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是什么?

鑫鑫O火


要说最简单的古诗,当属《诗经》,它是近古孔子整理而成。其中有一首《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东,鱼戏莲叶西。用词简单,生动形象,表达了江南人民劳动欢快的心境。


玄牛闻道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我是70年代末的人,还没上学的时候都从大哥哥大姐姐们经常把这首古诗当唱,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吃饭都成问题,尤其到3月一6月这时是青黄不接的时期,粮食供不上吃的,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餐的,如果你吃饭掉了几粒饭在桌子上,大人们分分钟叫你捡起来吃,还跟你讲这个饭粒是农民伯伯用最辛勤汗水得来,还要你学会背诵这首诗。没办法那时候是看天吃饭,遇上年成不好,粮食颗粒不收的也有,那时候真的连米饭都吃不上。

还没上学的时候,我早已会背这首古诗了,但不会写跟小朋友跳绳,踢石子都会挂在嘴边当歌唱,到了上小学一年级就有了这首古诗,这几个惘,锄,餐最不会写而且写得最难看,放学被留了半个小时,记忆最中深刻的 。

现在的小学里早已没这课了,孩子们早已忘记了这粮食的由来,国家发达了,粮食的播种都是机械化了,虽然大家的温饱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但也要记得节约粮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传统美德。


农家文人


这问题,还看农耕文明之前的渔猎时代留下的传奇!!

我认为最简单是原始人打猎的 弹歌 ,理由如下。

最便于流传,老幼咸宜的伟大诗歌作品往往用的平实简单的词句,没有难认的字和高深难懂的典故。

像李白的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质朴的语言怀念了家乡,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样质朴的歌颂了友情。但是这些,虽然看似普通,其实有高深的手法,比兴,比喻,映衬等精妙修辞,巧妙的埋在短短几句里面,浑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迹。类似的,中小学阶段学的好多诗都有这个特点。一流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宋代苏轼杨万里陆游等人都是个中高手,不胜枚举。他们这些诗,看似简单,其实写作技艺非常高超

说简单,咱们再看,高祖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怎么样?只有三句,别看刘邦一贯以没有文化,流氓脾气闻名,此诗只有区区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根本也不简单!

再看这个,先秦,劳动人民所做,击壤歌,不知作者。出自 吴越春秋 这本书。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歌谣般的风貌,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场景,诠释出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四言的写作形式,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长短抑扬的韵致。最后一句点明题旨,这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导。

最后,公认最简单的诗如下。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哈哈,两个字一句,一共八个字。

断竹—砍伐竹子;

继竹---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

飞土—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

逐肉---射击鸟兽获得食物。

“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简单、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

最简单的肯定是最原始的,谢谢阅读,回答完毕。


雅趣邢军


很多人想知道哪些古诗字数少又比较简单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出十首字数少笔画简单的五言古诗。

1《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6、《 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皓月Lh2088


咏雪

[唐] 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首句写大雪覆盖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人看雪景,视野模糊,在白茫茫一片之中,只见井口开了一个“黑窟窿”。江山极大,井口极小,首行两句,以江山之白对照井口之黑,看似“荒谬”,对照却极鲜明。三四两句写黄狗与白狗在下雪时候的变化,更是具体生动,别饶“奇趣”。全诗观察独特、比喻恰当、形象鲜明、表达准确,虽通篇没有一个“雪”字,雪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雪落青松


国外的古诗我不了解,国内的我认为是《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首先,这首诗一共只有十八个字,比通常的五言绝句还要少一个字,而且,首句的三个字为同一个字,可以将其算做是一个字,实则这首诗算起来只有十六个字,算不算特别简单呢?


其次,这首诗意思简单。这首诗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学的第一首诗,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学的古诗,能有多难?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其七岁时所做。骆宾王从小便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七岁便能和到访他家的宾客侃侃而谈,让众人惊叹。即便如此,一个七岁儿童的心里没有家国仇恨,没有人民疾苦,没有郁郁不得志,也没有儿女情长,做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意思自然也简单。

在骆宾王的眼中,鹅就是鹅,不是借鹅抒情,更不是托鹅言志。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完全可以把第一句改成"鹅~~!",就和"啊~~!牡丹"一样。

整首诗的意思很明了。鹅,伸长脖子对着天空嘎嘎地叫,雪白的毛浮在绿水中央,红色的掌拨起阵阵水花。

最后,这首诗虽简单,但是写得真好。第一句鹅鹅鹅的感叹热情高昂,能感受到那种孩童的欢喜,第二句将鹅的特点描述得很贴切,而这里的歌也和首句的鹅鹅鹅形成呼应。最后两句对仗工整,用白毛对红掌,描绘鹅的外形,绿水对清波,一静对一动,浮对拨,一个悠然自得,一个俏皮活泼,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灵动的画面。


还有一首《山村咏怀》也很简单。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

诗里面用了一半的数字,结构很奇妙,读起来也很轻巧,寥寥几句便描绘出一幅诗意盎然的乡村画,不得不感叹古人遣词造句的能力。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咏鹅》,因为这首诗更灵动,而且富有童趣。


书野


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分享一下:

一、古诗的特点:“美”:

1、意美

2、语美

3、音美

4、形美

5、境美

二、分享一些经典古诗:

三五七言 古诗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爱好古诗词、旅游、音乐,有志同道和的朋友可以一起哦!彼此赋能,未来可期[玫瑰]




初闻风花又见雪月


我认为最简单的诗,是神童骆宾王写的咏鹅,咏鹅这首诗朗朗上口,诗重在写实,把鹅的形象,生活习惯,都写的很生动。鹅又是生活比较常见的小动物,更方便记忆,小朋友又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咏鹅不仅好记,而且好懂。小朋友学的第一首诗一般都是咏鹅,这首诗流传很广,几乎中国人都会背。所以世界最简单的诗我推咏鹅。



墨侣


我是喜分享的【十二十页】,我来回答:开宗明义,明人不说暗话,最简答的一首诗就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一首诗《咏鹅》,为什么它是第一首诗,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小学语文课本第一首诗呢,第二因为字数是所有诗句里最少的。

到底是什么背景,才会把这首诗放到小学里第一课

先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回味一下这首《咏鹅》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原来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就是5-7岁,所以我认为为什么会放到小学第一课的第一首诗,因为7岁小孩写出来的更符合7岁小孩。

字数字少的诗非它莫属

  • 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 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诗一般是四个字一句,要么是五个字一句,要么是七个字一句。这三个“鹅鹅鹅”是什么情况?原来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不愧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就是骆宾王(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因为七岁能写诗,写出了《咏鹅》故此号称“神童”。

不仅诗好,写文章也非常厉害,骆宾王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非常厉害的一篇启动会文章。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十二十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绝句》(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悯农》(其一)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淩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画》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山村咏怀》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