧人一旦打定主意要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原農耕民族哪裡追得上?所以前隋三次大反擊即便打得突厥人落花流水,也不能將其斬草除根,沒過幾十年就又能緩過勁兒來。

不過頡利這次打錯了算盤,因為他碰上了古往今來漢人中最會打仗的皇帝李二。

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宋宗明祖,論起軍事能力來都不算差,但是憑啥李二就能排第一?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中國歷史上有400多個皇帝,論起打仗來還真沒人是李二的對手

這要是細說起來又是一篇大文章,這裡僅舉一例:歷朝歷代北伐邊患,一次出兵數十萬很常見,還不一定能保證打贏。而李二即便是御駕親征高句麗也就帶了10萬兵,像是討伐東突厥這樣的滅國之戰,出兵也不過10萬出頭。

而且李二想要弄死誰從來都不僅靠武力,而是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齊下死手。對於用人,他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李二才能一邊鼓搗他的貞觀之治,一邊將周邊四夷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才有“天可汗”之名遠播異域。

又跑題了,趕緊扯回來。

話說李二收拾頡利,本就不是隻有李靖這一路兵,所以後者先後在渾河和白道又被柴紹和李世勣截住一頓胖揍,之後逃往陰山,此時頡利僅餘兵馬數萬。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蘇定方200騎破突厥,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

結果在陰山頡利又碰上了他的老冤家李靖。這回李靖有1萬人馬,不過李戰神欺負頡利欺負順手了,僅派前鋒蘇定方以200騎就殺得突厥兵哭爹叫娘。此後李靖大軍趕到,殺敵萬餘、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頡利可汗僅率率萬餘人北逃,在磧口又被李世勣痛扁,所部皆降。不久,已經淪落成孤家寡人的頡利被唐將張寶相擒獲,東突厥就此玩完。


尾聲:“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

東突厥滅亡之後,曾經大唐的盟友薛延陀人便成了漠北的主人,於是李二立刻翻臉。

不過李二心狠手黑,先是賜突厥人阿史那思摩以旗鼓,封其為乙彌泥孰俟利可汗,使之與薛延陀人對峙。後來阿史那思摩被薛延陀人揍得無法立足,便率部眾內附求援。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以夷制夷向來是李二的拿手好戲,只是後來被他的不孝子孫給玩砸了

——這可是突厥人自己要歸附大唐,可不是俺李二逼的哦!

在解決了大義問題之後,李二先後在貞觀十五年、十九年兩次北伐。不過每次都是擊敗薛延陀主力、使之逃遁之後便撤軍,然後坐視其衰弱、內亂。直到貞觀二十年,薛延陀咄摩支可汗兵敗投降,江夏王李道宗率軍盡降敕勒諸部之後,李二才施施然來到靈州,接受諸部歸降納貢之禮。

400多年後的北宋備受外夷欺凌,不知當時司馬光在作《通鑑》至此段時,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

“庚午,車駕至浮陽。回紇、拔野古、同羅、僕骨、多濫葛、思結、阿跌、契苾、跌結、渾、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入貢,稱:‘薛延陀不事大國,暴虐無道,不能與奴等為主,自取敗死,部落鳥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從薛延陀去,歸命天子。願賜哀憐,乞置官司,養育奴等。’上大喜。辛未,詔回紇等使者宴樂,頒賚拜官,賜其酋長璽書;遣右領軍中郎將安永壽報使。

壬申,上幸漢故甘泉宮,詔以‘戎、狄與天地俱生,上皇並列,流殃構禍,乃自運初。朕聊命偏師,遂擒頡利;始弘廟略,已滅延陀。鐵勒百餘萬戶,散處北溟,遠遣使人,委身內屬,請同編列,併為州郡;混元以降,殊未前聞,宜備禮告廟,仍頒示普天。’

庚辰,至涇州;丙戌,逾隴山,至西瓦亭,觀馬牧。九月,上至靈州,敕勒諸部俟斤遣使相繼詣靈州者數千人,鹹雲:‘願得天至尊為奴等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為天至尊奴,死無所恨。’甲辰,上為詩序其事曰:‘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公卿請勒石於靈州;從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唐紀第十四》)

次年,李二又下詔在突厥故地設6府7州,同時諸部族長上表請於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闢一條大路,稱之為“參天可汗道”。同年4月,又詔以特設燕然都護府統轄瀚海等6都督府。

在李靖一戰封神之前,突厥人早就快被李世民坑死了

自詡天可汗的皇帝不少,但讓人心服口服的只有李二一人而已

至此,洋洋得意的李二成為了整個東方各民族的最高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