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才女谢道韫认为丈夫无能,她丈夫就用生命证明她的观点是正确的

东晋有一个才女名叫谢道韫

,她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安。

谢道韫身上有一个典故,就是在她少年时代,适逢天降大雪,她叔叔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花问家里的孩子们:“这大雪飘飘扬扬,像什么啊?”

谢安的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而谢道韫却轻轻地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极为赞赏,撒盐空中说不出雪花飘飘扬扬的状态,只有柳絮随风而起才像下大雪。

于是这一段谢家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由此被称为中国古代和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并位的才女。

才女谢道韫认为丈夫无能,她丈夫就用生命证明她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是才女的婚姻并不幸福,谢道韫被许配给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当时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王家和谢家连皇帝都尊重他们。

谢道韫王凝之是门当户当,王凝之不但是世家公子,还很有文化,他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只是他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就一直郁郁寡欢。谢安感到很奇怪,侄女的女婿也不错,为什么她这样不快乐?

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娘家时,于是谢安就问谢道韫:“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谢道韫答道:“我们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优秀,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

听话听音,谢道韫的意思是天下怎么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真是让她失望。

才女谢道韫认为丈夫无能,她丈夫就用生命证明她的观点是正确的

不是王凝之太差,而是谢道韫太优秀。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好,而且她具有辩论能力。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扬名天下,还当了大官。谢道韫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玄,辩不过对方,而谢道韫想帮小叔子一下,就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

于是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在青布幔后指点小叔子。然后就王献之就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辩论,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终于败下阵来。

(当时的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

说实话,也许小叔子王献之还配得上才女谢道韫,但是封建社会是包办婚姻的,所以才女谢道韫只能按家里的指配嫁给

王凝之

婚姻里没有爱情也不影响生孩子,谢道韫和王凝之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据说还有几个女儿,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姓名不祥。

才女谢道韫认为丈夫无能,她丈夫就用生命证明她的观点是正确的

王凝之这个人的确不聪明,他用生命证明了谢道韫观点的正确。

东晋王朝末期大乱,孙恩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痴迷道教,面对强敌入侵,他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希望神灵帮他打败敌兵。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王凝之几次,王凝之根本不听,一意孤行。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孙恩打到城下,王凝之还在虔诚的祈祷,希望神灵能派来天兵天将来打跑孙恩这些反贼。结果天兵天将没来,孙恩带兵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带领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说:“这个孩子不是王家的孩子,王家的事与他无关,不要杀掉这个孩子。”

孙恩一直敬佩谢道韫的才华,今日又见她如此勇敢,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

从此谢道韫在会稽寡居,没有改嫁。她平日足不出户,不问世事,只是打理自家事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瞧不起丈夫王凝之是有道理的,王凝之这个人的确是愚蠢,他用生命证实了谢道韫对他的看法是对的。

(注,王羲之的子孙的名字真有意思,儿子、孙子都以“之”为名,祖孙三代的名号听起来像兄弟似的。)

才女的婚姻不幸福,就是嫁给聪明的世家子弟也不满意。不过谢道韫看不起王凝之,的确是非常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