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东晋太元八年十一月(公元383年),大司徒谢安和往常一样,在处理完公事之后,会去往山间曲水流觞,与友人谈心论道。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只是,所有和谢安交往的人,都没有心情和他聊这些闲情逸致。因为此时,前秦苻坚正率领百万大军屯兵江北,要与晋朝一决生死。本就偏安江南的晋王朝,哪有那么多的兵力物力财力去迎战苻坚的大军。朝中人人自危,顷刻之间,东晋可能就要亡国灭种了。

一、序言

苻坚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许久,史书载“坚下书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丁。”他赌上了自己的国运。八月,苻坚命令苻融为前锋,率二十五万兵马先行。同时令蜀军东下伐晋,苻坚自己则从长安出发,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直奔江左而去。

苻坚声称自己的军队“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并不是吹嘘,他的这支军队比之当年赤壁之战的曹军,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首战告捷,苻融的先锋军刚一出马,就占领了寿春城与郧城(湖北安陆)。如此胜利让苻融有些得意忘形,面对着不堪一击的晋军,苻融遣使向苻坚报告,赶紧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东晋。苻坚看到如此结果自是欣喜不已,于是他将大军留在项城,自己“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

此时的寿春城里,驻扎了二十五万前秦兵马,他们要一鼓作气拿下晋朝首都——建康。

二、从容

建康城里的百姓人人自危,生怕前秦军队会重蹈后汉屠杀汉人的故事。

可是,这次的情况却比之前危险的多,因为他们在长安洛阳,可以衣冠南渡至江南,可如果江南也被胡人占据,他们又该逃往哪里呢?

恐怖,弥漫在建康的每一个角落。

可是掌握朝政的司徒谢安,却唯独是个例外。他面对着对方的百万大军,却显得异常轻松。

谢安任命谢石为征虏大将军,谢玄为前锋都督,带领兵马迎战前秦。二人与本在前线的辅国将军谢琰,中郎将桓伊兵合一处,有八万人之众。这八万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北府兵”。

这支军队中的军人,都是由北方迁往南方的流民所组成。因此,他们面对前秦军队时,不光有国仇,还有家恨。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但,这场战争的人数比例,确实差的太大了。二十五万对八万,相较于当年赤壁之战的二十二万对三万,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只不过,历史的教训摆在眼前,苻坚不可能走曹操的老路,把船连在一起,等着晋人来烧。

谢安却也没有像孙权那样,向百姓传达出与敌人拼死一战的信号。早些时候,桓玄提出在自己人数有限的军队里,调拨三千人来保卫建康城。却被谢安轻描淡写的拒绝了。拒绝之后,他还有心去与谢玄下围棋,一直到深夜。

这是谢安的风度,面若平湖,只是不知胸中可有激雷?

三、计谋

当然,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苻坚也遭遇到了“反间计”。他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派了原晋朝襄阳太守朱序招降东晋的这一干将领。奉劝他们识时务者为俊杰,否则天威将至,生灵涂炭。

只可惜,朱序并没有把这样一番话带到晋军的营中。他只是阐述了一个观点: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这让东晋将领感到喜出望外,本就是背水一战,还突然得到了对方的情报。趁其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

于是,谢石派刘牢之率兵五千,攻击屯兵洛涧的前秦军。前秦守将梁成严阵以待。但刘牢之是一支奇兵,梁成也并未算到刘牢之会渡河过来打他伏击。因此,前秦军大败。梁成被斩,前秦军士卒死者近一万五千余人。

初战告捷的晋军不敢懈怠,继续进军,与苻坚对峙于淝水。大战在即,草木皆兵!

四、决战

草木皆兵这话,是苻坚说的。由于晋军初战告捷,再加之北府兵的国仇家恨,使得他们的气势很强。在这种强大气势的恫吓下,苻坚居然心生畏葸,在窥探对方军队时,居然连对方阵中的野草和树木都当做了士兵。苻坚不禁向苻融感叹: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前秦看到对方兵力之强盛,因此也不敢贸然出击,前秦军在淝水设阻,两军对峙,晋军不能过淝水,与前秦军决战。

这让晋军倍感焦虑,时间一旦拉长,等苻坚百万大军集结完毕的话。也就真应了朱序的那句“莫可与敌”了。因此,想个办法,逼苻坚决战!

晋人派使者到前秦阵营,和苻融讲: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

这只能算是一个激将法,可苻坚却心生一计。我军后退一些,让晋军渡过淝水,趁晋军渡淝水的档口,派军击杀他们。这样大事可成。

苻坚身边的人都不赞同这个想法,但苻坚主意已定。大军暂时后撤。

可军队撤是撤了,再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前秦军根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一溃千里,苻坚根本没能组织起有效的反攻。苻融本想抵抗晋军,但慌乱中战马摔倒,被晋军斩杀。本已投降秦军的朱序等人,又在军中大喊秦军

“坚败!”前秦军再无抵抗之心。

淝水之战,自此而分胜负。这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苻坚身中流矢,单骑遁还于淮北。

五、终章

消息传到谢安府中的时候,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当客人问道战事如何的时候,谢安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这真是魏晋风度,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可以拜上将军。当然,此时的谢安,已经身居司徒的高位了。在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加封谢安为太保。

功成名就,不过如此。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只不过,做了这场战争背景的苻坚就没那么幸运了。一个人逃回淮北之后,竟饿的不知所措。很幸运,还有人进奉了他一些吃食。吃饱后的苻坚给了这人很多赏赐。但他却坚决不受,他说: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养而求报哉!

羞的苻坚无地自容,哭着感叹说: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耶?

坦率的说,这句话要比当年曹操大败而归,说的那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强太多了。

六、遗恨

谢安与苻坚在战争结束之后又各自回归到了自己的生活。一个是一人之下的东晋大臣,另一个是万人之上的前秦皇帝。

只不过,这场战争却在他们的生活中刻上了挥之不去的烙印。

淝水之战后,谢安晋位太保、太傅,声望已然达到了人生最高峰。但功高盖主,东晋孝武帝担心谢安会取己而代之,于是不断的分化谢安的权力。他利用宗室司马道子制衡谢安,谢安被排挤出朝廷。朝政沦于司马道子之手。而谢安,也在自己的人生巅峰后不久,抑郁而病亡。

东晋在司马道子的执政下,文恬武嬉,党争不断,也走上了衰亡之路。

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的两个失败者

而苻坚,兵败回到北方后,发现一切都变了。之前好不容易才统一的北方,却在一瞬间又纷纷独立了。鲜卑慕容称王,羌族崛起,丁零、乌丸反叛……

万方多难,苻坚坐困愁城。后被羌族首领姚苌绞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